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天理·良知(1 / 1)

天理

一對潑婦在路上吵架,一人向對方罵道:“你一點天良都沒有,你不講天理。”

對方反駁道:“我怎麼沒有天理,你才沒有良心呢!”

明朝理學家王陽明帶學生到外地講學的路上,恰巧遇到這兩位潑婦在對罵。

王陽明聽了,對學生們說:“你們快來聽,他們在講道說教呢!”

學生回答:“老師,他們是在相罵,不是在講道。”王陽明說:“他們一個在講天理,一個在講良心,不是講道是講什麼呢?”

學生聽後,覺得也有理。

這時,王陽明又對學生們說:“天理、良心用來要求自己就是道,要求別人就是相罵。”

生活中,經常聽到有人指責別人喪盡天良,也就是沒有天理、良心。就像現在有人不盡仁義之道,棄父母於不顧;有人背信棄義,出賣朋友,甚至有的政要人物,貪汙受賄,徇私舞弊,置國家、社會的安危於私人利益之下,可謂良知、天理喪盡。

良知

年少的時候袁大多數人都有良心袁但到了暮年袁良心卻蕩然無存了。

有一個故事說,有個叫王守仁的門人,夜間在房內捉得一賊。他對賊講一番良知的道理,賊大笑,問他:“請告訴我,我的良知在哪裏?”當時是熱天,他叫賊脫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說:“還太熱了,為什麼不把褲子也脫掉?”賊猶豫了,說:“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賊大喝:“這就是你的良知!”

年少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有良心,但到了暮年,良心卻蕩然無存了。這故事說明人人都有良知,良知是他的本心的表現,通過良知他直接知道是為是、非為非。就本性而言,人人都是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