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見光明,李昭睜眼之際就被渾身刺痛,腦海中的大股記憶衝擊的暈了過去。
再次恢複意識,已是傍晚。
腦海中的記憶和月光下的古色古香小院很清晰的告訴他,穿了,是明朝。
明朝啊,這可是文人的黃金時代,想想言官們對著皇帝噴口水,皇帝打不得罵不得的情景,李某人9激動的難以言表。
更重要的是文人是不用服徭役的,其中最猛的是不用上稅!
清點記憶,某人咧開的嘴怔了怔,這具稚嫩的軀體竟然沒有名字,隻有1個姓,朱……
渾身的劇痛讓他想起了這具身體最後的記憶,和一大幫沒有名字隻有姓的少年鬥狠,後腦勺挨了一悶棍,然後倒下後就被一頓拳打腳踢。
“完了……做不成文人了,可能連自由都沒了!”
腦海逐漸清晰,這具被稱作朱二哥的正太臉色發白,雙眼無神躺倒了冰冷的火炕上。
這具身體不是商人、罪人後代是一件幸運的事情,更幸運的是讓他1穿越9成了大明宗室,曆史上最苦逼的1個宗室,比春秋晉國宗室的還要苦逼的宗室!
作為1個3流曆史寫手,機械係的李昭,現在是朱二哥的他對大明朝那點事情多少知道1點,起碼知道東林黨這幫混蛋,也知道很快就要風靡全國,遺臭千秋的魏忠賢不久將會風風光光登台演出。
這些似乎和他一個小小的宗室沒關係,在宗人府宗室玉牒上連名字都沒的小小宗室更是沒什麼關係。玉牒是什麼,皇族宗室繁衍傳遞和生死娶葬的譜牒,叫做玉牒。玉牒每十年1修,由翰林院的官員專司其職,定期公布。
明朝的太祖大大很聰明,為了防止子孫太多而重名,就給所有兒子寫了1首5言絕句,2字,1字1世用來區分譜係輩分。又因為皇族宗室傳承命名字中最後一字要符合5行相生的原則,要帶1個5行偏旁。
這9直接造成了兩個後果,第一是同係同輩的人那麼多,能用的字9那麼些。這就使得翰林院的進士們不得不進行造字工程,造出很多生澀難解的字。但人力有限,根本比不上宗室的繁衍速度,這就讓一大批宗室子弟沒有了能用的字來起名。
總不能同名吧?太祖擔心子孫重名才煞費苦心的搞了宗室譜係,現在重名不是打太祖老爺子的臉嗎?所以一大幫宗室子弟,比如這個朱二哥,就沒有名字。
沒有正式名字又怎麼能上戶口?所以他這個宗室子弟的身份在記錄宗室譜係的玉牒中是黑戶,估計朝中那幫該死的文人也樂意看到這個景象,起碼黑戶是不用發爵祿的。大明朝的稅非常不合理,收的少,能不支出9不支出吧!
至於會不會餓死宗室子弟,這和他們文人有什麼關係?又不是他家的人,餓死了才好,否則越生越多,國家財政早晚會被拖垮。
作為一個合格的文人,某人很快認命站在宗室的角度上心中大罵明朝的文人集團該死,十分之該死。
至於第2個後果,很簡單啊。太祖老朱同誌搞的這一套,為的就是讓宗室子弟一亮名字就能表明身份。這在大明朝不算什麼,在清朝呢?
滿清入關前線驅動漢八旗當炮灰,後方就按著各地府衙記載的宗室譜係磨刀霍霍,大殺特殺。有些地方因戰亂流失宗室譜係,但這宗室子弟太好認了,一亮名字就知道了。
南明還在抵抗,失陷地區的宗室子弟很悲慘的被洗了一遍,餘者要麼改名要麼改姓,散落各地,堅韌的活了下去。
由於燕王1係搞了個靖難之役,給了明朝宗室藩王極大的鼓勵。為擔心其他藩係效仿,登上帝位後大肆削藩。結果升級為成祖的朱棣同學馭龍歸天後,他的兒子漢王想效仿一下自己老子,因為之前削的太狠,失敗了,結果這位漢王被大鼎烤了。
之後又有寧王一係謀反,讓整個宗室備受矚目。
皇帝想的很簡單,這些宗室怎麼說也是自己親人,別說殺,就是餓著都是對太祖皇帝的不孝。那就都養著吧,啥都不準幹,軟禁在一隅之地由各地府衙、皇帝派的太監監管。隻要宗室不滋事,就養著!
宗室子弟怎麼能與民爭利?所以經商什麼的9別想了,還有讀書,宗室子弟最低的奉國中尉也有2百石年祿。雖然也9發個兩3成,年年有拖欠,但節省一點溫飽不是問題。
既然溫飽不是問題,為啥不把有限的青春投入到令人身心愉悅的玩樂之中呢?讀書那麼枯燥,多無聊啊。這是朱二哥這具身體以前的想法,讓現在這位好不汗顏。
宗室底層的將軍、中尉們日子比起貧民來說還成,都這樣享樂。可以想象上麵的郡王、親王們會有多麼的驕縱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