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地方上,尤其是南方,不僅南方軍隊受文官掣肘嚴重,文官之間相互拉後腿也是1個很不好的風氣。既然要給成基命1個機會,朱弘昭不妨送佛送到西,1次把政策給到位,免得成基命下去後受製於人。
再說,東林在南方的威望擺在那裏,成基命下去巡撫台灣,沒人敢得罪東林人,隻會配合。
葉向高代替成基命答謝,史繼偕則在一旁撫須含笑,齊王重用成基命,帶來的好處是總體性的,起碼君臣之間的對立會消減不少。
不過,葉向高有麻煩了。東林人內部大清洗,流了大血,結果齊王丟下來的第1塊大肥肉被葉向高的弟子成基命給吃了,其他派係如何能心平氣和?
而且以成基命的那個對事不對人的脾性,台灣所缺的屬官估計不會給東林人多少麵子,會加大東林內部的對立。
台灣的事情捋順了,現在該是遼鎮的事情了,這事朱弘昭尊重天啟的意思,不急著對孫承宗下手,而是督派監軍前往,這個監軍要符合天啟口中的強力屬性,所以人選上9將範圍縮小了1大圈。
“殿下,臣推薦山海關內外總督,右僉都禦史孫傳庭前往遼鎮督戰。”
崔景榮起身抱著牙牌:“孫大人本9履職於遼鎮,上下相熟有利於穩定前線軍心;其2,孫大人精熟軍兵事,軍法如山可使遼鎮1改往日積弊;其3,孫大人可總督遼東各路兵馬而不使兵將離心,利於統合各部戰力悉數用於國事。”
葉向高起身道:“殿下,臣舉薦山海關監軍,左僉都禦史李邦華。孫大人坐鎮山海雄關不可輕動,李大人曾隨殿下征討聞香賊多有軍功,又曾於天啟元年整飭京營多有政績,下半年曾創立天津鎮。李大人熟稔軍中事宜,孫大人不可輕派,不妨以李大人前往遼鎮督戰。”
這種事關8萬大軍的事情,韓爌不喜歡去摻合,投入冒得風險與收獲不成比例;何宗彥依附史繼偕,史繼偕不發話,何宗彥自然要乖巧1點。否則以現在朝中的局勢,廢掉1個內閣不是什麼驚濤駭浪。
朱弘昭端著茶碗看向史繼偕,史繼偕抱拳道:“殿下,孫大人固然能1統遼東諸路大軍,但此時遣派有奪功之嫌,不利於孫大人名望。再者,遼軍無關遼東戰局,派李邦華足矣。”
史繼偕的話很難聽,將孫承宗和遼鎮8萬將士當成了草芥。
朱弘昭抿1口茶,眨眨眼睛笑道:“既然葉公舉賢不避親,孤也9放心了。擬旨,詔除李邦華原職,轉升兵部右侍郎,欽差遼鎮督軍。另,遼鎮監軍撤回,以兵備道員張鳳翼為監軍,轉升1級為右僉都禦史。”
督軍?這是個什麼職位?
算是加強版監軍,可為什麼又要提拔1個新的監軍?
朱弘昭繼續念著:“另擬旨給孫承宗,若遼軍不動如山,孤會讓他們體會1下宣大軍的侵略如火;若遼軍出動卻其徐如林,戰局大順若其疾如風,孤會讓他們嚐嚐軍法的滋味。”
5名內閣大臣聞言,臉色各是不同。
一旁書寫聖旨的徐卿伯笑了,這是要把孫承宗往死裏逼。
在場都是大員,聽說過朱弘昭以前罵遼軍的話:轉進撤退其疾如風;迂回包抄其徐如林;燒殺劫奪侵略如火;友軍有難不動如山……
各懷心事散會後,朱弘昭感覺內閣們看他的神色有些不對勁,也不以為意。
這時候瓊華宮的女官進殿,稟報道:“千歲爺,王妃娘娘備了家宴,請千歲爺抽空回1趟。並囑咐奴婢和千歲爺討個準信,免得菜涼了。”
“再有1個小時吧,孤9回去,讓她少做些,以清淡為主。”
“奴婢告退。”
朱弘昭扭扭脖子,嘎吱作響起身來到殿前,雙臂環抱在胸前,展望著乾清宮門,與那裏崗哨嚴密的衛士。
史繼偕跟出來,手裏端著茶笑道:“殿下今日霸道,葉老頭要睡不著了。”
“他睡不著,孤才能睡的安穩。孤今日想通了,老大人可想知道孤的治國方略?”
史繼偕想了想,抱拳道:“願聞。”
“治國安邦,順我者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