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王爵也不好封了(3 / 3)

她才是皇室1係列財團禦商集團裏第2號人物,3萬兩砸到西域4省去,以後獲利每年最少都是3萬。現在給相府插手的機會,哪怕縮減1兩,張嫣也不樂意。

與宮裏其他女人一樣,逢年過節收來的賀禮還有賞賜,都是定數。花完了9沒了,隻有不斷投資,才是細水長流源源不絕。

宮裏人真沒幾個人有所謂的固定收入,一切收入都看與皇帝的關係如何。受寵眷,上麵賞賜的多,下麵、外麵人孝敬的更多。若沒了寵眷,再沒有其他收入,在宮裏就是狗不理的待遇。

撫著張嫣1束黑發,朱弘昭眯著眼繼續說:“給健哥兒要選個好封地,現在情況不同,沒有原先那麼好說話了。”

他為了今後的政務運轉退1步,張嫣這裏受了損失,他就要補回來。當家做主,9得這麼做主。

小家要做主,大家也要做主,缺少做主的本錢,他隻能去搶。

原來的藩王罷掉每年的幾萬石俸祿,割出1個縣作為封地卻又能收回大麵積的藩田,朝廷是很賺的,所以不在意這麼小範圍的割土。

畢竟治統在相府,土地範圍越大,他們就能有更多的收入去做更多的政績。

現在要新封藩王、還要割土,等於繼續在相府的碗裏割肉吃。有些官員故意一根筋,以天下大公為理由,拒絕朝廷為皇室藩王封地的事情出血。

這就是公私分明、政務分流帶來的結果。

朱弘昭更覺得這是一種對皇室商團激烈擴增的抵製,用其他方麵給他添堵的辦法,拉著他繼續談談,比如要發財一起發財。

其實也是他自找的,若將戶部尚書畢自嚴在年初時給換了,9沒有人敢衝的那麼前,在那裏舉旗反抗皇室擴增。

他總覺得畢自嚴管的太多,可能在畢自嚴看來皇室的收入剛好能養軍就好,其他皇室盈餘完全可以切割到相府,砸到民生發展上。

張嫣這才開口,側頭看著朱弘昭:“那皇帝已有了腹稿?”

“嗯,封漢王,封地萼縣;康哥兒以後封涼王,在藍田。這樣他們兄弟也離得近一些,等西狩後便9藩。”

張嫣愕然:“9藩這麼早?”

又有些抵觸漢王封號:“怎麼是漢王?”

有1個很不好的漢王例子擺在那裏,她不喜歡這個封號,認為不吉利。

朱弘昭望著鳳紋梁柱,緩緩道:“名號王爵並不多,漢王9很好。封他在萼縣,希望如萼裏疾一樣成為宗室棟梁。另1個就是,西狩後東西兩宮要分開了,西宮諸位9留在西京吧。任貴妃生養的那個,封為寧王在寧夏。這樣往來也方便,省的天各1方添麻煩。”

他之所以急著讓步,畢竟這種事情真的是可以拖著以後解決的。他想的就是早早把王爵封下去,給這些孩子一些固定收入。省的以後9藩時,錢包空蕩蕩還要拿長輩的錢。

當然,這些固定收入自然都是從相府搶出去的。

其實他也清楚,張嫣一直想將登州府府城蓬萊縣作為朱慈燃的封地,哪怕蓬萊分割成兩個縣,不要軍事意義極大又繁華的城池和登州水寨,就要南邊那一片山地也成。誰讓皇室在那邊發現了1個超級大的金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