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類風濕病理症狀(1 / 3)

類風濕是一種以關節病變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凡是有結締組織的髒器都可受累,所以,除了關節外,還常有皮膚、眼、心髒、血管等病變。病因至今尚未明確,可能與感染、過敏、內分泌失調、家族遺傳、免疫反應等因素有關,寒冷和潮濕是常見的誘發因素。這種病多見於40歲以下的成人,女性占70%左右。常為多關節病變,呈遊走性,往往好發於手足等小關節。多數為隱匿起病,先是感覺易疲勞、食欲不振、體重減輕、低熱、手足麻木等,逐漸出現關節疼痛僵硬,特別早晨起床時更為明顯;嚴重時關節可腫脹積液。急性起病者,多有發熱,有時可為高熱;常有多關節對稱性自發性疼痛,受累關節可明顯紅腫熱痛及功能障礙。經過治療後,腫痛可暫時消退,但不久又會發作。發作次數不多者,可完全複原;但反複發作的病人往往引起關節功能受損,最後產生關節畸形和僵硬。

飲食宜忌。

類風濕患者適宜食用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飲食。如有貧血和骨質疏鬆,還要補充鐵劑、維生素D和鈣劑,或吃富含此類營養成分的食物,如牛奶、豆漿、瘦肉、鱔魚等。要根據個人具體情況及疾病發展的不同階段決定飲食,一般疾病初、中期仍以清淡、平補為宜,晚期消瘦貧血嚴重者,可用溫補填髓的食物,如狗肉、鱔魚、鯉魚、紫河車等,但也不宜過食肥膩甘甜之物。另外,除了急性發作以外食物均以偏熱性為宜。夏天的時候要注意少食冷飲。

類風濕患者要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辣椒、生薑、胡椒等;要少吃油煎、炙烤的食品,並且要戒煙忌酒,以免進一步耗損體內津液水分;要忌食油膩及含鹽分過高的食物。

食療妙方。

透骨草燉瘦豬肉。

原料。

透骨草20克,豬瘦肉300克,薑5克,料酒、蔥各10克,鹽、雞精、胡椒粉各3克,雞油30克。

做法。

(1)將透骨草洗淨,切碎,放入紗布袋內,紮緊口;豬瘦肉洗淨,切成3厘米見方的塊;薑切片;蔥切段。

(2)將藥包、豬肉、蔥、薑、料酒一同放入燉鍋內,加水1500克,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燉煮35分鍾,加入鹽、雞精、雞油、胡椒粉即成。

功效。

祛風濕,活血止痛。適用於類風濕疼痛,跌打損傷等。

附片燉蹄筋。

原料。

製附片6克,獨活、威靈仙、防風、牛膝、生薏苡仁各10克,牛蹄筋500克,薑5克,鹽、味精、胡椒粉各3克,雞油35克,蔥、料酒各適量。

做法。

(1)將附片先煮1小時,再與其他藥物一同放入紗布袋內;蹄筋發好,切成4厘米長的段;薑切片;蔥切段。

(2)將藥包、蹄筋、料酒、薑、蔥一同放入燉鍋內,加入適量的水,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燉煮55分鍾,加入鹽、味精、雞油、胡椒粉即成。

功效。

祛風濕、健筋骨。適用於類風濕患者。

知母苡仁燉鵪鶉。

原料。

知母10克,薏苡仁30克,鵪鶉2隻,薑5克,鹽、胡椒粉、味精各2克,雞油20克,蔥、料酒各適量。

做法。

(1)將藥物洗淨,切碎;鵪鶉宰殺後,去毛、內髒及爪;薑切片;蔥切段。

(2)將藥物、鵪鶉、料酒、薑、蔥一同放入鍋內,加入適量的水,置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燉煮30分鍾,加入鹽、味精、雞油、胡椒粉即成。

功效。

清熱通絡,祛風除濕。

白花蛇燉乳鴿。

原料。

白花蛇(飼養品)300克,乳鴿1隻,薑5克,蔥、料酒各10克,鹽、雞精、胡椒粉各3克,雞油30克。

做法。

(1)將白花蛇肉洗淨,切成3厘米見方的薄片;乳鴿宰殺後,去毛、內髒及爪;薑切片;蔥切段。

(2)將白花蛇肉、乳鴿、料酒、薑、蔥一同放入燉鍋內,加入1200克水,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燉煮25分鍾,加入鹽、雞精、雞油、胡椒粉即成。

功效。

祛風濕、補肝腎,益精血。

木瓜煮鯉魚。

原料。

木瓜30克,鯉魚500克,料酒10克,薑、蔥、鹽、味精、胡椒粉、雞油各適量。

做法。

(1)將木瓜洗淨,切片;鯉魚宰殺後,去鰓、鱗、內髒;薑切片;蔥切段。

(2)將木瓜、鯉魚、料酒、薑、蔥放入鍋內,加入適量的水,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煮30分鍾,加入鹽、味精、雞油、胡椒粉即成。

功效。

祛風濕。適用於類風濕患者。

西芹炒白花蛇片。

原料。

西芹100克,白花蛇肉(飼養品)300克,薑5克,蔥、料酒各10克,鹽、雞精各3克,素油35克。

做法。

(1)將白花蛇肉洗淨,切成3厘米見方的薄片;西芹洗淨,切成3厘米長的段;薑切成片;蔥切成段。

(2)將炒鍋置武火上燒熱,加入素油,燒至6成熱時,下入薑、蔥爆香,隨即下入蛇片、料酒,炒變色,加入西芹,炒熟,加入鹽、雞精即成。

功效。

祛風濕,降血壓。適用於類風濕、高血壓及四肢麻木,腰膝酸軟等。

風濕關節酒。

原料。

牛膝、草烏(甘草、銀花水製)、桂枝、鬆節、羌活各90克,防風、雞血藤、人參、甘草各120克,木瓜、威靈仙各60克,萆(此字上麵為“艸”,下麵為“解”)、川芎、當歸、蒼術、白芍、烏梢蛇(酒製)、佛手各150克,穿山龍、老鸛草、紅曲、五加皮、獨活各240克,紅糖3000克,白蜜5000克,白酒適量(約5000克)。

做法。

(1)將前23味切碎(除紅曲外),置容器中,裝回流罐,另取45度白酒,分次加入25、15、10千克,加入紅曲兌色,每次均加熱至酒沸30分鍾,取出藥液,將藥渣壓榨,榨出液與3次浸出液合並,置罐內,混勻,加入紅糖、白蜜即成。

(2)儲存1個月,靜置濾過,即成。

功效。

驅寒散風利濕,活血通絡止痛。適用於類風濕及肩背沉酸,四肢麻木等。

驅風蛇酒。

原料。

蛇肉1500克,當歸、炙黃芪、川芎、白芍、白芷、川續斷、菊花、酸棗仁(炒)各10克,寬筋藤、大秦艽、走馬胎、熟地黃、五加皮、牛膝各13克,炙黨參、菟絲子、杜仲各19克,遠誌、幹薑各12克,枸杞子、威靈仙各25克,獨活6.5克,桂圓肉200克,陳皮5克,紅棗400克,50度白酒3000克,40度白酒1640克,香精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