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飛熊軍、神策軍這兩支嫡係中的嫡係擴編而來的軍團,又是5萬人。
此外錦衣衛這個上26衛裏的第1衛,總共十4個千戶所,也要編滿,算上東廠禁軍、大內淨軍,又是1支將近3萬人的加強軍團。
光京營禁軍體係,編滿後就有整整3萬兵馬,內4鎮兵馬維持3分之2編製,也要7萬人左右。
這場會議,大將軍府的目的就在於消減皇帝的暴兵思想。真的很沒必要維持這麼多的精銳兵馬,真的沒有這個必要,也養不起。
要知道,成祖北遷的時候,京營兵馬1度高達56萬。強幹弱枝一直是北京方麵所注重的核心,就連天啟繼位之初,第一件事情就是讓李邦華整飭京營3大營。將賬麵十2萬的京兵,1口氣裁掉將近7萬的空額、頂替、掛名種種原因造成的水份。
李邦華用1年時間才整頓好京營,天啟2年的京營兵滿打滿算也9十萬人。
至於上26衛親軍,早9廢了,成了空架子。
可成祖時期的軍隊是衛所軍,朝廷壓力不大,反倒能和衛所抽血彌補財政虧空。
現在,以朱弘昭的法子養1個軍團,1年光軍餉就要近5萬兩,換裝軍械、糧草消耗算下來,1個軍團兩萬多人,1年大約將近1百1十萬左右。
而整個京畿計劃中的部隊算下來,總體是38萬,平均下來是兩個加強軍團,以及十5個軍團,這該花多少錢?
國朝之前養軍隊不怎麼花錢,是因為沒有把當兵的當人看,隻是維持這幫人不餓死。同時這樣微薄的軍餉上,還趴著數不盡的蛆蟲吸食。
按著朱弘昭的計劃,這京畿1年軍餉預算就在兩千萬左右,算上各處兵馬,相當於天啟3年朝廷稅收的3分之2……
過半的軍事預算,實在是太誇張。
楊肇基算完京畿部隊的帳,反問一句:“皇上,4萬精銳之師,現在養著也用不上呀!今後5年以建設為主,朝廷不起兵戈征伐4方,京畿屯養如此之巨的軍隊,每年兩千萬軍餉,就是吃了相府上下,也吃不飽啊!如今建奴灰滅,蒙古降服,展望4海,又有何人敢動兵戈?”
這不是老式軍隊,而是以火器為主的新式部隊,格外的花錢!
要知道清末編練新軍,也是1步步來的,總共才編練出來多少?整個清末京畿新軍,又有幾個鎮?
朱弘昭麵前擺著兩份編練單子,1份是大將軍府依照他的性子做出來的編練計劃,數據非常喜人。
另1份,則是大將軍府根據相府計劃撥出的軍事預算做出的單子,看著有些可憐巴巴……
按著根據實際養軍能力,5軍營縮編為5個營,直接由十萬人,標配車營、騎營、輜重營的主力作戰力量縮減為1個純步兵作戰單位,也91萬6千名小步兵……
3千營繼續充作新軍試驗小老鼠,車騎合軍模版不變。
神機營縮編為正常軍團,與飛熊軍、神策軍成為僅有的3支野戰軍團。
上26衛不建軍,擴充圓滿後作為屯墾部隊,1邊屯墾,1邊作為施工部隊參與建設北京周邊的水利、鐵軌、道路維修工作。
並重啟京東開荒計劃,以上26衛為主。換言之,沒必要從遼東抽軍隊充入上26衛,而是以原本開荒的災民為主,將這些災民編為軍戶。
內4鎮縮減,每鎮4營兵馬,也直接1刀砍掉1半軍隊。
最明顯的後果就是,前1份計劃到年底,朱弘昭將會有近4萬的京畿強軍,可以在明年初舉行一場浩大的閱軍。
後1份計劃,整個京畿部隊,將會隻有十四萬,其中隻有十萬軍隊屬於皇帝直轄……
這就是理想與現實的區別,或許5年後能養4萬京營將士,反正現在養不起,1旦養了整個丞相府的計劃就會缺乏資金而斷鏈。
之前也是腦子1熱,朱弘昭看著前後相差的1千4萬預算,真的很蛋疼。
當場肯定不能認可大將軍府的合理建議,否則麵子往哪放?
前腳以國家建設、民生發展為借口拒絕了選秀,掩飾了自己懼內的本質。現在又硬著脖子搞燒銀子的大規模軍事預算,這不是打自己的臉?
神色不變,朱弘昭問:“日本那邊調查的如何了?”
“啟稟皇上,日本軍政大權操於源氏德川幕府,此時幕府大將軍是德川家光,年十9,親政不久,9州各藩因禁海令而不穩。臣聽說,德川幕府還在通緝顏思齊將軍。”
許顯純在1側起身,拱手,說著狹促笑笑。
知道顏思齊爛賬的諸位大將軍同時發笑,朱弘昭臉皮緊繃著也笑笑,總感覺這些老東西在笑自己之前腦子1熱製定的編製。
說真的,他也覺得那份軍隊編製過於誇張。今後幾年隻要國朝克製,是不會打大仗的,最多的還是平亂,穩定國內,為丞相府改革提供1個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