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勢、謀、詐,是用兵打仗最緊要的事情嗎?”

“也不是。它們可以促進作戰的最後勝利,但並不是最打緊的。”

田忌頗有些忿忿不平,臉色也漲紅了:“賞、罰、權、勢、謀、詐,這六個方麵,都是擅長用兵的人所必備,你卻說這不是用兵最緊要的事情,那你說……”

“必攻不守,是用兵打仗最緊要的事情。”孫臏說。

“必攻不守”的觀點體現在了孫臏未來的圍魏救趙之戰中,被他判定為戰爭的最高境界。必攻不守就是進攻對方無法擺脫的防守弱點,而不要進攻對方必守的地方。這和孫子說的不打沒有全勝把握的仗意思一樣。在後來孫臏指揮的兩次對魏戰役中,都是選擇對方無法擺脫的弱點,不論是急於回師而疲敝無備,還是急於追擊而掉隊很多、輕率無備,然後對此發起進攻,必勝無疑。這應該說符合“必攻不守”的廣義概念。

田忌接著又問:“錐行陣是做什麼用的?雁行陣又有什麼用?精銳部隊怎麼用?設置機動靈活的弓弩手幹什麼?飄風陣的陣法有什麼用?徒步作戰的普通士兵又該怎樣用?”

“錐行陣法,可以用來衝擊敵軍的堅固防守,搗毀敵軍的精銳部隊。雁行陣法,可是用來猛擊敵軍的側翼。精銳勇士,可以穿插敵陣斬殺敵將;機動靈活的弓弩手,可以投入以逸待勞的戰鬥,盯著敵兵不放鬆;飄風陣的陣法,可以用來……徒走作戰的普通士兵,可以用來……”

倆人又對答很多。這些都是孫臏在《孫臏兵法》中“答威王問”的對白,而威王,就是田因齊,他在二十年後自號為王,即是著名的“齊威王”,跟老周天子一個待遇了。

田因齊,是在去年剛剛即位的(公元前356年),此時他是打死也想不起稱王的。他去年剛上台時,他家田氏代齊有二十多年了,但是國內政局還不算太穩,民心也未能盡附;趙、魏、韓又從外部屢次伐齊,攻入齊長城;老冤家魯、衛兩國又對其狂齧不止。齊國一度出現了“侯並伐,國人不治”的局麵,鬧不好要亡國。

田因齊大哥卻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即位之後就得意忘形,狂縱無度,每天吃喝玩樂,彈琴唱曲,不聞朝政,一混好幾個月,有事全是大臣們應付。

他的小妾虞姬實在看不過去了,就找他提意見:“周破胡是個阿諛工讒的大臣,北郭先生多才多藝,您得引進賢人,叱退奸小啊。”

周破胡立刻在外造謠:“虞姬小的時候住在閭巷裏,和北郭先生私通,所以現在說北郭好話。”

於是田因齊起了疑心,把虞姬鎖在九層高的樓台之上,派人審問奸情。在周破胡的賄賂下,虞姬被定了罪。

田因齊隨後親自審問虞姬。虞姬趕緊申訴自己的不白之冤,說出了那句名言:“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人不能處在嫌疑之地,我不懂這個道理,推薦北郭先生,引起嫌疑,我活該啊!”

田因齊琢磨了一下,終於醒悟,給虞姬平反,“官複原職”,然後烹了周破胡這個小人。

田因齊雖然一時醒悟,但是他這人愛玩兒,愛彈琴,跟他談國政他聽不進去。於是有一個叫鄒忌的家夥,知道田因齊有愛彈琴的喜好,這一天,就抱著吉他來找田因齊了。

鄒忌身長八尺有餘,形貌呋麗。戰國時代一尺相當於今天0.23米,八尺等於今天的一米八四,是當時男子的標準身高。田因齊一見這個美男子就先有了好印象,說“你會幹什麼啊?”

“聽說主君愛彈琴,我特來求見,為您撫琴。”

“好啊,寡人倒要聽你彈一曲。”田因齊說著,吩咐左右擺上案子,將琴放好。

鄒忌坐在琴前,熟練地調弦定音之後,叮叮當當地彈了起來。

田因齊稱善,留下他當個宮廷弄臣吧,於是叫他抱著行李,去右側的侍臣屋裏住下。這鄒忌放下行李卷兒,聽隔壁田因齊自己也彈起琴來了,當即推門而入,說:“老天!主君彈得真好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