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高血壓病理症狀(1 / 3)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綜合征。其病因尚未明確,以動脈血壓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能引起腦、心、腎等器官的損害。按世界衛生組織新診斷標準,凡收縮壓等於或高於140mmHg和(或)舒張壓等於或高於90mmHg即可診斷為高血壓。本病多發於中年以上人群,尤其是中年以上的腦力勞動者。緩進型高血壓占本病的絕大多數,進展緩慢,病程長達一二十年以上。早期少有症狀,或有頭暈、頭痛、頭脹、耳鳴、眼花、失眠、健忘、心悸、頸項板緊等。頭痛則較為常見,一般發生在前額或枕後部,呈搏動性疼痛。隨病程的進展,血壓的長期升高,逐漸出現心、腦、腎受累的症狀。急進型高血壓病多見於青年和中年人,以病情嚴重、發展迅速為特點。常於數月或一二年內出現嚴重的腦、心、腎損害。緩進型高血壓可在病程某一階段轉為急進型。大腦皮質中樞神經功能紊亂與本病有關。長期吸煙、嗜酒、過食肥甘厚味、情緒波動以及遺傳因子等因素對發病也有一定影響。

飲食宜忌。

高血壓患者要多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菜油、芝麻油,限製動物油。適宜食用瘦豬肉、瘦鵝肉、酸牛奶、魚類等動物食品。宜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如西紅柿、芹菜葉、油菜、小白菜、萵筍葉、橘子、大棗、檸檬等含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多食有降壓和降脂作用的食物,如芹菜、胡蘿卜、荸薺、黃瓜、香蕉、西瓜等。提倡進食複合糖類,如澱粉、小米、高粱、蕎麥麵、豆類及其製成品,少進單糖。高血壓患者應當多吃粗糧、雜糧如糙米、玉米,少吃精製的米和麵;烹飪中宜多用紅糖、蜜糖,少用或不用綿白糖、白砂糖。這樣可以不斷補充機體缺乏的鉻,並改善和提高鋅/鎘的比值,阻止動脈粥樣硬化,減少鎘的積聚,有益於高血壓的防治。

高血壓患者應當節製飲食,避免進餐過飽,減少甜食,控製體重在正常範圍。避免進食高熱能、高脂肪、高膽固醇的“三高”食物。嚴格控製飲酒,其飲酒量每日必須限製在50毫升以內,切忌一次飲完,並絕對禁止酗酒。高血壓患者還要降低攝鹽量,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鈉的過多攝入對老年人的心血管係統和血液黏度尤為不利,對高血壓更是一個致病因子。對於一般患者來說,每日攝鹽最應當限製在4克左右,這對降低和穩定血壓大有益處。

食療妙方。

牛肉炒芹菜。

原料。

芹菜250克,牛肉100克,植物油20克,醬油5克,精鹽1克,豆瓣醬5克,葡萄酒10克,澱粉5克。

做法。

(1)先將牛肉頂刀切成薄片,再改刀切成細絲,把牛肉絲放入碗中,加入醬油、葡萄酒及澱粉抓勻,使牛肉絲上漿;將芹菜去根、莖及葉洗淨,切成3厘米的段。

(2)炒鍋內放入植物油,油熱後,入上漿牛肉絲,旺火煸炒,等肉色變白後,將其撥在鍋內,鍋中心下豆瓣醬煸炒,再下芹菜段、精鹽,炒幾下即與牛肉絲合炒,即可出鍋裝盤。

功效。

降壓,健脾養胃。適用於高血壓患者食用。

糖醋帶魚。

原料。

帶魚600克,花生油100克,醬油10克,料酒10克,醋40克,白糖80克,精鹽3克,澱粉30克,蔥10克,薑5克,蒜10克。

做法。

(1)將蔥去根及幹皮,切成絲;薑洗淨切成末;蒜去皮切成小塊;澱粉用水攪成較稠厚的水澱粉;將帶魚剪去頭及鰭,去掉內髒,刮去魚身上的銀色細鱗,洗淨瀝幹,切成5厘米長的段。

(2)炒鍋內放入花生油,油熱後,將帶魚段滾上稠水澱粉,入鍋中炸成魚身兩麵焦黃撈出。

(3)炒鍋內放入少許油,下蔥絲、薑末及蒜塊煸出香味,下醋、料酒、醬油、白糖、精鹽及少許油,急火翻炒一下即可出鍋。

功效。

滋陰補腎。適用於高血壓患者。

蝦子炒春筍。

原料。

春筍350克,蝦子5克,醬油5克,紹酒5克,清湯25克,濕澱粉5克,蔥油30克,雞精少許,芝麻碘鹽適量。

做法。

(1)將春筍截根去梢,自上而下將筍皮拉開,剝去皮,用浸水汆過,切成長3.3厘米、寬1.7厘米的薄片;蝦子放入在碗內,用涼水漂去浮塵雜質,瀝淨水分。

(2)炒鍋放在中火上,加蔥油燒至6成熱,倒入蝦子稍煸,再放春筍片、醬油、紹酒、芝麻碘鹽、清湯炒透後,放入雞精,用濕澱粉勾芡即成。

功效。

擴張血管,降低血壓,降血脂,增強免疫功能,抗氧化,抗腫瘤。適用於高血壓患者食用。

荸薺炒肉片。

原料。

荸薺150克,精瘦肉150克,花生油50克,洋蔥30克,精鹽、味精、豆豉各適量。

做法。

(1)荸薺去皮洗淨,切成薄片;豬瘦肉切成小薄片;洋蔥洗淨,切成絲。

(2)將油置鍋內燒至6成熱,瘦肉與荸薺同時倒入,用武火翻炒數遍,放入洋蔥,待洋蔥放出特香味後,即投入精鹽、味精,豆豉用少許清水磨幾下即放入鍋內,待豆豉水沸透幾遍即可。

功效。

滋生津液,清瀉肝熱,利導小便。適用於高血壓患者。

肉絲炒茼蒿。

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