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安置降軍(2 / 3)

說到底,徐從治沒有自己的鐵杆嫡係部隊,沒膽子也沒能力去收拾麾下武將。而朱弘昭9不一樣了,部隊是父子相傳,自己手把手練出來的。將手下將領管的死死地,恩澤施於每1個士卒,根本不怕手下將領鬧事。

“不知侯爺打算編練多少赴遼軍?”

“兩萬,多出來的降軍將會打散編入登萊兩鎮衛所,施行軍屯。赴遼軍屬於軍戶,月餉8錢銀子直接發於其家眷,吃穿用度全由朝廷負責。待山東諸衛所成軍能用時,半年輪換。”孫河說著笑笑,似乎知道徐從治在擔憂什麼:“徐大人安心,首批赴遼軍都是有家眷之人。那種光杆子,我家侯爺也放心不下。”

徐從治1聽頓時放心了,山東今年歉收又有兵災,朱弘昭在曆城遣散賊軍花去十2萬兩,再免稅1部分,山東庫存接下來幾年必然不足。

還好是把這批人編成了軍戶,軍的待遇要低於兵的,有的赴遼軍隻管夥食,軍餉都不發。8錢銀子,不多,兩萬人的軍餉山東還能撥出來。

畢竟赴遼軍也隻是在山東訓練幾個月,到了遼東自然走遼餉的路子。其他降軍,則是軍戶,專心軍屯即可,發什麼軍餉?

曆史上,聞香教造反,很多波及的士紳倒了大黴。但倒黴更多的還是百姓,百姓1逃,土地往往會落在士紳手裏。士紳隻是1時倒黴,但借著戰亂大肆擴充土地,最後的好處不言而喻。

現在除了兗州的士紳能撈到這樣的好處外,濟南府受災各縣的士紳階層全部破產。他們別想借助以前和官府的關係來取回土地並圈地,原來的各縣官吏被輪轉將軍殺了1批,殘存的因為守地不力,被朱弘昭殺光了。

而受災各縣的臨時防禦操守官又是朱弘昭的人,這些士紳想要東山再起,1個字,難。

而朱弘昭借著這場戰爭,掃清了數不盡的士紳土豪家族,厘清了不少爛賬。等那些被他控製的縣恢複正常後,來年的稅收必然迎來暴漲。

他,也收獲了難以估量的財富。金銀是現成,價值9擺在眼前。更多的是各種商品、原料,隻要扶持1個商會,依靠這些物資完全能在山東以北立住跟腳。

再加上他在大同的關係,完全可以做南北轉運的買賣,日進鬥金不是問題。

若把天啟皇帝喂飽了,登萊衛所係統也有水師,水師實力增強後,他還可以幹點走私的事情。再加上登萊軍戶歸他管,換言之山東的私鹽也9落在了他的手裏。

這些都是來錢的路子,經營好手裏這些軍隊完全可以養下去。

可他必須要解散1部分,天啟皇帝給他侯府兩個護衛的編製不是開玩笑的,這是最大的忍受限度。超過了,那就是自己找不痛快。

在回樂安的路上,朱弘昭9傳令登萊兩鎮諸衛所將官,令他們做好軍屯的準備,他要玩兒真格的。

他現在本部1萬3千人,張虎所部兩萬4千人,還有落在他手裏的降軍將近7萬。1個人就是1戶,除了本部之外,其他的他都會打散編入登萊諸衛。這需要十八個衛才能編滿,而登萊兩鎮隻有6個衛,十個守備所。

這些不少當初防備倭寇增設的,每個衛5千6百人,每個守備所兩3千編製各不同。合在一起也9十個衛左右,還要安置原來的軍戶和軍官……呃,軍官可以忽略,這些人侵占了太多軍戶土地,必須要鎮壓。否則沒有土地,朱弘昭的軍屯就是一句玩笑話。

“改原登萊軍戶為屯戶、鹽戶,裁留精壯保持軍戶籍。此去核查,貪墨軍戶土地者一概抄家貶為軍戶,主動退地者降職,劣跡斑駁者一概斬首。查明諸衛所有能軍官,可多加任用。若有抗法者,爾等自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