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侯府夜戰(2 / 3)

侯府規模除了外麵的圍牆和院牆低矮單薄外,規模與明初親王府邸如出1轍。陳策所部3人,郭輕言所部百餘人,平日裏僅夠巡哨站崗,想要全麵防護根本不可能。

降軍複叛,還奪了樂安軍營內的器械,當即震驚了陳策。這家夥並不知道這是朱弘昭的計劃,為了守住侯府可以說是不擇手段。

侯府內的健婦、廚子乃至是花匠都被他發放鎧甲兵器做最後的預備隊,駐守侯府北邊的存心殿外。同時陳策派人疾馳樂安左中右3個千戶所,調集餘丁以及本地農戶改為軍籍的丁壯為援軍。

打了1會兒,防守壓力並不大,讓陳策倍感奇怪。認為這夥再次叛亂的叛軍首領要麼腦子有問題,要麼就是在耍詐。

源源不盡的叛軍1隊1隊從外圍圍牆缺口殺進來,仿佛就是要往槍口上撞一樣,根本沒有分兵攻打,簡直就是在自殺。

侯府正門也就是南門端禮門前遺屍無數,防守的陳策不知道具體殺敵多少,就連此刻的張虎都不知道自己的部屬到底戰死了多少。

火銃之下,隻有陣亡沒有傷殘。

陳策很清楚,1旦叛軍分兵,他這3人分散防守,火銃齊射的威力將會降低到最低。到時候侯府院牆防線不得不放棄,隻能退守中央還在動工中的宮殿。

可偏偏就是這麼怪,這讓陳策認為叛軍另有手段不可不防。故而遣郭輕言帶著百餘名家丁4處巡哨,防止有滲透進來的叛軍作亂,也是做1個警示作用。

明朝親王府邸的規格布局與皇宮相似,中心為4麵設有城門和城牆的府城,稱為王城。其正門(南門)為端禮門,東門為體仁門,西門為遵義門,北門為廣智門。

端禮門內有承運門,承運門內為承運殿、圜殿和存心殿前3殿。存心殿之後為宮門,前寢宮、穿堂、後寢宮及後宮門。出後宮門為王城北門廣智門。

朱弘昭的侯府就是如此布局命名,除了中路宮殿外,侯府內還設有東西3所、世子所、書堂、退殿。至於典膳所、典寶所、承奉司、6局、漿糨房、內使歇房等建築隻是修建了,還沒有掛名設官。

侯府內還設有宗廟、山川壇、社稷壇。侯府外圍以蕭牆,南向正門稱欞星門,其他3門名稱與王城城門名稱相同。

最先修建好的存心殿內,侯氏閉著眼睛,手裏握著1串玉質佛珠轉動。

趙期手握火把站在存心殿外,身邊是1圈健婦,最外圍是侯府內的男性家仆,身披重甲兩股戰戰,眼巴巴望著正南方向不斷亮起的火銃齊射火光以及白色硝煙。

存心殿內燭火明亮如晝,78桶火藥堆在一起,1條引線蔓延到殿外,停在趙期腳下。

趙期反對朱弘昭這個計劃,弄不好就是玩火自焚。但他來不及反對,隻能做最壞的打算。侯府可以破,他趙期可以死,可侯府家眷不能落於賊手,哪怕是屍體也不成。

殿內,朱弘楚左臂簡略包紮,依舊裹著鎧甲臉色蒼白4處漫步,右手撫著雕鏤精美的梁柱,神情羨慕又自嘲,又顯得有些癲狂,沒人知道他在想什麼。

朱弘林披著白色棉甲,額頭和朱弘昭一樣時時刻刻係著一根白布條。他9盤坐在趙期身後,身邊放著1杆火銃,還有1柄倭國出產的輕薄鋒利的武士刀。他身體不好,太重的武器使不動。

他的妻子古氏還隻是剛剛十4歲的小姑娘,依偎在十6歲的李幼娘懷裏。李成棟的妻子趙氏端坐在桌椅前,翻閱著朱弘昭的存書,桌上還放著1排填裝好的短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