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神機營7部隨你赴任,聽你調遣。另外,既有鹽稅補充國用,從今年起廢除遼餉及各類加派。此事不容再議,這是皇兄的心願,也是孤的心願。但求天下萬民脫離重負能喘口氣,為皇嫂之子祈福。”
崔呈秀與武將班列的楊禦藩出列行禮:“臣領命。”
葉向高雙手緊握著扶手支撐站起,露出笑容道:“殿下心懷仁德,萬民之福也,我大明之幸也。”
史繼偕也站起來道:“臣雖老朽,今日殿下之舉有扭轉乾坤之象,不禁讓臣如沐甘霖,有枯木逢春之感。願我大明如旭日東升,光耀萬民。”
看1眼如負泰山的崔呈秀,史繼偕又道:“這是個苦差事,也是個得罪人的差事,更是1個名留青史的差事。若不是殿下聖心獨裁別有思慮,否則臣不顧年老,也要爭上1爭,崔大人可要好好珍惜才是。”
“史公安心,本官已領了軍令狀。”
崔呈秀想想也是這個道理,他歲數也不小了,臨走前做1筆名留史冊的大政績,對他對他的後人門人都有著難以形容的好處,心中的負擔也小了些。
不就是殺人嗎?朝廷最近殺的人還少?遼東殺的人還少?
殺9殺那些貪得無厭的商人吧,官還是能不殺9不殺……
5名內閣先後恭維鹽稅之政,隨後6部尚書與十二侍郎,5寺正卿、少卿爭先隨後,按著資曆、官職發表自己的恭維與態度。
徐卿伯更是淌下了淚水,誰都知道鹽政方麵的這場風暴是他引發的,而朱弘昭為了保護他卻將他摘了出去,避免了鹽商針對他發動的明槍暗箭。
隨後是因為義妹關係而連升數級的陳子壯的折子,他的折子是針對江南奢華之風的,認為過度奢華攀比是亡國之兆,希望朝廷能整頓江南,推行廉政及節儉風氣。
因為暫時沒有合適的官員,朱弘昭也不願意浪費時間,將折子留給稍後的集議去處理。
最後是從山東齊州回來不久的楊嗣昌,他的折子包括述職,最後說的是發生在5月份的黃河決口後續賑災問題。
天啟3年5月,黃河決口於睢陽、徐、邳1帶,上下1百5裏內悉成平地,朝廷罷免受災各縣天啟元年、2年各項送京錢糧。
後續救災中,由登萊巡撫衙門負責,袁可立專心遼東戰事的各項準備,而轉交劉姓副手,結果十萬兩銀子莫名其妙的花掉了,不見蹤影。
“該殺的殺,諸卿依國法而行,容孤先走1步。”
朱弘昭見又有1名小宦官從側門跑進來,等王體乾念完,說一聲轉身疾步走下台階,險些摔倒,1個趔趄抬頭摸了摸後腦勺傻傻1笑,微微整理一下又加快腳步出去了。
史繼偕等一幫老臣互看一眼,老頭兒歎道:“殿下重情,又嫉惡如仇,兼聽兼明,英睿果決乃明君之姿,我等之幸也。”
何宗彥忙著應和,葉向高心裏不情願,也還是點頭道:“確實如此。”
唯一的缺點就是殺心太大,讓所有人很沒安全感。
葉向高隻希望該殺的人殺完了,朱弘昭能收斂殺性,不要將殺伐手段當成了常用手段。
現在都等著天啟咽氣,然後設立丞相府。到時候朱弘昭還政於朝臣,他們都摩拳擦掌等著大幹一場各展抱負。9怕莫名其妙的因為小事情而把腦袋給丟了……
梳理鹽政,葉向高雖然心疼但也是樂見其成,畢竟等明年的鹽稅收上來,這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是直接掛在丞相府的,包括罷遼餉1事,說不好會讓東林的名望達到另1個巔峰。
以前是士林中有好名聲,可能隨著鹽政、罷遼餉而使得他們在農夫百姓之間擁有極高的名望。
可這麼好的事情,朱弘昭會留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