勳戚階層是高端建築,還需要中層建築。這就是他構思中的軍功世家,即軍功貴族。
大明本就有這個東西,衛所軍戶在永樂前期可以說是待遇好的不得了,妥妥的公民待遇。而衛所性質導致軍戶從軍、儲備私兵都是很方便的,結果永樂後上防止藩王勢大,下預防衛所有人有土搞割據,都給閹割了。
再加上成熟的文官體係,使得占5分之1人口的軍戶,即使霸占了2分之1的進士名額,依舊是文官,而不是軍功貴族。
他構思中的勳戚階層、軍功世家,拔高軍人待遇後能世代參軍吃鐵杆莊稼的軍戶,上中下1體,就是依附在皇權下麵的連環配套支柱。
過去的5年兵部是徹底沒了脾氣,為了預防兵部在相府支持下搞反彈,也為了增加將來軍費來源,他才不得不給兵部放開1個口子。
畢竟袁可立與葉向高不同,葉向高軍戶出身卻一直走的是中樞路線;而袁可立則是治理地方靠刑名起家,然後又是靠軍功崛起,軍事能力與律法能力都是與死人打交道的東西。袁可立相對於葉向高,對軍事領域更熟悉,有更大的抱負。
麵對1個被全麵閹割的兵部,袁可立絕不會忍氣吞聲。與其未來鬧事情,不如先開個口子給兵部,給兵部找點事去做,堵不如疏。
而且袁可立這1屆的根本國策是兵役策,兵部無法豎立權威,那自然也不好做兵役策貫徹工作。
換言之,以後徭役征發是戶部、工部、兵部一起搞,而新兵補充工作會從將府後勤司剝離,交到兵部職方司。
兵役策的貫徹,在增加基層動員能力與顯著提高國朝免費勞力數量的同時。造成的負麵影響就是稅收下降,畢竟以前徭役是折算成銀子由地方雇人來幹。這1點損失也可以忽略,直接動員勞力去幹活與間接雇傭,其中環節減少帶來的結果就是虛耗降低。
畢竟人力,可是比銀子紙錢多了。少了的稅收卻有更多的勞力能使喚,減少了雇工的大宗支出,換言之還是賺的。
但熟練工9得另說了,徭役征發來的勞力,幹不了技術性工種。
因為兵役策帶來的稅製的改變,農戶的繳稅壓力再次降低。平均下來是田畝收入的兩成,直接征收糧食。
同時禁製糧食在民間進行大宗買賣,真要買賣也可以,鋪到鄉鎮1級的市正會抽稅;糧食賣給衙門或禦商集團才能減免糧食交易稅。
細嚼慢咽吃完烤魚,打發走了朱慈燃,朱弘昭依舊懶洋洋躺著不願動彈。實在是難得的一場雨,什麼運動都不想做,隻想躺著打盹兒。
張嫣9坐在椅子旁的地毯上,頭枕著朱弘昭的手背,也在靜靜呼吸生著悶氣不願開口。
手背壓麻了,朱弘昭抽回手才說:“西域4省不得不退1步,1來是有了競爭才是活水。山東那一片兒情況特殊,不能照搬到西域去。”
整個山東連著北直隸河間府,都在齊王府的經濟圈子裏。商業發展的確神速,依靠的是朝廷大筆的訂單以及不斷推出來的新技術。
所謂的第1次工業革命,已經在齊州形成了雛形。就等技術儲備等1定程度,向著全天下爆發,引發大規模,曆史上第1次的經濟大動蕩。
張嫣心有不甘,整個皇室內部後宮東西兩宮的妃子都不喜歡將西域的經濟壟斷讓出去。不隻是皇帝的人在那裏紮根,宮裏人都派出了人手參與進去。
李家姐妹不缺錢,也沒有努力專心去經營產業的心思。張嫣手裏的錢非常多,河間府青縣的機械紡織廠製造的布匹、帆布都是軍購的原料,製造出來不愁賣。所以皇帝的錢轉手流到張嫣的手裏,這兩年攢下來將近3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