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擔子(2 / 2)

為徐光啟傷感隻占了1部分,更多的是為自己。

徐光啟再熬半年就能換屆,沒有伯爵也能弄個男爵。現在徐光啟能不能弄到男爵,決定著所有輔相死亡後家人的待遇。

輔相生前沒有大功是不會封爵的,死後追封男爵,嫡長子9任世子,然後就是世襲勳爵,世襲3世、5世、7世不等,最高的世襲罔替丹書鐵卷。

朱弘昭早早抵達這裏,就是要在所有人反應過來之前,完成串連之前確定徐光啟的待遇。否則這幫老頭子為了身後事一起串連,弄出1個集體事件來,就是1個大麻煩。

爵位不是旁的東西,濫發之後就不值錢了。

“徐公之哀,失此棟梁亦國朝之哀,亦是朕福薄。”

朱弘昭神色肅穆,帶著絲絲悲痛並無作偽,徐光啟就是1個開始,隨後會出現大量的密集的老1代經曆過大風大浪的老頭子死亡。

“皇上節哀,古稀之年,徐公這是喜喪。”

袁可立勸慰一聲,神色不同於其他老頭子那種兔死狐悲,很是坦然。

掏出手絹輕輕點了點眼角,朱弘昭聲調不高:“朕明白,君臣共事以來如履薄冰,徐公離朕而去,國朝頓失棟梁朕失肱骨,心中難免悲切。”

眨眨眼睛,呼1口氣朱弘昭目光上抬看著梁柱:“徐公身後事,勞煩相府諸公議定,走內帑的渠道,務必讓徐公榮歸桑梓。”

“另,追封徐公寧滬伯,世襲寧滬男爵3世,降爵後再襲3世。”

3司堂官起身承命,朱弘昭看向一旁頭係孝帶的陳於鏡,道:“陳愛卿陪朕走走。”

“臣遵旨。”

中院朝外走,朱弘昭又是一歎:“愛卿,徐公可有遺願?”

陳於鏡從袖囊中取出折子遞給曹化淳,再轉遞到朱弘昭手裏,翻開掃了1眼朱弘昭便駐步,落款是4月25,是在洛陽時寫下的遺奏。

徐光啟請求他照顧徐家,徐家子弟再無進士,隻有1個蔭官知縣。徐光啟留下的盤口太大了,整個西學體係就是徐光啟1個撐起的,雲間幾社也是後來居上的政治團夥。

徐光啟的衣缽將是1筆極大的政治資本,還有他留下的近百萬家財,他擔心徐家子弟守不住還如王家那樣被人坑害作弄成為笑話。大明朝的官員除非家裏有錢,不然不收各種孝敬9得餓死。

徐光啟雖然出身平民,可也不缺錢。去年變賣家產、借貸買了擴土寶鈔3萬股,算市價此時價值9接近百萬。

尤其是徐光啟的衣缽,他很清楚自己衣缽傳人這個帽子的重要性,朱弘昭也知道。其他輔相死了追封1個男爵就能搞定,徐光啟將如王陽明一樣,會不斷被追封。而他的衣缽傳人,也會越來越值錢。

所以徐光啟將家產拆分,貢獻皇室2萬股。

扭頭看陳於鏡,朱弘昭對躬下身子的陳於鏡道:“徐公是我大明西學第1人,愛卿也該理解徐公的心願。徐公給你的兩條路,也是朕給你的兩條路。好好想想,徐公的擔子不好接,若有恒心3月後來侍從司,若沒有9卸了欽天監的差事,改學政官。”

“徐公進獻的2萬股,朕也不白拿。以5萬購買,這錢重修高橋學堂,改建為玄扈書院。上海縣……改名高橋縣。”

陳於鏡1門心思撲在天文、曆法上,對接徐光啟衣缽的擔子並不怎麼上心。可除了他,徐光啟再找不到其他合適的人。

孫元化也好,侯峒曾兄弟、夏允彝、陳子龍都好,都不如自家人來得好。

見他遲疑,朱弘昭道:“好好想想,西狩3千裏路途,徐公如此高齡,卻不帶家屬門人弟子,偏偏帶著你。”

朱弘昭說罷9走,這種事情逼不得。陳於鏡是個意氣人,可以為了報父仇去吃苦練武,可以冒著9死1生的風險,頂著國法製裁帶著私兵去報仇幹仗,自然意氣上來也敢甩袖子不幹。

簡白來說陳於鏡是正統的讀書人,讀書讀傻了,讀到心念純1,是因為愛好才在欽天監做事。若不是欽天監有足夠先進的天文設備,這位可能早9辭官回老家做學問、教學生去了。

曹化淳跟著離去時,給張同敞打個眼色。

張同敞對陳於鏡拱手:“陳監丞節哀,徐公所托幹係重大,還請慎重。”

西學第1人的衣缽,誰能拿到這個,妥妥的相府堂官待遇。

給誰都是給,可西學1係勢頭猛烈,其他人掌舵,遠不如陳於鏡好控製。

9這麼簡單,這是徐光啟私念所在,也是為他的門人弟子考慮。其他人執掌,失控後倒黴的是他西學1係。

朱弘昭急著來給徐光啟定下爵位,這東西以後還是要追封的。可眼前給的高了,必然會成為先例,為以後3司堂官的濫封開1個壞頭。

可如果相府堅持,追述徐光啟功勳還有成就,那必須給1個眼前的高爵位。所以朱弘昭早早來,表明自己的態度:防著你們呢,別惹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