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十3,放了1天風箏的朱弘昭回宮。
“南京兵部尚書孫公,心勤體國,念切恤民,鑒此兩浙歲遭災傷,頓蠲茶果鋪墊諸費,舉百年相沿陋習積弊1旦厘革,不但機戶翻然更生,凡屬茲土莫不途歌巷舞,欣欣相告,戴德無窮,公請建祠,用致祝厘。”
袁樞念著相府積壓,不敢處理的奏折。
朱弘昭聽著皺眉,問:“誰的?”
“浙江巡撫潘汝楨。”
揉揉眉心,這叫個什麼事,人活著就要給人家建生祠?
朱弘昭抬起手臂1揮:“打到南京去,交給孫師處理。給這巡撫傳個話,9問他浙江怎麼9欣欣向榮了?數遍天下各省,唯有浙人浪跡天下尋工糊口。不思量如何使百姓安居富裕,1門心思專搞投機取巧,問他還想不想繼續吃朝廷的俸祿。”
袁樞拱手,端坐在一旁拿起另1封奏折念:“3秦萬民期盼君父車架,夜以繼日出工,長安新城地基完備。臣有感火器迅猛,且新城橫跨灃水,北有涇陽,西鄰鹹陽,東有長安堅城。恐枉造高牆徒傷民力,又感關中夏暑酷熱,意效仿齊王府舊例。臣建議新城免高牆以速工期,多掘池以消暑氣。臣楊征西大將軍肇基,恭祝君父安康。”
相府是不會管陝西人怎麼修城的,這錢又沒相府什麼事情,是陝西士紳出錢出糧,百姓出工的民間集資合力修建的大工程,是給皇室修的城。
屬於皇室與地方士民的事情,相府自然不會管。
西北真窮的是邊塞一帶,關中一帶還是富裕的,商業繁華。
若關中再次成為首都1級的存在,那陝西尤其是關中1帶,獲得的好處是澤被子孫後代的。城市化,還是天子行轅所在的地方,必然成為經濟、教育、政治的1個核心區域。不僅能聚更多的人,還能將更遠地方的人吸引過來,人的流動就是財富的流動。
西京設立帶來的一係列麵子榮耀,實質利益都值得陝西人尤其是關中人咬牙修出1座氣勢磅礴的新城。
“準其所奏,此例留檔相府,以後各地縣治遷移,不再勞民修城池。唔,伯應,唐之街坊製度極有借鑒之處。1者利於城中交通,2者利於管理,著相府多多研究。說句實話,我大明南北兩京街坊布局,有些雜亂了。”
袁樞應下,朱弘昭對街坊橫豎分明,棋盤一樣的城市有居住經驗,真的非常方便。晚上各個路口路障1擺,什麼人都動不了,治安情況想不好都難。
現在的北京城,南北兩城已經滿載,城外附郭的居落密密麻麻,想要增築新城或改建都是極為麻煩的事情。
現在也隻有西京有搞頭,至於中京,河南人也想弄1個,可不可能。鳳陽府擺在那裏,中都留守司就在鳳陽,河南人根本沒機會。
若改南京為中京,兩廣地區設立新南京也不可能,兩廣地區的地形就是天然的限製。除非南邊有1處很大很大的平原,比如印度……
山東齊王府被稱做小東京,新的東京修在山東在布局上不合理,除非在日本,再能在整體上形成對仗,不顯得擁堵。
不過東京修建估計要推遲很久很久,沒有鋼鐵炮艦,朱弘昭就是死也不會下海。1個皇帝沒去過的東京,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別說有了太子,有了太子朱弘昭更不敢下海,文官的尿性他很清楚,熱衷於擁立小皇帝……
5京布局是他繼罷免農稅後的第2個施政宏願,丟失京都這麼大的罪責,沒人敢擔。隻要他把5京設置好,除非大明亡國,否則任何1處京都都不可能丟失。
每座京都就是1個大地區的核心,哪怕以後亡國,最大的可能就是每座京都為核心,形成1個新的國家,留著漢血的國家。
以國人的心性,可以容忍外人就邊塞紮根,斷無容忍同根同源鄰國之理。這種容忍理解起來很簡單,因為同根同源,打下來利於統治;也因為同根同源,後代不肖對方打過來,自己這邊不會有麵對外敵而產生的激烈保衛行為。
為後代人解決麻煩,是此時國人的秉性。
隻要5京製度紮好,5京範圍內的土地,將永遠屬於這個民族。
袁樞拿起最後1封奏折笑了笑:“君父,這是最後1封了。”
朱弘昭點著頭笑笑:“念吧,今夜也早點下班。”
“玻璃需求日大,玻璃廠隻供皇室、宗室用度,所產玻璃利潤不支本廠用度,且匠師、設備多有虛耗。不妨解禁民間玻璃流通,批準民間匠坊生產玻璃。聞自然競爭之理,匠坊生產也當是此理。如此公私競爭可革新玻璃生產技術,再者玻璃乃奢侈品,可增收稅務。如此利國利民利工之發展,望君父明鑒。臣孟遼相弘略,恭祝君父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