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朝鮮變動(2 / 3)

朝鮮與建奴的往來引起了明朝的警惕,大臣徐光啟奏稱:“鮮、奴之交已合”,建議派官員“監護其國”。李琿聞訊又驚又怕,連忙遣使至北京“辯誣”。

但是,當時的朝鮮是1個深受儒學影響的國度,李琿在建奴和宗主之間的遊離,以及在政治上過於殘酷的改革,使受儒家思想影響的朝鮮大臣、王室成員受到覬覦王位的其他貴族蠱惑,使李琿處於眾叛親離的境地。

朝鮮舉國上下都感激於宗主明朝的“再造之恩”,不能容忍對天朝不忠的事情出現。天啟3年春天,在李琿左右任事的親侄綾陽君李倧見李琿身患疾病,於是令心腹陪臣建議將西人黨的平山節度使李貴教練兵馬5人調入京城“防禦”。

3月十2日,朝鮮發生宮廷政變。

李貴、李適、金自點等人在仁穆王後和新崛起的南人黨勢力的協助下,召集軍隊在綾陽君的別墅內會合。

當晚,被李琿殺了兒子,並打入冷宮仁穆王後,讓人在慶雲宮內舉火為號,李倧率領李貴等人以救火為號打入慶雲宮,發動宮廷政變,將李琿綁縛,押到仁穆王後麵前接受訓斥,然後宣布廢黜其王位,李琿也被用石灰弄瞎雙目,與兒子一起被囚禁起來。

明朝是1個根深蒂固的崇尚綱常倫理的政權,與朝鮮一直沿襲著傳統宗藩關係。朝鮮人擅自發動政變廢除1個合法且與明有交的宗藩君主,絕對是一件忤逆不道的大事,是明朝所不能接受的。

負責節製登萊、東江和朝鮮的登萊巡撫袁可立第1個9表示了明確的反對意見:“看得廢立之事,2百年來所未有者,1朝傳聞,豈不駭異。”

袁可立立刻上疏明天啟皇帝:“李琿襲爵外藩已十5年,於茲矣,倧即係親派,則該國之臣也。君臣既有定分,冠履豈容倒置。即琿果不道,亦宜聽大妃具奏,待中國更置。奚至以臣篡君,以侄廢伯,李倧之心不但無琿,且無中國,所當聲罪致討,以振王綱。”

於是,朝鮮人再次嚇尿了。

別說袁可立,光1個在朝鮮駐紮部隊的毛文龍,就能將李倧收拾了。

6月初朝鮮使者團隊來登州拜見袁可立,袁可立懶得搭理這些目無綱紀倫常,無視宗主權威的叛徒,直接下令不見。還讓人收繳朝鮮船隊的兵器,開具收條封存起來。

可朝廷此時要和建奴幹1架,需要朝鮮輔助毛文龍,這個事是由袁可立負責的,他又不想搭理這些人,9帶著來見齊王,想聽聽齊王的意思。

是承認這個殘害伯父,篡位的李倧,還是從朝鮮宗室選擇1個繼承王位。

這種事情歸朝廷禮部、鴻臚寺管理,但即將開戰,齊王的意思,也可以代表朝廷的意思,除非齊王被人殺了。別說齊王,朝鮮此時歸袁可立管,他意見也能決定朝鮮的王位歸屬。

曆史上也因為兵力捉襟見肘,袁可立考慮後做出處置意見,可以承認李倧的王位,但必須等朝廷下詔書赦免他的罪過後,再派人教育教育他,才能當這個王。

這是特殊情況特殊辦理,如果沒有建奴在旁,明朝絕對狠狠收拾1下朝鮮。

可袁可立的仁慈和高遠立場並沒有給他帶來好處,曆史上的5年後,朝鮮君臣依舊將袁可立的處置辦法懷恨在心,在清廷開館延修《明史》之際派出專使來中國進行“辯冤”,在清朝康熙皇帝麵前大告前朝袁可立的禦狀,並交結、說服清朝高官讓其改寫前史。

表示,如果不改寫的話就連朝鮮這個和中國在文化上1脈相承的屬國對後世子孫也不好交待,畢竟這是李倧1係的黑曆史,不從《明史》上抹除,不利於他這1係的統治……

用朝鮮國王李焞自己的話說,他康熙十5年的奏疏是為了卻先王的宿憾,為祖先洗雪冤屈,請求在編修《明史》時按照他的意思記錄這段曆史,替自己的祖先“正名”,並宣示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