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是靈魂之聲,而情愫是肉體之聲。純潔的良心比任何東西都可貴。
良心就是人人心中本具的是非心,如果每個人本著良心做事,不販賣煙毒、走私搶劫……那麼這個社會就會清明幹淨多了,而貪心的人就是心中有僥幸的心態。
人生在世,彼此相依相存,如果自私自利,就不會與他人相容。這樣的人便有太多的是非心,甚至缺少良心。“良心也如溫度計,氣溫如何,用溫度計量量看;做人處事,也要摸摸良心,量量自己待人有無虧欠?良心是靈魂之聲,而情愫是肉體之聲。”
人的“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和“是非之心”即“良心”,也由教育而確立和發揚起來,給人以自省和自責的能力。我把畏懼法律和畏懼神鬼上帝叫做“懼外”,而把畏“良心”的譴責和理性的審判叫做“懼內”。所以“懼內”比“懼外”更具威力。
一對姊妹在超市購物時,忘記付賬,等快出店門的時候才想起來。下麵是姊妹倆的對話——
“都已經快走出來了,何必付賬?”姐姐說。
“不付賬,我的良心會不安,”妹妹說,“做事憑良心。”
回頭付了賬的妹妹高興地對姐姐說著,帶著一種輕鬆和喜悅……
付了賬的妹妹之所以那樣,是因為她不“懼外”而“懼內”使然。
良心和指南針相仿:它的一端指著善,而另一端便是惡。當我們無法離開惡赴向善的時候,我們是看不到良心的。拿了東西後沒有付賬,這就錯了,走出店門能馬上回頭彌補,則難能可貴,比之姐姐,可見妹妹是具有良心的,是道德的。
安徒生說過:“清白的良心乃是一隻溫柔的枕頭。”畢竟是童話作家,講起道理來也那麼溫柔而富有詩意。我們常以“道貌岸然”批評一個人,但是我們自己有沒有反省一下,是不是本著良心做事的?我們要從行小善和戒小惡做起,凡是違背良心的事,絕不可為,心中要有切切實實的覺悟,才對得起自己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