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頭孫河解釋自己的苦衷,那1頭2騎手持火把奔向曲沃城下,急聲高呼:“大同鎮右路參將大人特遣我等救濟爾等,東邊3裏外已搭好灶台煮米……”
“大同鎮右路參將大人特……”
騎卒們大聲的呼喊,如同火焰一樣,照亮了災民絕望的內心。
“有救了,參將大人仁慈!”
“父親……你喘口氣啊,有糧了!”
“娃他娘,快跟上!”
災民們歡呼中摻著哀嚎,有的喜極而泣,有的因為親眷9死在身旁。
步卒們拔出明晃晃的腰刀,維持著秩序。騎卒們扛著燒酒,給維持好秩序的災民倒酒,每人隻有小小1勺,這是救命的酒。
可能在等米粥的過程中,就會有人扛不住凍死。1杯少少的燒酒,可能就會救1條人命。
火堆旁,孫河檢查鍋灶,整整2口大鐵鍋,而災民足有上萬人:“鍋不夠,災民那裏有鍋,挑選其中精壯取鍋去,再選一些人去伐木!”
拿起大勺攪了攪,孫河臉1板,嗬斥煮粥的範家夥計:“加米!你煮的是水還是粥!1鍋1鬥3合米,莫以為老子這刀不利,不信爾等可以拿脖子試試!”
柴火旺盛,鍋水沸騰,不多時米煮開散著米香,災民們聞到米香排好的隊列不穩,孫河將1名高個壯漢1腳踹倒:“再往前推,當心老子砍了你!”
壯漢神色悻悻,孫河1指一旁挑出來的災民丁壯道:“枉你生的這8尺身軀!速去紅旗下參與勞作,若幹得好,老子收你當親兵!”
很多災民沒有碗碟,孫河等人備下的竹筒不夠。更多災民饑饉難忍,以衣料盛米。米湯也被有碗,卻排在後麵的災民接去。
丁壯們身體好的都被挑出去,身體差有殘疾的隨婦孺先吃飯。
孫河1個人大吼大叫,如若瘋虎,將這裏秩序維持穩定。前麵不亂,後麵就能保持下去。
斷臂的李遂背著老父,1家3代4口卻沒有1個碗,孫河見他麵有刀疤,還斷臂9將自己的白瓷大碗取來遞過去道:“兄弟是邊兵?”
“遼鎮的,兄弟活命大恩,我李遂沒齒難忘。”
“別謝我,謝我家公子就好。公子心慈,聽商隊說此處受災,央求參將大人,這才有我等南下一行。”
李遂看了眼白瓷大碗底部紅印,看向孫河的目光不由帶了1絲崇敬:“原來大人是戚家舊部,失敬了。”
“你識字?”
“隻能寫李遂2字,軍中時正管百戶是戚家舊部,有這樣1個白瓷大碗。”
孫河隻是點點頭離去,百戶正管的總旗,這李遂軍中時也是個總旗。不過人已經廢了,沒啥意義。
這夜內灶火不息,一直在煮米。災民先吃了1點充饑,後麵又吃了一遍算是填飽了肚皮。天亮後,也統計出大概人口。
昨夜凍斃、以及沒挺過來的死了6百人左右,多是老弱。也統計出了曲沃縣城外的災民數量,沒有上萬人,隻有8千多1點。
1聽要去邊鎮軍屯,不少人吃飽肚子忘了餓,根本願意北去。哪怕劉良佐等人將待遇說的清清楚楚,這些人就是不去。
而本地大戶也開倉救濟,招收佃戶家奴。1下9拉走了4千多人口,畢竟故土難離。
最終有3千7百多人願意北上,其中6成願意當朱家家奴。這家奴說是家丁更準確1點。畢竟不用改姓,朱家也尷尬,就算想給家奴賜姓,也是一件麻煩事。因為資格不夠,朱姓可是國姓,誰敢賜?
1處下雪,處處落雪。
2百兩銀子孫河拋出去,給這些災民勉強置辦了1身舊衣服避寒。9這麼1路北上,路途中行進速度不快,依舊有人累死,準確來說是凍死。
如今的夏天少雨酷熱,而冬季則是冷的要命。這也是大部分災民不願意北上的原因,雖然本地的壓榨更猛,至少他們可以活過這個冬天。
北上過了太原府城,經代州走雁門關。孫河南下時走的是朔州、寧武關。
同時經過代州,他還要去李家1趟,給李幼娘捎1封朱弘昭的信,還有一些朱家準備的禮物。
受災的不止曲沃1處,34千人口也不是5石糧食承受上限。孫河等人急著北上,原因很簡單。他們抽調這裏的災民人口,就是和本地大族做對。
但他們救濟的行為還有新平堡待遇從留下的災民口中宣揚出去。一些不願意遭受本地大族殘酷剝削的災民結伴北上。為的就是那份待遇,1畝地征收兩成收入的待遇。
兩成不是兩鬥,歉收也是兩成,不會加派。如今年年歉收,能有過去正常產出都算豐年的時代,按收入比例收稅,已是難得的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