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意外變動(2 / 3)

陸獻明退到一旁,朱弘昭目光掃視餘下文武大員,看向麵目清瘦細膩,大耳朵,瓜子臉如果不是有清須掛在臉上,看起來都像女子的王三善道:“西南戰事起於四川重慶府,茁壯糜爛於貴州。是非成敗已是過往,戰後自有朝廷評議。王大人督戰有功,這1點沒人能抹去。至於兩河戰敗,罪責不在劉超,也不在王大人身上。”

王三善、劉超以及參與兩河之戰的文武出列抱拳或拱手。

作為西南總督,朱弘昭為他們這場戰爭做的定義,再加上他齊王的影響力,這個定義完全可以作為戰後評功標準。

“至於驕兵而敗,自古誰能免?縱然是本王,想起之前戰例也會誌得意滿哼哼小曲什麼的。再說戰敗主要原因,驕兵輕敵是1方麵,另1方麵則是爾等以信義立世,輕信了土司,這才是主要敗因。兩河之戰中,陸廣河1戰最為明顯,所以本王沒有斬殺劉超泄怒。”

“也不能說彝人狡詐無信,畢竟他們是為了生存。為生存,使用任何手段都是無可厚非的,再說彝人也少教化。所以本王招降安邦彥後,還需西南文武助力,為西南教化1事多做努力。”

說著,朱弘昭對盧象升點點頭,盧象升抱著1疊小冊子分發,一些總兵不識字如劉超,冊子拿反了,一些識字不多,都睜大眼珠子做認真觀看的樣子。

“徽州汪文言將會在西南建設書院,估計會在貴州開設6所,所缺銀兩由各地募集,也需要貴州撥發。這種教育子孫,化夷為漢,留名青史的事情,本王希望哪怕是1個銅板,也要用到該用的地方上去!若出現漂沒這種可笑的事情,本王即使在京,也會派人前來索命!”

巡按禦史陸獻明看著小冊子非常激動,老頭兒連連點頭道:“齊王此舉甚妙,多行教化之事,世代延續。土民受聖人教誨,懂信義通禮儀知綱常,此乃大功大德,可絕後患矣!”

是教育的像綿羊一般方便割取羊毛吧?朱弘昭心裏冷笑,可又無可奈何。他就是統治階層,距離最高的那個位置僅有1步之遙……

巡撫王三善摸著胡須讚道:“齊王此舉乃是長治久安之策,本官自當全力以赴。隻是西南偏僻,教書先生不足。若參差不齊,恐會誤人子弟呀。”

教育經費,在這個年代沒人敢去伸手,撈教育方麵的錢財,是要遺臭萬年的。

“先生方麵自有本王與汪先生想法子,綁也要從中原綁來足夠的先生。不日汪先生將會趕赴貴州,到時9由汪先生來負責此事。”

聽齊王匪氣十足的話,文官們撫須輕笑,這利國利民的事情,綁一些人來幹,也是無可厚非的。至於武將們,更是哈哈大笑,這才是武人風範,綁讀書人,想著9舒坦。

明朝是士大夫精英治國,這些文官自然知道教育的威力。他們對這個政策不抵抗,也9表示招降最大的難題解決了。

隨後,隨朱弘昭而來的廚子們開始忙碌,朱弘昭則換上風雷戰袍,要掛雁翎刀、朱弓金箭,網巾束發,頭上係上寶玉抹額,再拿1把折扇來到烏江邊。

被俘的安邦彥妻弟阿倫9跟在朱弘昭身邊,明朝地方官員為了戰功什麼都能幹的出來。明明是安邦彥的妻弟,表功的折子卻寫的是‘安邦彥弟阿倫’,少了1個妻字,這阿倫的含金量自然不同……

“去給你姐夫說,本王已設宴相待,他若是英雄好漢,若為水西3萬彝民生計、未來著想,切勿疑慮,請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