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Internet的發展概況
Internet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網絡,是全球性、開放式的信息資源倉庫。至今誰也無法準確說出連接到Internet上有多少台服務器和站點,有多少用戶在使用。Internet誕生隻有30多年的曆史,在我國推廣使用不超過10年,如果說前幾年人們對Internet還很陌生,現在連10多歲的小孩至70多歲老人都能上網衝浪,它已影響到每個組織、企業、家庭和社會的工作方式與生活習慣。
一、Internet的組成
Internet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網絡,由於它的開放性,采用統一的通信協議,因而連接到網絡的計算機都能相互通信,可以從網絡中獲得任何方麵的信息。如在搜狐等大型網站上得到自然、社會、政治、曆史、科技、教育、衛生、金融、商業、娛樂、旅遊、交通和天氣預報等信息。
Internet是一個由各種不同類型和規模、獨立運行和管理的計算機網絡組成的全球性網絡係統。各個國家的大學、公司、科研機構以及政府等組織的網絡,通過電話線、專用線路、衛星、微波和光纖等傳輸介質聯係起來,采用統一的TCP/IP通信協議,連接到Internet上。組成Internet的網絡,可以是局域網、校園網或企業網、城域網,以及更大規模的廣域網。其中:
局域網,它的規模較小,如實驗室、辦公室等一個部門和單位的網絡。
校園網和企業網的概念是相同的,是在大學或大型公司內,將多個不同的、獨立的局域網連接起來的網絡係統。
城域網,在一個地區或城市,將各種局域網、校園網和企業網連接起來的網絡係統。
廣域網,一般是指按國家將各地的城域網連接起來的大型網絡係統。
在Internet上有兩種用戶,即網絡信息提供用戶和網絡信息使用用戶。其中:
網絡信息提供用戶,將本單位或公司的網站連接到Internet上,為網絡用戶提供信息,如信息查詢、網上購物、網上訂房和訂票等。有的單位還提供用戶的接入功能,即Internet服務供應商(ISP)。個人上網,需通過ISP,在網絡上注冊個人的用戶名,ISP為個人用戶分配動態IP地址,同時提供電子信箱的服務,收取網絡使用費用。
網絡信息使用用戶,即個人用戶,是網絡上最大用戶群體,在辦公室和家裏使用計算機連接到Internet上,查詢網絡信息和接受ISP提供的信息服務。
個人用戶連接到互聯網絡上有如下方法:
撥號上網。使用電話線,利用Modem或ISDN撥號,連接ISP網站,作為ISP的一個注冊用戶上網,在交付上網費的同時支付電話費,帶寬為54K~128K。使用Modem上網時,不能同時打電話,而使用ISDN上網,不影響電話的使用。
專線上網。利用ADSL和寬帶專線等,通過專門的線路連接到ISP上,通常采取包月方式,上網時間不受限製。這種方式深受“網蟲”和終日連接在網絡上的用戶歡迎。專線上網不影響電話使用,帶寬為300K~10M,如此大的帶寬,足以在網上觀看電影。
二、Internet的信息服務
在Internet上,有各種軟件、硬件資源和為用戶提供服務的應用係統,將這些係統的網絡資源有機地組織起來,為全球人類提供豐富多彩的信息服務。用戶沒有必要了解應用係統是如何工作的,信息在什麼地方,處理過程完全是自動的。具體Internet提供的信息服務有以下幾方麵:
1.電子郵件(E-mail)
電子郵件是Internet的最基本的功能。它是通過計算機聯網與其他用戶進行交流的快速、簡便、高效、廉價的通信手段,是網絡上使用最頻繁的服務功能,用戶可以很快地將郵件傳送到世界各地。由於E-mail的費用遠遠低於傳真以及其他優點,現在國內外各種機構、組織、單位和個人主要采用這種方式發送信函和個人信件。
在Internet的一些站點上,有接受、保管和發送電子郵件的服務器,稱為郵件服務器。用戶在利用電子郵件係統在通信之前,要求發信人和收信人用戶在ISP的服務器上注冊,ISP為用戶分配一定數額的磁盤空間,並指定給用戶一個電子郵件地址,例如[email protected]。發信時,使用Outlook Express或其他郵件服務程序填寫收信人地址和信函的正文,信函還允許帶有非文本的文件作為附件,如Excel、圖片、聲音、圖像等類型的文件。
電子郵件具有速度快、費用低、一信多發等傳統信件和傳真不具備的優點。在Internet上,有些服務功能借用電子郵件的服務,如新聞組、論壇等,用戶按照不同的專題組織,吸引世界各地從事同樣工作或相同愛好的人參與討論,交流觀點,還可以訂閱電子郵件期刊,所有參與者都以電子郵件方式進行,對於科技工作者是一種特別有用的工具。
2.遠程登錄(Telnet)
遠程登錄是Internet上比較原始的服務方式,起源於UNIX係統。連接在網絡上的計算機,遠程登錄到Internet的主機,登錄的計算機就作為主機的一個終端,可以訪問遠地大型計算機的資源,如計算機硬件資源、程序語言、操作係統、應用軟件以及其他信息資源,利用其強大的計算能力解決用戶計算機不能解決的問題。
遠程登錄采用客戶機/服務器工作方式。在本地計算機上需要有一個Telnet程序的拷貝,運行這個客戶程序,該程序負責本地計算機與遠地主機上的Telnet服務程序建立連接。連接成功後,在本地計算機的鍵盤上輸入命令或數據,通過Telnet傳遞給遠地計算機,由遠地計算機執行用戶的命令,並將結果返回給本地計算機,在屏幕上顯示。在用戶看來,本地計算機就是遠地主機的一個終端。
最初,世界上許多著名大學的圖書館都通過Telnet提供圖書資料的檢索服務和全文查詢服務。當出現Netscape 和IE瀏覽器等之後,資料檢索服務基本上都轉移到WWW信息服務。利用Telnet從事科學計算是其他方法不能取代的。
3.文件傳輸協議(FTP)
文件傳輸協議(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Internet上最早出現的協議之一,到目前為止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服務。FTP的主要功能是使用戶連接到一台遠地計算機主機,將文件從一台主機傳遞到另一台主機。將文件從遠地主機拷貝到本地計算機上,稱為下載,反之稱為上傳。除此之外,還提供登錄、目錄查詢、文件操作、執行命令以及會話等控製功能。
網絡瀏覽器,如Netscape和IE 等都支持FTP功能,使用FTP命令連接成動之後,就進入主機的文件目錄,文件目錄的操作過程類似於Windows的文件管理器,目錄的顯示方式與主機的操作係統和瀏覽器設置有關,有UNIX和Windows兩種目錄形式。4.聊天和遊戲
在網絡的站點上,幾乎都有聊天室,用戶進入聊天室之後,和異地朋友或同學聊天,主要通過文字方式交流,可以實時看到對方的反映。現在有的聊天室增加了語音甚至圖像功能,聊天更加方便,更加直接。國內最有名的是騰訊公司的QQ聊天室。幾乎每個上網學生都有自己的QQ號。通過聊天室可以實時交換信息,參加某個議題的討論。
網絡遊戲也是一種實時遊戲,大型遊戲可以有成千上萬人連網遊戲,每個人扮演一種角色,比較有名的是《三國演義》和《星際爭霸》。網絡遊戲吸引著無數年輕人參加。
5.全球信息服務係統(WWW)
全球信息服務係統(World Wide Web),又稱為WWW係統,簡稱Web、3W或W3係統。Web協議由歐洲核物理中心(CERN)於1989年開發的,最初的目的是讓科學家按照統一規定的格式,快速而方便地相互交流思想和研究成果。WWW通過超文本文檔方式向用戶提供各種多媒體信息,很快成為Internet上用戶獲取信息、共享資源的重要工具。Internet將世界各地的WWW服務器連接起來,構成遍布全球的超文本的查詢係統,通過用戶的瀏覽器軟件,可以獲取文字、聲音、圖片、圖像等多媒體信息。
超文本文件具有特定的格式,包括其他有關信息文件的接口,這些文件可以分布在Internet不同的Web服務器上,用連接方式將這些信息有機地組織在一起,用戶使用鼠標點擊操作,提出各種查詢要求,到什麼地方查、如何去查,由WWW係統自動完成。利用WWW幾乎可以查詢到網上所有的信息,在瀏覽文本信息的同時,還可以顯示超文本所關聯的圖片、圖像和聽到音樂,可謂圖文並茂。由於操作簡便、內容豐富,因而成為Internet信息服務的主流,下至10歲兒童,上至70歲的老人都可以方便操作,深受人們的喜愛。
超文本文件是WWW中多媒體信息的載體,文件本身不具有多媒體的特征,而是采用鏈接的形式,指向包含文字、聲音、圖片等信息的文件,被鏈接的文件可以存放在網絡上任意一台服務器上。推動WWW技術發展很重要的原因是Web瀏覽器(Netscape、Internet Explorer等)的出現,瀏覽器負責解釋超文本文件信息,向服務器發出請求、接受服務器的信息、閱讀文件,或按照鏈接指針去搜索信息,並將多媒體信息呈現給用戶,即我們稱為的“網頁”。首次出現的頁麵稱為“主頁”(Home Page)。在Internet上建立網站的任務之一就是設計好自己的主頁和網頁係統。
超文本文件中采用超文本標識語言(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HTML),它易學易用,利用網頁編輯器軟件(FrontPage和Dreamweaver等),所見即所得,已經得到用戶的廣泛認可,成為製作Web網頁的標準軟件。在有些中學已經開設網頁製作的課程,許多中學生可以製作出非常漂亮的網頁,因此,網頁製作已經不是專業人員的專利。
推動WWW技術的另一個原因是在網頁中采用的腳本語言。在早期的超文本中隻能顯示靜態的信息,一切信息都是事先指定的、設計好的,不能根據用戶的意願獲得動態的信息。在超文本文件中加入可以處理用戶選擇的腳本程序、腳本語言編寫的小程序,可以非常靈活地進行選擇判斷、連接Web數據庫、將查詢的信息再以網頁的形式呈現給用戶,這就是所謂“動態網頁”技術。目前,VBScript、JavaScript和PHP是最常用的腳本語言。
動態網頁+Web數據庫是當前Web網站的核心技術,Web數據庫實際上就是在Web站點中的數據庫,與傳統的大型數據庫沒有根本的區別,可選用Oracle、Microsoft SQL Server、IBM DB2、Sybase、Informix和MySQL等中大型數據庫。目前的電子商務技術就是建立在這種Web網站的架構基礎上的。
第二節 旅遊電子商務
由於商業的介入和驅動,Internet從科研機構和學術部門中走出來,進入了千家萬戶,為其帶來了蓬勃生機和繁榮。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為Internet帶來了進一步的發展,使之變成更加安全、可靠、便捷和廉價的商務工具,Internet網絡的發展,最終就是電子商務網絡。
一、電子商務的定義
電子商務(Electronic Commerce 或 Electronic Business),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為大多數人都能接受的定義。例如:
(一)聯合國國際貿易程序簡化工作組的定義
采用電子形式開展商務活動,它包括在供應商、客戶、政府及其參與方之間通過任何電子工具,如EDI、Web技術、電子郵件等共享非結構化或結構化商務信息,管理和完成商務活動、管理活動和消費活動中的各種交易。
(二)IBM公司的定義
電子商務是在Internet的廣闊聯係與傳統信息技術係統的資源相互結合的背景下,運行而生的一種在Internet上展開的相互關聯的動態商務活動。狹義的電子商務稱為電子交易,主要是指利用Web提供的通信手段在Internet上進行的交易。廣義的電子商務是包括電子交易在內的,利用Web進行全麵的商業活動,如市場調查分析、財務核算、生產計劃安排、客戶關係、物資調配等,所有這些活動涉及到企業的內外。
上述兩種定義,前者強調電子商務的技術手段,後者突出電子商務活動的層次,將互聯網(Internet)、企業內部網(Intranet)和企業與貿易夥伴間的外部網(Extranet)有機地聯係在一起的商務模式。
我們認為,電子商務是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在企業、消費者、政府之間運用電子技術手段實現商務活動的全過程。
電子商務的運行環境是計算機通信網絡,包括各種專用網絡和目前廣泛使用的互聯網,采用EDI、Web等技術手段。在企業、消費者、政府之間存在企業對企業(B to B)、企業對消費者(B to C)、企業對政府(B to G)、消費者對政府(C to G)、政府對政府(G to G)等商務模式,其中,最主要的是B to B和B to C兩種。商務模式不同,采用的技術手段也有所區別。完整的商務活動過程,是指通過網絡進行網絡營銷、產品銷售、網絡支付、物流分配、售後服務、信息反饋、交納稅金等外部過程,同時也應當包括企業內部的生產製造、資金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的過程,在企業和合作夥伴之間的供應鏈管理、合同管理和物流分配等。電子商務體現了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和人員流的運作過程。目前還不能期望所有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的所有商務活動都實現電子化,這種現象必然要持續相當長的時間,隨著電子商務的關鍵問題的解決,人們消費理念的變化,必然大大加快其進程。
以互聯網技術為核心,建立Internet、Intranet和Extranet三者合一的電子商務係統,將企業內部管理、辦公自動化、信息交流、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資源整合在一起,形成新型的商務模式。企業可根據訂單調整生產計劃、加快采購速度和效率,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使之更加具有競爭力。電子商務不僅是一種商務活動,也是涉及到企業、消費者以及整個社會的龐大的係統工程,有待於整個國家信息架構和全球信息架構的建立和完善,需要完善政策法規,通過權威機構依法裁決在電子商務過程中出現的糾紛。這些問題不解決,勢必影響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
旅遊電子商務的服務對象是遊客,銷售的產品是旅遊服務,這一點與生產製造業不同。相對來講,物流所占比例極其微弱,如何提高物流的比例,關係到提高旅遊服務質量,也是旅遊電子商務中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將促進旅遊商品,如小商品、紀念品的生產加工業的發展,帶動旅遊目的地經濟的發展和繁榮。
二、電子商務的發展
電子商務的出現不是偶然的,伴隨著計算機網絡,尤其是廣域網的出現,大型國際集團出於商業上的需要,為了暢通采購、銷售和報關渠道,采用電子化手段,開展電子商務活動。到目前為止已經經曆了三個階段:
(一)專業網和EDI電子商務階段
這個階段也稱為前互聯網階段。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出現了不同形式的電子商務,盡管隻是在部分商務活動中實現電子化,如網絡預訂客房和機票、信用卡支付和異地支付、企業和企業間、企業和政府間的電子數據交換(EDI)。
這個時期,沒有統一的信息交換平台,大多數電子商務活動通過專用的網絡進行。專用網絡投資費用昂貴,加入網絡的企業需要交納很高的費用。但是,由於專用網絡能夠提供可靠的數據保護和安全措施,以及在國際間製定了電子數據交換標準,所以在政府之間、企業之間傳遞數據,專用網絡還在繼續運行。
例如,通過網絡預訂中心,用戶可以直接預訂客房和機票。現在機票售票點已經遍布城市的各處,與航空公司聯網售票,大大節省了旅客的購票時間。
全國四大銀行都是聯網的,通過銀行內部專用網絡,用戶手持一張信用卡,在全國各地聯網銀行都可以辦理存款、取款手續,在ATM自動取款機上提取現金,在商店和消費場所,直接用信用卡結賬。
企業和企業之間、企業與政府之間通過專用網絡采用EDI模式,按照國際標準的數據格式,形成固定格式的報文,在企業、政府間傳遞信息,實現無紙化采購、銷售、報關、安檢。簡化了中間環節,縮短了信件的傳遞時間,降低了成本開支。
EDI是將商貿或行政事務處理的數據,按照統一格式的標準,形成結構化的事務處理或報文數據格式,從計算機到計算機的數據傳輸的方法。EDI作為一種電子數據交換工具,實現了無紙化貿易,在互聯網電子商務出現之前,是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政府、政府與政府之間主要的電子商務手段。通過電子數據交換取代傳統的紙麵單據傳遞,形成了一種新型的貿易方式,加快了單據傳遞的速度,並避免了因人工幹預而引起的數據重複輸入帶來的差錯。
發送方首先將交易信息的數據翻譯成EDI標準格式,對數據打包後,通過增值網絡發送給接收方。接收方將交易信息收集到一個文件裏,自動翻譯成可讀的標準格式文件,即完成了電子數據交換的過程,通過專用網絡傳輸數據,安全性問題得到了保證。在國外的大型公司中,尤其是國際貿易業務,EDI的應用仍然比較普及。
EDI是國際標準,具有國際通用的表格和數據表述形式,從而避免了因貿易雙方因語言、國情不同造成誤會和差錯。這一時期的電子商務對後來的基於互聯網的電子商務奠定了基礎,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由於采用專用線路和增值網絡係統,費用高,不能普遍使用,中小企業難以承受。當互聯網出現之後,以其作為數據交換平台,並能夠提供可靠的服務,所以在上世紀的90年代中期,互聯網的蓬勃發展,與電子商務有著直接的密切關係。正是由於電子商務的需要,促進了網絡技術和IT行業的進步和發展。
(二)互聯網電子商務階段
這是電子商務大發展的階段,由於商業和企業介入Internet,在商貿利益的驅動下,才使互聯網成為大眾性的、全球性的網絡。超文本技術使得瀏覽器誕生,網頁製作普及,使得信息製作和獲取變得非常容易和簡單,由於Web技術進步和計算機普及率的提高,影響著人們更加依賴互聯網獲取信息。這個轉變的效應是巨大的,促進人們利用互聯網完成信息交換,將其作為整個社會的信息處理平台,一切技術都圍繞其進行和展開。在HTML的基礎上,電子商務又促使新的一代電子商務語言的誕生,即可擴展的標識語言(XML),網站的建立和編程更加簡單化,而動態網頁技術和Web數據庫的出現,從技術上支撐了互聯網電子商務。與此同時,網絡安全和網絡安全支付技術消除了人們對互聯網的種種顧慮,隨著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和人們的消費理念改變,需要更加便捷的消費方式,促進了電子商務向大眾化、社會化的進一步發展。
互聯網吸引大眾最主要的特點是Web網頁的多媒體視覺感觀效應、操作簡便,擁有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眾多觀眾,因而,在互聯網上建立自己的網站,或者在網頁上插播公司廣告,可以充分利用Web界麵的廣告效應,其費用低廉、傳播範圍遠遠大於傳統的電視、廣播和報紙等傳媒。互聯網的最初的商業目的應用是通過建立Web網站,對公司產品做宣傳和廣告,在世界範圍內樹立公司的形象和擴大知名度。
隨著HTML的發展,動態網頁技術的出現,在HTML網頁中編寫Java、ASP腳本程序,使得利用Web網頁進行交互式訪問成為可能。由於Web數據庫技術、網絡安全技術、支付網關技術推動了電子商務的發展。利用互聯網進行產品銷售,用戶可以直接通過網絡購買商品,商家可以直接通過Web網站簽訂銷售合同,由於網絡安全問題的成功解決,可以直接使用信用卡等付款方式進行支付和結算。因此,除了商品儲存、運輸、交付等流通環節以外,所有環節都可以在互聯網上實現和完成,進入全麵的電子商務的階段。
1.企業與企業的電子商貿
B to B交易模式在電子商務中所占份額最大,傳統的企業間商貿采用EDI方式,在使用互聯網之後,企業間的數據單據仍然采用國際標準的格式,在Web網頁上根據訂單上數據,使用翻譯器將網頁上的數據轉換EDI報文,通過網絡傳輸給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