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二章 冰雪之城哈爾濱(1 / 3)

素有“冰城”、“東方小巴黎”或“東方莫斯科”之譽的哈爾濱,位於黑龍江省的南部、鬆花江畔。她的自然風光十分絢麗,城市建築獨具特色。美麗的鬆花江從市區北部蜿蜒流過,使這座城市成為江城。這裏冬長夏短,年平均氣溫3.5℃,所以又有“冰城”之稱。

哈爾濱古時為女真族村落,稱“阿勒錦”,元代轉音為“哈兒濱”,後稱“哈爾濱”。鐵路通車後逐漸興起,1945年設市。哈爾濱人文曆史悠久,不僅薈萃北方少數民族的曆史文化,而且是中外文化融合的名城。

哈爾濱以風景優美,建築風格獨特享譽國內外。有太陽島、兒童公園、北麟公園等風景遊覽區,還有防洪紀念塔、東北烈士紀念館。從1961年開始,每年夏季舉辦“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冬季有著名的冰燈展覽。

哈爾濱是世界冰雪文化發源地之一。亞布力高山滑雪、北麟公園冰燈遊園會、鬆花江上冬冰、雪雕、冰雪遊樂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可以概括地說,哈爾濱是一座以冰雪、避暑旅遊為主要特色的多功能旅遊城市。

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的3月,防洪紀念塔附近的鬆花江已是冰凍三尺了,遊客們在凍結了的江麵上進行各種冰上遊樂活動,很是有趣。冰爬犁(冰橇)是其中的一種,遊客可坐或臥在冰爬犁上,從冰道上自高向低處順勢滑行,速度極快,很是引人人勝,這項活動深受青年朋友的青睞;冰帆是另一種冰上遊樂活動,由帆、舵、刀為主件構成,像帆船一樣靠風力滑動,4級或4級以上的風力,就可使冰帆每小時行駛30千米,遊人可使冰帆順風前進,也可使冰帆逆風返回,通過航手掌航,可適應各種風向。乘坐冰帆,趣味橫生,遊樂無窮;溜冰則是又一種冰上遊樂活動,光滑如鏡的江麵是

天然的溜冰場,遊客穿上溜冰鞋、鐵條滑冰鞋在寬闊的大江冰麵上遊戲,許多小朋友很喜歡玩冰猴(冰陀螺),這是木或鐵製成的平頂、下尖的錐形玩物,玩時用小鞭抽打,使冰猴在冰麵上長時間地旋轉,這是一種極好的健身運動。嚴冬時節,鬆花江的冰上遊樂活動是很吸引人的,遊在其中,樂也在其中。

在太陽島上

明媚的夏日,天空多麼晴朗,美麗的太陽島多麼令人神往!帶著垂釣的魚竿,帶著露營的帳篷,我們來到了太陽島上……

這首在20世紀80年代初,由著名歌唱家鄭緒蘭演唱的歌曲《美麗的太陽島上》,唱出了太陽島的名氣,唱出了太陽島的品味。位於哈爾濱市鬆花江北側的太陽島,是聞名中外的旅遊區。太陽島,這個鑲嵌在鬆花江畔的燦爛明珠,像一個巨大的磁石,正發揮著她作為旅遊勝地的內在潛力,每年都吸引著無數的中外遊客慕名而來。

“太陽島”這個美麗的名字,是從女真語的譯音演變而來的,最早見於康熙年間所印的滿文《清文鑒》和乾隆年間印的《增訂清文鑒》。女真語稱為“太要恩”,這個稱呼並非指太陽,而是一種魚的稱呼,也就是鬆花江著名的三花之一的鯿花魚。後來,由於習慣,根據聲音,太陽島這個名字更適合群眾的心理要求,就傳了下來。據史料記載,早在300多年前,滿清王朝就將這裏作為水師營地開發利用過,但真正興建卻始於20世紀20年代初,這裏原為白俄羅斯人的夏季度假村。後來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經過長期的擴建改造,成為療養、休閑、娛樂的場所。

太陽島與哈爾濱市區有一江之隔,距市中心不足2千米,島地南臨鬆花江,北到農田大壩,東起濱洲鐵路,西至鬆花江的陽明灘,長約10千米,寬約4千米,總麵積約380萬平方米。全島碧水環抱,花木繁茂,幽雅靜謐,野趣濃鬱,具有質樸、粗獷的北方原野風光特色,是城市居民野遊、野浴、野餐的極好樂園。哈爾濱太陽島遊覽區內,建有“水閣雲天”、“青年之家”、“太陽湖”、“太陽山”、“金河水榭”等遊覽場所。近年來還開辟了充滿異國情調的“中日友誼園”。盛夏,太陽島上的紅鬆、樟子鬆、落葉鬆、雲杉和楊、柳、榆、椴、丁香、玫瑰等30多萬株,喬木、灌木,萬木崢嶸,濃蔭遮地。寒冬季節,江上則開展滑冰橇、乘冰帆、溜冰、打冰球等冰上運動,每年還舉辦群眾性的冰雕比賽。

遊人登上太陽島,就會看到有一條錦帶般的長提飄落在腳下。太陽島上的主景是“金河水榭”,它的麵積為1764平方米,有上下兩層,有方廳、圓廳和扇形廳,還有花池、魚池和湧泉、雕塑等。大堤的東側是錦江度假村,這是模仿江南水鄉的旖旎風光而建的,水網村落,情趣盎然。南側是太陽灘野浴區,這裏可以乘船、遊泳。臨江的金色沙灘是進行日光浴的理想場所。炎熱的夏日,遊人如梭,或洗浴,或暢遊,或談天,或臥於熱烘烘的沙灘上,享受日光之浴。

聞名遐邇的太陽島公園,位於太陽島景區西南角,是避暑消夏的勝地,也是哈爾濱市規模最大的一個綜合性公園。園內主景建築水閣雲天,正麵是用白玉瓷磚和墨綠色大理石裝飾的長廊;內有30000多平方米的人工湖,湖對岸有一高25米左右的太陽山,整個山是用已風化了的岩石堆砌而成,形狀奇特,吸引著大量的遊人前來觀賞。園內“中日友誼園”的建成,是中日兩國人民世代友好的見證。還建有“航天飛機”、“電動式碰碰車”、“海浪珍珠”等遊樂項目,大型曆險迷宮的落成,給遊人以新奇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