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毒計(2)(2 / 3)

蔡複1硬是被活活拖死、累死、病死在軍營裏,實在是打不動,缺乏四川方麵的夾擊,貴州方麵真的打不動。

然後,朱燮元如願以償,拿著尚方劍統率5省聯軍,全權負責平叛事宜。

看到這老頭兒帶著川軍要殺過來,安邦彥、奢崇明等人請降,朱燮元以詐降為借口不納。終於拖了1年多,零敲碎打,將延續、貫穿整個天啟朝的西南奢安之亂給平了。

天啟朝,明軍就是兩線作戰;崇禎時期,又有土司沙普之亂,最後還是降清的吳3桂給平掉的。西南戰事,一直吃的是南方周邊數省的錢糧專項款,這筆錢始終沒有投到北京或中原戰場。

所以崇禎朝,明軍是3線作戰,打到後期中原敗壞,出現了一種什麼情況?南方的物資,無法運到北方去。因為漕運體係徹底崩了,河道幾十年沒修正式修整過,又是不斷大旱。看著大明1體,實際上已經分割了。

北方缺南方的物資輸血,南方缺北方的兵,兩條腿一起瘸了,胳膊也不聽指揮。

現在,這位原來的四川布政使負責重慶周邊政務,後來在成都大員一起崩了,唯一站出來挑大梁,朝廷緊急委任的原四川巡撫,紹興山陰人朱燮元,正在山丹軍馬場給這裏的丁役講故事。

他剛過完6大壽,對於老人還是有淵博知識的老人,國人傳統曆來是很尊敬的。

所以朱燮元告別繁重的體力工作,給工作中的丁役講故事,或者給軍馬場子弟進行啟蒙教育,日子過的很是悠閑。

山丹衛在張掖東,東南百裏多就是焉支山,在河西走廊中部,植被水草豐茂,曆來是各朝軍馬養殖基地。

河西走廊有多重要?看看張掖的名字就知道,掖,就是胳膊窩。張掖,顧名思義,就是展開胳膊。掄開胳膊除了打人外,還能幹什麼?

從形象上來說,張掖這個名字,比武威還要武威。

山丹軍馬場是太仆寺原十7處核心官營軍馬場之1,現在內地各省官營牧場以牛羊驢子這類民用為主,變成經營養殖類產業。畢竟有了蒙古、遼東諸省,還有河套,大明已經不缺馬了。

但山丹軍馬場直接供應著秦軍所需,又是傳統的軍馬養殖重要地區,這地方不養馬才是浪費。哪怕轉型,也競爭不過周邊河套、寧夏、青海的牧民。所以,邊塞附近的官營牧場繼續以養殖軍用馬匹為主。

山丹牧場的牧監是雲南昆明人,萬曆38年進士傅宗龍,這人運氣不好。原來是禦史下放趕上奢安之亂,跟著王三善也能算是從龍之臣。

可朱弘昭在招安西南回京前腳走,人還沒到京師,傅宗龍的折子就送到天啟手裏,當時西南不少文官有權彈劾的都在彈劾朱弘昭。傅宗龍的折子挺過火,認為齊王跋扈嗜殺,且善於籠絡軍心,建議天啟防範。

這封折子留中不發,後來朱弘昭登基,司禮監的人為了表示忠心,將這類折子都給1股腦拋出來。所以即便各處對傅宗龍有很高的評價,給皇帝推薦,可傅宗龍依舊沒有起色,反倒弄到這裏來養馬。

否則以他的資曆,完全可以主政1省。

中秋佳節將至,傅宗龍這個7品牧監按著去年的規矩,要趕在天黑前給各處吏員、獸醫、學徒、丁役送去月餅。

最後才駕著牛車,提了兩壇酒,帶著月餅來朱燮元住處。

朱燮元這位曾經西南官員眼中的西南王,此時住在低矮的黃土板築覆蓋茅草的小土屋裏,紅柳枝條圍起來勉強算個院牆,院中還有1個大大的棚架,這是平時朱燮元給馬場少年啟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