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爾的跨文化生活經曆使得他對跨文化傳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注意到了跨文化傳播中的問題,獲得了跨文化傳播第一手的資料,從此對跨文化傳播獲得了感性認識;而真正引領他進行跨文化傳播研究的應該是他受到的學術影響。霍爾先後獲得人類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並在哥倫比亞大學從事過社會學、文化人類學博士後研究,又曾在外派人員培訓學院中工作過。這些學習和研究使得他能接觸到相關方麵的學者,最後形成了跨文化傳播這個概念。
《無聲的語言》全書共分十一章和兩個附錄,分別是“時間之聲”、“什麼是文化”、“文化的詞彙”、“基本的三分法”、“文化即是交流”、“無處不在的集合”、“虛幻的元素”、“有機的模式”、“時間會說話:美國口音”、“空間會說話”和“控製的鬆馳”,以及附錄“社會科學家的綱要”和“文化之圖”。傳統上“無聲的語言”指人類有聲語言之外的動作、表情等輔助交際手段。但霍爾的這部著作僅僅從題目可以看出,該書“無聲的語言”是指的文化。他把有聲語言之外的全部文化形態作為一種廣義的符號係統,時間觀念和空間觀念是這個符號係統的兩個重要的子係統,也是霍爾在這部著作中的主要研究對象,在一定程度上是作為狹義的文化符號係統。無論是廣義還是狹義的文化,在霍爾看來它們都和語言一樣具有交際功能,所以他稱之為“無聲的語言”。因此該書主要研究不同民族文化的時間和空間觀念,以及它們是如何影響人們的交際,特別是不同民族交際者在具體跨越文化的交際中受到何種影響。他縱向地比較了原始時期人類的“天體時間”、前工業時代民族的“自然時間”和工業時代民族的“人造時間”觀念,橫向地比較了美國人、拉丁美洲人以及南歐的西班牙人,乃至印第安齊楚亞人等的時間觀念,研究了這些不同時間觀念具體表現和對交際的影響作用。霍爾創造性地把文化的空間“語言”分為固定的空間模式、半固定的空間模式和動態的空間模式。固定的空間模式指的是城市和村莊布局,半固定的空間模式包括房間布置、座位排列等,動態的空間模式指人們麵對麵交際時的身體距離。而每一種文化在這三種模式方麵都有自己的特點。這些特點形成不同文化的行為規範。在跨文化交際中自覺或不自覺地,遵守或者違反這些行為規範有不同的效果。他把美國人的交際距離分為親密距離、個人距離、社交距離和公眾距離,更是被當代身勢語言研究者奉為圭臬。霍爾在書中借用通訊理論提出“文化即傳播”的著名論斷。他認為語言交際是一種高度選擇性行為,電子實驗室裏的交流理論更是如此,他說:“依我看,電子工程師的方法與文化交流專家的方法主要區別在於,一者運用了高度簡括的符號材料,另一者則在這些材料的所有含義被剝奪之前要弄清楚人們在交談時發生了什麼。”語言的高度選擇性使語句有時失去意義,而文化的交流則總是富有意義和說服力。霍爾借助電話係統,把人類交流看作是由整體結構、構成內容和信息組成的交流係統,而信息這一子係統可分為集合、元素和模式,如詞、音素和語法。並通過語言學習,霍爾證明交流中意義是係統賦予的,而不是信息或語言本身所有的,而文化作為係統在交流中顯現意義。該書中霍爾還從人的感知角度,把文化係統分為技術文化、顯性文化和隱性文化,並在附錄中構建了由“互動”、“聯合”、“生存”、“兩性”等十個方麵組成的文化圖示,從而建立他自己的文化理論。
盡管霍爾自己說《無聲的語言》一書隻是“提供類似音樂入門那樣的文化入門”,但後來的研究者普遍認為該書奠定了跨文化傳播研究的基礎。首先,這部書第一次明確提出“跨文化傳播”概念,從此跨文化傳播進入了人們的學科視野,霍爾其功甚偉。其次,本書討論了跨文化傳播中最重要的問題,即關於文化、傳播和跨文化傳播的基本觀點。該書從文化與傳播的關係,或者說從文化的存在狀態明確提出“文化即傳播,傳播即文化”,這一提法被學術界沿用至今,並影響著跨文化傳播研究的發展。第三,從研究對象看,本書不是研究文化的傳播,而是研究跨文化傳播,是美國人和不同民族溝通交流中文化障礙對交際的影響,這為跨文化傳播確定了或者說明確了研究對象,這是人們認為《無聲的語言》是跨文化傳播研究開山之作的重要原因之一。應當說,直到今天不是所有的人都正確地認識到這一點,一些人還或多或少地把文化傳播與跨文化傳播混為一談。第四,在這部著作中霍爾特別關注非語言的跨文化傳播,乃至於這部書的第一句話就是“時間會說話”,本書也名為《無聲的語言》。一般理解的無聲的語言多指手勢和麵部表情等輔助交際手段。可是霍爾所指的無聲語言,其範圍是非常廣泛的。在這部著作中,狹義的無聲語言指時間觀念和空間觀念,廣義的無聲語言包括了人類有聲語言之外的一切符號係統。這都是跨文化傳播研究的重要內容,是文化構成體中不可忽視的部分,是影響和製約傳播的重要因素,值得細致地觀察與分析。可見非語言傳播在霍爾理論中的重要性。這一思想直接影響到今天跨文化傳播研究對非語言傳播的高度重視,他認為,對他國的語言、曆史、體製、習俗方麵的正規培訓隻是全方位計劃的第一步,對世界各國不同群休的非言語語言的介紹推廣也同樣重要。霍爾堅信,對不同文化行為模式的忽視是美國外交官們在外國遭遇誤會和麻煩的關鍵所在。後來的研究證明,語言的跨文化傳播固然重要,但在語言之外,特別是語言跨文化傳播遭遇障礙時,非語言的跨文化傳播有著無比重要的作用。第五,《無聲的語言》一書主要著眼於文化的微觀分析,這表明了在那個時代,即跨文化傳播研究初期,跨文化傳播與對文化進行宏觀分析的人類學傳播的區別,在研究方法上為跨文化傳播特殊研究視角打下了基礎。而且,與人類學主要針對個別文化研究不同,《無聲的語言》主要是對不同文化,特別是不同文化的非言語行為模式比較研究,真正體現了跨文化研究的根本,即傳播中的文化關係,這為跨文化傳播研究奠定了研究對象的邏輯基礎。盡管這本書還缺乏係統的跨文化理論研究,但篳路之功不可湮沒。最後,需要指出的是,《無聲的語言》是美國國內外發展的現實需要。該書出版後當時的發行量就高達50多萬冊,並被譯為6 種語言暢銷海外。而且半個多世紀後的現在,即使在學術界以外該書也非常流行。說明這是當時美國國內外文化衝突所急於解決的問題,今天也成為全球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