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河套蒙古寇邊(1 / 2)

黃河百害,惟富一套。

這個套,就是河套平原。河套一般指賀蘭山以東、呂梁山以西、陰山以南、長城以北之地。包括寧夏平原和鄂爾多斯高原、黃土高原的部分地區。

黃河在這裏先沿著賀蘭山向北,再由於陰山阻擋向東,後沿著呂梁山向南,形成“幾”字形,故稱“河套”。這片流域的黃河,真的很溫柔。

河套是中國古代漠南軍事要地。黃河經此成1大彎曲,秦、漢稱河南地,自明朝修築榆林長城後,始稱河套。

河套西、北、東3麵環繞黃河。陰山橫亙黃河之北,其溝穀多為古代大漠南北之重要通道。賀蘭山聳峙於黃河之西,蘆芽山屏障於黃河之東,南鄰陝北高原。

依山阻河,形勢險要。套裏為鄂爾多斯高原,地表呈波狀起伏,中部高,4周低。境內黃河,水流平穩,兩岸土地肥沃,可耕可牧。

這樣1塊風水寶地,自然是兵家必爭之地。

或許遊牧民族不知道什麼是兵家,但他們也知道這塊地方的厲害之處。自古以來這塊地方9紛爭不斷,即便明朝北驅蒙古,可這片地方,還是被蒙古諸部逐漸侵入,並逐步強盛,明朝中後期1味防守修建榆林長城,耗費民力物力極大。

土木之變後,受到重大打擊的明朝無力對河套地區進行有效控製。成化時期,對盤踞河套的蒙古勢力進行了反擊。就是著名的紅鹽池之戰,此戰意義重大。

後來明朝雖有弘治中興,但國力遠遠不能擊敗入犯的蒙古。蒙古諸部逐漸強大,紛爭不斷爭奪領導權,後來推舉達延汗,達延汗分封6個萬戶,占據了河套。

而這個冬季,河套蒙古受災嚴重,活不下去怎麼辦,隻能學老祖宗南下去搶東西吃。不過現在文雅多了,先禮後兵。

這次打著的旗號是報仇,討伐延綏鎮總兵杜文煥的邪惡偷襲手段,想要他給他們1個說法,實際上還是想要過冬的物資。當然,金銀也可以。

巡撫張之厚,延綏鎮總兵杜文煥頓時頭大。杜文煥靠蔭官出身,很能打,天啟元年詔他率兵赴遼,派兵前夕出其不意收拾了一頓河套蒙古,結果河套蒙古摸不清虛實,忍耐不發。

於是這位杜總兵心思落空,又不敢去遼地和建奴死磕,沒見當時死了那麼多總兵官嗎?不情不願把赴遼兵派了,本人直接報病引疾辭官,不到半年時間又複起為延綏鎮總兵官。

今年1來河套蒙古生活緊張,2來要報仇,於是河套蒙古號稱十萬,按部落出兵42支,分散遊擊侵入。

這些遊散部隊多的兩3千騎,少的幾百騎,聚散無常,讓杜文煥根本沒辦法。他兵力已經調撥幾部入遼鎮,此時不足,派出去的少了,會被蒙古聚合圍殲,多了的話後方又空虛。

兵敗和丟城是兩個級別的罪過,兩罪取其輕更不如不取,杜文煥隻能分散防守,結果河套蒙古突入防線6百裏,把巡撫張之厚嚇得不輕,更不敢讓總兵杜文煥出兵了。

河套蒙古1邊喊著要生擒杜文煥,1邊繞過延綏鎮防線,深入固原、慶陽,圍延安,駐軍眼睜睜看著他們虜掠防守能力虛弱的戍堡下手,就算咬碎了牙也沒辦法。

被突入防線,還要他們這個總兵和巡撫做什麼?兩個人隱瞞不報,但河套蒙古出兵的時候,消息9傳到了大同東路。

臘月26,此時朱弘昭告別兩位妻子,已入駐新平堡。

原本計劃是出兵5千騎,大同馬軍多,馬也多,湊5千騎不是難題。但朱以溯在東路施政近兩年,成果斐然,麾下軍將裝備、糧餉充足,士氣高昂都想著去塞外撈1筆。當然了,當兵吃糧,朱以溯對他們好的簡直如再生父母,此時不出力良心也過不去。

紛紛請戰,就連衛所軍步卒也能托關係借來馬匹,於是騎卒數量大增,於是如何組建9成問題了。

本來朱以溯就是想襲擊蒙古老巢狠狠打擊蒙古,1來是他想要拿貨真價實的軍功給朝廷1個表示,給大明宗室漲漲臉麵。2來是他已不滿足東路參將這個職位,得知楊肇基要卸任後,他對大同鎮總兵官的位置也眼熱。

這次出征消息傳遞下去後,出關路卡嚴加把手,許進不許出。東路上下1派火熱,人人不傻,都覺得偷襲老巢這種事情穩賺不賠。

結果最後1統計,再3遴選後大同東路此次出征能湊9千騎。

其中戰兵體係兩千騎,都是分批次由何衝1手操練出來的精銳,裝備、士氣是僅次於諸將家丁的部隊。

兩萬衛所軍能湊出4千騎,這些可以算作散騎,單兵騎術不成問題,但大規模騎戰9缺乏必要配合。同時人手一副的皮甲也湊不齊,是裝備最差的1批。

諸將家丁有千騎,戰力最是強盛,裝備也都是好到完爆蒙古的存在。

朱弘昭所部5多教員,6百5少年兵,這7百人足有5杆甲式火銃。因為總兵楊肇基離職,宣府、大同總督崔景榮默許,劉時敏將總兵府標營、自己的衛隊篩選後總共5騎由家將劉行孝統率,歸入朱弘昭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