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4 情欲 性之舞蹈(2 / 3)

如同印度的很多古跡一樣,Khajuraho神廟群曾經被埋藏在茂密的森林裏長達千年,直到十九世紀才被英國殖民者發現。當時的總督驚詫於其精美絕倫的石雕藝術,以及“不堪入目”的“低俗”性愛內容,慶幸的是,他沒有下令破壞這些瑰寶,算是功德一件。

昨日看到的神廟已令我驚奇不已,但相比方知,那些隻能算是大餐前的小菜,西神廟群所展現的雕塑之美隻能用登峰造極、歎為觀止來形容,實為印度之驕傲、人類文明史中之奇葩。

神廟延續了古印度一貫的崇尚繁瑣之美的風格,外牆為鋪天蓋地的雕塑所覆蓋,無一處留白,每個轉角都被切出數個小轉角,立著栩栩如生的神像。

這是一部在石頭裏凝固了千年的樂章,乍看之下,竟以雷霆萬鈞之勢轟鳴而出。

樂章起於神廟尖頂,似高音陡然劃破平靜如洗的碧空,順著立於神廟四柱的神像脫韁瀉下。它流過手持神器、威風八麵的男神,激蕩昂揚,風生水起;它流過舞姿曼妙、玲瓏妖嬈的女神,陰柔婉轉,珠落玉盤。

高音行至轉角,分成數道泄向四方,音調頓變委婉,又成一部如歌的行板,始見男神們寬肩壯臂、沉靜如山;女神們長腿纖腰、乳峰高聳;回眸時秋波暗送、搔首間百態始生。

音樂行至石壁中部,高音隱去不聞,靡音漸起,跳動在仲夏夜裏的紅燭光。但見男神輕舒猿臂,攬伴入懷,擁吻愛撫,柔情如水;女神表情迷離,柔滑無骨,纏繞蛇盤,四體如藤。

接著,驛動之音再起,鏗鏘節奏可聞。隻見男女始合,摩肩交頸,激情蕩漾,如波如瀾。

最後,樂章行至高潮,旋律中乍現風雷,雨驟風狂,隻聽得妙音四起、高低錯落、此起彼伏。

神們在天地之間暢快淋漓地用肢體舞蹈著生命的欲望,舞姿奇異紛呈,有觀音坐蓮、有倒掛金鍾、有三人同行、有四人同舟、有同性之情、有人獸之誼……端的是赤裸裸、坦蕩蕩、昭昭然、磊落落,千般無忌、萬品皆歡。

雲雨之中,心靈與心靈坦見;極樂之時,靈魂與宇宙合一。

神廟之前,一篇遠古的樂章直聽得心醉神迷,一曲天籟的合奏直攪得心旌蕩漾。

歎服之餘,也不禁沉思:縱觀古今中外,頂級的藝術品幾乎都和神有關,人類的文化從宏觀上看就是一部神的文化。“愛”是人性裏最光輝的一部分;“神”是文化中至高的元素,但為什麼我們隻能借神的名義將愛得以固化、得以流傳?是否因為我們終究是一種心靈脆弱的生物?是否因為我們終歸需要一種更高的精神來約束自己?這種約束究其終會否成為我們進化的約束?

多年來,一直為一個終極夢想所縈繞,那就是在來生的某一刻,駕駛著太空船穿行於宇宙的迷離神光之中,去看看超乎想象的世界,去體驗超脫凡塵的境界。仔細想來,這實際上是渴望一種可能、渴望一種飛躍、渴望一個答案,待我們進化到某一程度,無所不能的上帝還能否約束我們的靈魂。

我們,到底能走多遠?

這是一個終極的疑問。

《薄伽梵歌》描述了瑜伽修行中三種層次的超越:超越愚昧、超越激情、超越善良。

我可以理解超越愚昧和激情,但我無法理解“超越善良”,這一點困惑了我多年,想必那就是“神”的境界。當超越成為可能,我們是否還會敬畏“神”?當不可知成為可知,我們是否還會被“神”所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