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8,盤踞在鄒縣的聞香教叛軍在朱弘昭發起的總攻中,叛軍北大營輪轉將軍孔26與南大營副將侯武同時反戈。
城中叛軍措不及手,以孔府子弟為人質,先逼迫山東總兵官楊肇基退軍。朱弘昭不為所動,督促輪轉將軍孔26猛攻,城破。
賊軍4逃之際,輪轉將軍孔26至朱弘昭大旗下,赴約請死,所部皆降於朱弘昭。逆首徐鴻儒剃須偽裝婦人,被朱弘昭帳下驍將李成棟識破。
現在,叛軍被1鼓而破,剩下的事情就是朝廷和地方官員的事情了。朱弘昭也好,楊肇基也罷,作為帶兵的,沒了賊寇他們的價值將會大幅度降低。
徐從治這個臨時接替趙彥的軍政統帥,戰後來尋朱弘昭商討軍功分配,未曾想朱弘昭已經帶著飛熊軍和親衛營返回樂安去了。
順帶著,還將徐鴻儒綁走。擺明了,這份軍功是咱的,你們誰都別想沾手。
“我家侯爺說了,軍功如實上報即可。另外請袁大人與徐大人上書朝廷,免除山東受兵災之各縣今明兩年正、雜賦稅。施以恩澤,讓百姓緩口氣。另外各地聞香教眾不可逼迫過甚,當好生撫慰。官逼民反,我家侯爺絕不輕饒這等禍國害民之庸官。”
孫河說著,將1封信遞給徐從治,扭頭看著戰場上密密麻麻搬屍降軍,笑說:“這些降軍久經戰陣,放歸地方也是禍端。若大懲,必然生亂。我家侯爺準備編練他們為赴遼軍,若天子許可,糧餉諸事還需依仗徐大人。”
徐從治臉色很不好,朱弘昭實在是太獨了,根本不給大家分享軍功。但他是個慷慨之人,並不在意這些,隻是惱怒朱弘昭這種不符合官場規矩的行為。
今日能破城平賊,全是朱弘昭果決之功。山東文武官員,都欠了朱弘昭人情。
“若朝廷許可,赴遼軍所需糧餉本官自會籌集。不過……遼軍軍餉頗有隱情,還請侯爺明察後再撥付士卒。否則朝4暮3,士卒生怨於遼鎮諸將,於朝不利。”
遼軍的招兵宣傳上,待遇很高,吃的管,穿的也管,每月賬麵軍餉高達2兩3錢。這隻是賬麵軍餉而已,下麵士卒能拿1兩月餉,都是主力部隊的標準了。
裏麵的水非常深,徐從治多少也知道一些。9怕朱弘昭這個愣頭青按著遼軍的宣傳給這些降軍發軍餉給待遇。然後這些人在山東訓練拿高餉,等到了遼西吃不飽穿不暖連5成軍餉都拿不到,到時候遼鎮9完了。
塞外之戰,山東平叛之戰,兩戰朱弘昭所向無敵,是朝廷民間公認的練兵能人,直追戚繼光。這些降軍又是造反經過戰場洗禮的,又是抱團去的遼西,還經過朱弘昭之手調教。
可以想象,這夥降軍在遼西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後,會鬧出多大的禍端。到時候遼將倒黴,朱弘昭這個送兵過去的也會倒黴。
徐從治這是掏心窩子的話,孫河隻是笑笑:“我家侯爺兵法之師,代州孫公就在遼鎮。遼鎮陰私之事我家侯爺也清楚12,不瞞徐大人,我家侯爺送這些降軍去遼鎮,為的就是改正遼鎮私邪之風。”
徐從治苦笑,看來這遼鎮諸將要倒黴了,估計是孫傳庭人生地不熟被遼鎮諸將欺負了,現在被朱弘昭這個小屠夫惦記上了,真是活該啊。
心中感歎,徐從治卻有些幸災樂禍。他是個喜好軍事的文人,對於武將私底下幹的那些勾當也很是憤慨,可他沒有力量組阻止。誰敢阻止,那就是和全天下武將做對。
不帶兵的文臣沒必要去侵犯武將最後的利益,帶兵的文人沒膽子。1旦動了武將這最後的自留地,若上了戰場,這樣的文臣絕對會被敵軍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