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兵災起西南(1 / 3)

京杭大運河不是吹出來的,與長城並列中國古代兩大人工奇跡之1。

劫獲頗豐的1夥人從嘉興府崇德縣雇了兩艘大船,慢悠悠沿著運河經南直隸、山東1路將會抵達北直隸真定府,再從真定府走陸路抵達大同。

他們運氣不錯,趕在暴雨之前過了黃河。今年黃河突逢大雨,小冰河時期就是這樣,幹旱的時候燥熱少雨,下雨的時候就是暴雨,仿佛要將前段時期拖欠的雨水補發似的。遇到這樣的老板不是壞事,但遇到這樣的氣候,可9倒黴了。

黃河決口了,客觀原因是雨水大,彙集在1個時間段1個地域造成河水暴漲。主觀原因是人們沒意識到久旱之中會有大雨,河堤防汛工作做的不是很到位。當然,黃河內沉積的泥沙造成河床抬升也是1個原因。

決口後更可怕的是黃河1口氣改道,原先的良田被衝毀,原先河岸兩邊的好田也隨著水源枯竭而變差。造成的災民更是1個大包袱,土地是這些災民的根,土地因黃河改道而荒廢,那就意味著今年救濟後,以後還要救濟。

天啟皇帝忙得夠嗆,繼位之初朝廷、內廷變動1茬接著1茬,緊接著又是遼東大敗。之前安撫入關的遼民已經頭大很久,現在又有黃河下遊冒出的幾萬戶災民。

更讓他氣惱的滿朝官員,如今東林黨把握了大權,對齊楚浙等等各黨賣了命的打壓,還處處排擠皇帝在地方安插的稅使,治國手段一般般,嘴炮手段1流。

還有內廷,他的奶娘客氏這邊也有大不大小的問題煩著他,前不久魏忠賢和魏朝在宮裏為了爭奪客氏竟扭打謾罵起來,皇帝尊重客氏的意願,也因為魏朝和東林黨關係不錯,故而選擇支持魏忠賢。

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司禮監秉筆、提督東廠的太監魏朝都是有不錯名聲的太監,為啥名聲好,是掌握輿論陣地的東林黨說的。既然清流說他們是好的,那朝野上下也9認為這兩個是好的。

魏忠賢隱約摸準皇帝的心思,他本人也想除掉這兩個高不可攀的大太監,於是這兩人短短時間裏被魏忠賢和客氏先後弄死。

1朝天子1朝臣,宮裏的太監階層表現的更為直白,隨著王安、魏朝倒台,魏忠賢乘雲直上,門前說不上車水馬龍,但銀子已經收的手軟。但他還要夾緊尾巴,現在的東林黨他還惹不起。

他現在已經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想做的就是把現在的一切保持下去。和東林黨硬拚,對他來說是個有風險的事情,搞不好會得不償失。

內廷宮裏的事情外臣插不上手,畢竟太監都是皇帝的家奴,想怎麼弄是皇帝的事情。

內廷變動雖然紮眼,但比起遼鎮戰事和救濟災民來說,這件事可以忽略不提。起碼東林黨也是這麼認為的,反正魏忠賢1個文盲,量他也沒本事搞出什麼事情。

1邊皇帝發內庫遣欽差南下救助災民,1邊還在全國抽調可戰之兵赴遼參戰。

遼鎮接連大敗,敗的很猛,以至於明軍內部青黃不接後繼乏力。所以西南1帶的土官奉旨出兵,率家鄉子弟兵準備出戰。

明朝官員分為土官和流官兩種,土官多由邊陲依附的少數民族頭人充任,而且世代傳承,勢力很大。流官就是會流動的官,非終身製。

於是命令西南土官永寧宣撫使奢崇明、水西宣撫使安位出彝兵赴遼參戰。土官是世襲製,永寧,即後世四川敘永的土官原先是奢崇明的哥哥,死的早於是奢崇明繼位。

此時水西即後世滇西,安氏首領安堯臣剛死不久,其子安位年幼,由安位寡母奢社輝也就是奢崇明的妹妹管事,大權掌握在奢社輝與安堯臣之弟貴州宣慰司同知安邦彥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