也不說東京的暗流和宗澤釣魚的手段將會如何發展和演變,單說遼東的這場慢戰,在夏日裏越發打得叫人為難。
雖然黃傑一早推算出金人不耐熱戰的原因就是地域原發性的高血壓,黃傑倒是希望宗望每天都派個至少五萬人出來,然後摒棄騎兵的有利條件就跟大宋步卒來死磕,一天殺他一萬人馬,區區五十萬金軍也不過就是兩個月功夫的事兒。
可人家也不是傻的,尤其是宗望這廝簡直比特麼狐狸他爹還精明,都沒等黃傑使出什麼招數就已經看破了計謀,每天就派個萬人規模的隊伍出營列陣,並且故意把戰場設定在遼陽城前不遠不近的地方,不遠是指離遼陽城不遠,不近則是離金軍大營不近。
之所以這麼安排,是因為他害怕,他害怕靠的近了讓黃傑誤以為他要攻城,更害怕離得遠了黃傑會尋著機會來攻他的大營。
前麵說過,兩軍在遼陽城前對峙的這半年裏,他既“感到被動”又“不敢動”,不論是在臨清,還是在湯池堡,他都見識過宋軍先進武器的犀利,從雷神火炮到新式的毒氣彈,任意一種若是能讓他取來使用的話,他有信心輕易攻下任何一座遼國號稱堅城的城池,所以他不敢輕易妄動。
所以,對於手上掌握著此等利器的黃傑,他除了嚴防死守之外,還真是沒有其他辦法了,哪怕明知道放棄金軍的超強機動能力來打這樣的攻守之戰無疑是自縛手腳,可他也想不出別的什麼辦法來阻止黃傑的突進。
不過,畢竟宗望也算是金國有數的戰略大家,在發現了黃傑這邊也是十分謹慎,並且絲毫沒有任何想要冒進的想法之後,倒也樂得與黃傑玩起了這個“你拍一、我拍一,排排坐吃米米”的遊戲,每旬日的初一、初三、初五、初七約戰,派個萬把人湊湊樂子,其餘日子就好生休息。
當然了,宗望私下裏也去信吳乞買,搞起了科技樹的升級,至於他能不能找人研究出雷神火炮等黑科技,這也就一時難說了。
反正,進入六月之後,金宋兩國在遼陽城前的戰事徹徹底底算是進入了“慢戰”的狀態,對於這種“慢戰”古人倒是有個專門的詞彙用來描述,那便是“鏖戰”,瞧瞧這個字上鹿下金,寓意就是一頭鹿放在大鍋裏熬煮,用小火慢燉的意思,是不是特別形象?
不過,戰事雖然打成了“鏖戰”,但在戰場之外有一些事情的進展卻是變得快了起來,一方麵是金宋兩國來往的使者腳步跑得飛快,雖然秦檜作為宋廷的全權代表坐鎮遼陽與金國商談,不過負責通報價碼和消息的渠道卻故意避開了軍驛,由宋廷派來的宣慰使全權負責,甚至也不知道是為了避嫌還是避免黃傑從中作梗,這些家夥甚至還說服了金軍對遼陽走陸路進過錦州從得勝關入宋的信使大開綠燈,完全不用水軍跨海傳遞消息了。
另一方麵,黃傑除了耐著性子與宗望在遼陽城前“過家家”的同時,當然也沒閑著,任命鎮江府知府兼領揚州知州張叔夜的二子張伯奮、張仲熊為征北水師正、副統領,領著此次從揚州發來的艨艟艦隊把整個遼東灣當成了自家的澡盆子一般,不許金國哪怕有片板可以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