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便是五月初五,這日一早宗望倒也應約點了五萬人馬辰時出營,巳時中便列陣在遼陽城前,依約前來迎戰。
黃傑這邊也點了五萬人馬在城前列陣以待,依舊還是第一陣派人邀鬥單挑,結果是金軍再次打了個六負一勝一俘一平。
至於第二陣,宋軍這邊再設“平戎萬全陣”,而金軍這邊派出的應戰部隊,是以鐵驪部重甲步卒為主的六千輕重騎並輔以三千雜胡重甲步兵和五千作為炮灰兼弓手的附軍組成的全步卒部隊。
采用的進攻陣型是騎兵護衛兩翼,三千重甲步兵在中,五千炮灰在前,擺出好似螃蟹一般的陣型往“平戎萬全陣”平推過來。
將金軍采用平推戰法,宋軍這邊直接變陣成了標準的一字長蛇陣,刀盾長矛手在前,神臂弓手在後,騎兵護衛兩翼,然後用床弩混雜神臂弓的大型箭陣好好的再次教育了金軍一番,幫助了至少三千來人重新做人。
這一戰,從早上巳時一直打到下午酉時,金軍陣亡在三千上下,傷殘亦有兩千之數,而宋軍損傷也不下千餘。雙方隻得就此撤兵,並且邀約三日後再由黃傑去金營之前邀戰。
不過這一次黃傑卻沒答應,倒是與宗望言明宋廷派來使者欲與金國和談,時間可以頂在三日之後,望金軍妥善接待使者。
對於和談這種事,宗望既不指望也不拒絕,倒也答應下來。待得秦檜以特使身份抵達金軍,並且送上了大宋的國書和和談條件後,他也不喜不怒,一麵好生招待秦檜,一邊派人將和談內容快馬送往了會寧府。
結果,吳乞買看著和談內容,據說氣得大怒,打雜了皇宮內一屋子的各式瓷器器皿不說,還怒殺了一匹他心愛的戰馬。
這次秦檜帶來的合約,在黃傑看來倒也真不算是太過分,核心訴求不過有三:一是放還大宋的太上皇和今上,並諸王和被虜宗室諸人;二是依據之前“海上之盟”所約,金取遼原中京大定府,宋取遼南京析津府,如今前約失效,所以希望以如今的得勝關、古北口等遼長城遺址和雙方實際控製的區域邊界為界,劃定兩國新邊界;三是遼陽府至耀州等宋軍所占之地歸屬大宋,並另行租借整個遼東灣(也即渤海灣)為水道,在此基礎上大宋將原給遼之歲幣轉納於金國,作為遼陽和遼東灣等地的租金。
論說起來,首先是歸還趙佶、趙桓父子這一點並不算過分,畢竟金國擄人是想拿來作為人質要挾,可大宋上下根本不吃這套,所以算是和談之中一個最為雞肋的訴求。其次是依約之事,“海上之盟”早就是個大笑話,歸還十六州也是笑話,所以大宋提議按照如今雙方以實際占領和控製區域來劃分勢力範圍,倒也沒有什麼實在說不過去的理由,畢竟在這事上的確是誰拳頭大誰說了算。
可是最後一條就有些讓人無法接受了,這黃傑占了遼陽便算是大宋的土地了?還特麼要租借“整個”遼東灣作為水道,雖然說是將原先給遼國的歲幣轉納於金國作為補償,可特麼這等舉動的不就等於明顯是用尿泡子打人,雖然不疼,可特麼氣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