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的來說,西帆船用帆的總麵積戰勝了中帆船的單位麵積效率,相同用帆麵積的效率,中式帆船遠比西式帆船要強很多。
中國帆船還有個問題就是炮位和防禦力的問題,不過這兩個問題的起因則是1個原因造成的,就是很多人自豪的隔水倉設計,如果整個船沒有隔水倉的話,你隻需要1個口子就能把貨物吊入倉裏,再通過移動貨物的位置,把倉位裝滿9行了。
但是如果有隔水倉,你就需要在每個倉都開口才能把整條船裝滿,於是你的甲板上就會有好幾個口子,下層的主甲板也是,再下層還是,於是你就會損失相當多的炮位。中國帆船由於有隔艙的隔板來支撐結構,所以建造的時候要麼不使用肋材,要麼使用的很少。
而西夷帆船由於沒有隔艙來支撐結構,所以大量使用肋材,尤其是軍艦,幾乎一根連著一根,這些肋材提供了很好的防禦效果,肋材很厚,像人的肋骨,火炮抵近射擊也無法貫穿。
而中國帆船由於比較少使用肋材,所以相對容易被打穿,炮彈造成的傷害會遠大於西夷帆船。日本人的船更慘,發生過曾經用8艘主力船圍攻1艘荷蘭商船而被統統擊沉的戰例……
同時西式艦船船體結構的增強也有助於在船上裝備大量的火炮,而不必擔心被密集開火的火炮的後坐力震散架。而中式艦船的船體結構則無法承受這樣的力量,這也就是中國艦船最多隻能裝備不超過3門火炮的原因,不是不願而是不能。
總的來說,中國帆船是一種優秀的商用船型,由於使用硬帆使得操作方便,所需要的水手數量比軟帆的西式帆船少不少,在複雜海況下也更加靈活,由於使用隔艙設計,抗沉沒和造價也比西式帆船優秀,但是由於速度,炮位和防禦的原因,不適合用來作為熱兵器時代的戰艦,尤其是實心彈作為主要武器的時代。
從造船的立意和發展的科技樹來說,我中國是愛好和平的……
現在的問題,船廠願意按著皇帝的意思搞鋼船,可擔心動力問題,不想承接更大重量的單子。此外就是,船廠提議大規模砍伐遼東1帶木材,用來仿造西夷戰船。
對於鋼船,他們隻當是皇帝的玩具和收藏品,用來打仗都覺得虧得慌。被人弄走1艘鋼船給融了,這麼好的鋼價值難以估量。
他們很清楚以後水師的敵人是誰,用中國的船和西夷專用於戰鬥的船戰鬥,太吃虧!
西夷船,從設計、進化開始就充斥著狼性,大明的船依舊是以運輸為主。戰鬥時雖然有炮艦,欺負日本還可。
光日本戰役中,猛烈開火把自己震散結構,船艙進水的例子太多了。所以水師裝備的火炮多成了擺設,無法像朱弘昭想象的那樣,把炮配足,就能炮彈洗地。
船帆方麵的問題,可以改良布局,增加桅杆,船帆上麵大明有自己的優勢。例如寶船,十2麵大帆,西夷誰敢相信?
所以船廠要做的就是模仿西夷的船體結構,造出1批主力艦,載重8千鈞,配備上百門火炮的大家夥。
仿造西夷的戰船也有前例,水師各營的旗艦就是這種耐打的厚實家夥。
這個朱弘昭拿不定主意,這種大家夥1艘就要砸將近十六萬兩,這還隻是船廠預算。總覺得下麵搞技術的人,在騙他的經費。
玩船,他就是個新手,連戰艦、海戰都沒玩過,怎麼了解?
現在是航海時代,船的性能決定一切,朱弘昭不敢隨意處斷,揮手道:“押後處置,等征日水師眾將返回後,再議。”
至於將府,一幫子旱鴨子,誰懂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