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98千騎,此外還有先前各邊鎮逃亡投奔朱以溯的戰兵自備鎧甲馬匹,實際上都是逃亡時順來的,搞笑的是東路哨卡對這批人當時采取默許的態度……
這批人湊了千騎,其中摻雜東路4遭馬賊,戰鬥力不好說,不過軍容真的很差,篩選兩次,留下1千騎軍以素有威望的延綏鎮逃將,也就是1個把總官馬少先為臨時統領,率這批‘義兵’於軍前效力。
此外安頓好尚無生活來源的5千戶遼民投軍熱情高漲,但東路軍兵出塞後防守力量還有盈餘,根本用不上他們。朱以溯4丁抽1,編練民團3千以為後備,預防蒙古報複。
實際上是遼民日子也不好過,投軍起碼能吃飽肚子。
臘月28,1隊散騎從塞口入新平堡,直入堡內參將府。
此時朱弘昭外罩大紅色銅釘棉甲,身邊跟隨藍色棉甲高尖頭盔的楊禦藩,土色棉甲劉行孝,再後跟著1眾家將,頂著淩烈寒風佇立高台審視台下兵丁操演。
紅色如火的棉甲很顯眼,也很精神,當然,也是非常的騷包。戰場上很容易成為明顯的目標,但朱弘昭堅持赤色,原因9因為顯目。
趙期苦勸,朱弘昭曾笑說是擔心受傷流血也不會影響手下士氣。
他估計很難受傷,站在那裏讓人拿弓射,隻要不是射到臉上,9沒啥大礙。他身上整整裹了3層絲衣,然後依次是牛皮甲,魚鱗甲,最後再於外麵罩一件成人寬大棉甲,整個將近35斤配重,重甲中的重甲。
堅持不懈練著那套穿越福利體操,他身子骨格外健壯,35斤負重相當於後世4斤,但他依舊能行走如常,不影響正常生活。
總教頭徐明入冬後身子骨9不成了,今日披著那套退伍時順來的棉甲,拄著紅纓槍在孫兒攙扶下目光嚴肅,麵容枯瘦隻剩1張人皮,顯得很是駭人。
操練結束,朱弘昭大手1揮,2頭羊當場宰殺,燉湯犒賞勞累的士卒。他能做的就是對這些為他效力的漢子好一些,出征前讓他們吃的飽飽,免得留下更多的遺憾。
徐明已經不行了,在校場昏厥,小孫子徐青雀瞪著兩隻圓溜溜眼珠子,看著一幫人抱著他爺爺進入大帳。
帳內,徐明回過來1口氣,看1眼孫兒,又滿是乞望望向朱弘昭。
“徐老安心,隻要朱某此番得勝歸來,以弟撫恤青雀。”
朱弘昭拉著徐明的枯瘦大手,徐明渾濁雙目淌下淚水,提1口氣咬牙說:“新軍操練已上正軌,日後公子按著套路操練,精兵不難得也。老夫還有1事要說,請公子務必聽勸。”
徐明為朱弘昭的新軍操碎了心思,連僅有的孫兒都顧不上照看托付在青陽莊。這次突然病重,徐青雀還是昨日突然從天成衛城帶來的。
“我大明精兵以戚公所部為盛,何也?戚公用兵如神是其1,練兵是2。而第3,則是戚家軍臨戰配合以殺敵為主,戰後記功,不以首級為功。望公子統軍,不以軍功首級製為準,否則貪鄙之軍臨陣怯敵,常常妄殺大明子民,以良冒功,實乃遺禍!”
“外人皆道戚家軍軍紀無雙,而不知戰時軍紀……望公子此戰旗開得勝,為我大明藩屏。孫兒青雀,老夫願其能投身軍旅,為其父、叔報仇雪恨。公子安心,出征前,咱不會給公子添……添晦氣……”
說罷,徐明陷入昏迷,他孫兒青雀眨著眼睛,奇怪看著周圍悲傷的眾人。
隨軍的李守義擔當醫官,管著醫匠隊。見朱弘昭望向他,李守義微微搖頭,輕聲吐出8個字:“油盡燈枯,回天乏術。”
“多備藥材調養,徐公於新軍功勞甚大,最後的遺願說啥也要滿足。”朱弘昭說罷,擠出1絲笑容,摸摸徐青雀腦袋。
轉身出帳,朱弘昭閉眼長出1口濁氣,生老病死,凡人總是如此的無奈。
生命如此的嬌弱,才更顯珍惜。他要珍惜這來自不易的1世,不僅為自己,也要為這個民族,他肩上擔負的很重,重如山。
劉行孝歲數大,出帳安慰道:“公子不必悲傷,徐老1生戎馬,最後能按著心願練出1支新軍,這輩子也算不冤。”
“慈不掌軍這個道理我懂,徐公最後之言還請劉將軍這兩日嚴加告誡,使諸隊官記到骨子裏去。此次出征塞外,不以首級為功,戰時違背,戰後奪官。”
劉行孝是南京守備大營體係裏的小小千總,在劉時敏被任命為大同鎮守時9辭官來大同擔任劉時敏衛隊長,和朱弘昭也算相熟。
帳外,1隊散騎從新平堡而出,直入這所草創校場,當首騎士下馬單膝跪地:“公子,韃子有動靜了,大人正在軍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