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充滿無數未知,隻憑一套生存哲學,便想輕鬆跨越人生所有關卡是不可能的,想要輕易越過人生中的障礙,不斷突破自己,向未來更美好的領域邁進,需要學會用打破常規的智慧與勇氣來變通。作為跨越生命障礙、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變通是一門生存智慧,更是一門學問。
變通的最大敵人就是“定式思維”,即常規思維的慣性,又可稱之為“思維定式”,這是一種人人皆有的思維狀態。當它在支配常態生活時,還似乎有某種“習慣成自然”的便利,所以不能說它毫無益處。但是,當麵對創新事物時,如若仍受其約束,就會形成對創造力的障礙。
阿瑪爾·畢海德是美國芝加哥大學《中小企業創業課程》客座教授,他說:“我曾經在矽穀等地做過一些演講,當時,有人告訴我,創新就是生產力的提升,現場很多人都同意這個觀點,但是我想,創新並不是精英人群引領的事物,並不隻是技術專利的申請,或者論文發表的數量,或者你的公司是否在納斯達克上市這樣一些看上去很光鮮的事情。”
他認為,隻關注產品創新或者單純模仿的項目,都不是創新。“我覺得消費者這個層麵是非常重要的,一些經濟學家和政策決策者,很多時候都忽略了消費者這個因素,但很多創新受益者並不是生產者,而是消費者。”
在管理學家和經濟學家眼中,創新都是企業的高層次活動,但是創新仍然需要講究策略,至少我們相信,在熊彼特所提到的幾種創新方式中,仍然是有不同的權重的。
打破某些規則,可能是屬於一種終極的創新方式,帶動所有的產業方式發生整體變化。這種方式,也許是激烈的變革,單就組合方式的生產力來說,卻可能是最有力量的。
新產品和技術的發明,雖然是最看得見、摸得著的創新,卻因為成本和管理的難題,很可能被湮沒無聞。實際上全世界每天都在產生成千上萬的新專利技術,它們中大部分隻是作為專利局的陳列品而已,根本不會對商業產生猛烈的衝擊,甚至連影響都可能沒有。
拓展透析
餘偉是江西省電力公司九江供電公司裕豐變電集控中心主任,是江西省電力公司變電運行生產領域知名的技能專家。當年,中專畢業的餘偉剛來到變電站工作的時候,便有了潛心學習、提高工作能力的意識。她刻苦學習、潛心鑽研一線技術,很快被推選擔任220千伏變電站值班長。
擔任領導工作之後,雖然管理的人很少,但餘偉感覺身上的擔子很重。她是當時公司崗位晉升最快、最年輕的值班長,而且她知道要想做一個優秀的變電運行技術員,僅靠中專所學的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為此,她常利用業餘時間自學專業知識,並參加了電力係統自動化專業的自學考試,最後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所有章程的考試。
除了學習理論知識,餘偉還十分注重在工作實踐中學習。每一次帶領全班趕赴現場開展設備維護工作時,她都認真記錄維護中出現的問題,認真組織全班進行討論,並且把得出的解決方案記錄在案。每當變電站安裝新設備,她總是第一個從技術人員那兒借閱說明書,認真地研究,掌握設備運行和維護的第一手資料。
由於她出色的技術水平,2006年,餘偉代表九江公司參加了江西省電力公司舉辦的變電運行技能大賽,獲得了個人第三名的好成績;同年又被選為江西省公司代表參加了國家電網公司的220千伏變電運行技能競賽,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憑著豐富的理論知識和過硬的技術,餘偉於2007年參加了江西省電力公司的重點科研項目“500千伏、220千伏變電站軟件仿真培訓係統”。她在科研過程中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很快掌握了全套程序的操作技術,成為技能培訓中心的第一位仿真指導老師。
21世紀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如果你不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它們就會迅速折舊,你在企業中的價值就因此不斷降低。如果你不主動持續地學習,為自己充電,即使目前你在老板眼中很優秀,最終也會逐漸喪失自己的優勢。
所以,像餘偉一樣認同企業,把企業發展的重任擔在自己的肩上,持續學習、為自己充電是每一個員工不落後於時代的必然選擇,也是對自己、對企業應盡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