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走出恐懼,迎接光明(3)(1 / 3)

時間又過了半年,黃清光開鎖的水平已經超過了父親,找他開鎖的人也越來越多,人們對他的技藝也越來越佩服。父親去世後,黃清光繼承了“八桂鎖王”的稱號。

黃清光因為放不下麵子,所以被店鋪的小老板奚落;後來因為放下了麵子,最終成了新一代“八桂鎖王”。由此可見,隻有一個人願意放下自己的麵子的時候,他才能在人生中掙足麵子。

生活中,有人活的是自己的麵子,他們為了維護自己的麵子,到處炫耀,斤斤計較。而有些人,活的卻是自己的裏子,這些人敢於摘下麵具,坦誠做人,踏實做事。為麵子而活著的人,不僅勞神勞力,而且常常麵子不保;而用自己的真麵目率性而活的人,不僅逍遙自在,而且往往因為真誠而贏得別人的尊重。所以,我們不妨學會放下麵子,摘掉麵具,坦然接受別人的批評,最後用自己的成功向世人證明自己真正的價值。

8 恐懼比事情本身更可怕

人生中,讓我們與成功無緣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們自己患得患失的心態。因為,在一件事還沒有落實之前,就開始害怕失敗,最終就很可能會導致事情的失敗。

生活中,不論是考試之前,還是麵對談判對手,我們都沒有必要讓自己的恐懼心態影響了自己。所以,應該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事情本身,而不是提前集中在事情的結果上。

當我們無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時,不妨用行動去打斷自己的猶豫與恐懼,勇氣往往隨著我們邁出的第一步而產生,在心理學上,這叫作“瓦倫達心態”。

心理學上的“瓦倫達心態”源自一個真實的故事。瓦倫達是美國一個著名的雜技演員,他的絕技就是走鋼絲。但是,他卻在一次表演中發生了意外,不幸失足身亡。

事後,他的妻子說:“我早就覺得他這次演出一定要出事。因為在以前每次表演之前,他隻是想著走鋼絲這事,而不去管這件事可能帶來的一切。但是,他在這次出場前就不斷地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所以,我一直覺得這次表演一定要出事故。”

後來,人們就把專心致誌於做事,而不去管這件事可能導致的結果,不患得患失的心態,叫作“瓦倫達心態”。

的確,我們麵臨的很多挑戰就像走鋼絲一樣危險,要想化險為夷,除了必須具有精湛的技巧,還要有平靜的內心。隻有內心強大的人,才能掌控複雜的局麵。

有一個心理實驗,是關於人的恐懼心理的。實驗是在一間黑暗的屋子裏進行的,共有九個人參加。

負責實驗的教授對九名誌願者說:“首先,你們九個人要通過麵前的小橋走到對岸,盡量不要讓自己掉下去。當然,不小心掉下去也沒關係,因為橋離地麵很近,底下就是一點水而已。”九個人按照教授的指示,全部成功地走到了對岸。

此時,教授打開了一盞燈,並對九名誌願者說道:“現在,請你們重新再走一次。”透過微弱的燈光,九個人看到橋底下不僅有很深的水,還有幾條可怕的鱷魚。一邊慶幸自己剛才沒有掉下去,一邊為自己的經曆而後怕,根本沒有人敢走回去。教授隻好接著說:“你們已經成功了一次,這次隻要想象自己走在堅固的鐵橋上,就一定也能成功。”最終,有三個人嚐試了走回去的挑戰。第一個人兩腿發抖,慢慢前行,過橋的時間比第一次多了一倍。第二個人不時看看腳下的鱷魚,走到一半時就趴在橋上,再也走不下去了。第三個人才剛一邁步上橋,就再也不敢向前,後悔地退了回來。

於是,教授又打開了一盞燈,大家又發現,在橋和鱷魚之間有一層保護網。於是,剛才的三個人都順利地通過了小橋,剩下的幾個人也都快速地走過來了。最後隻有一個人留在對岸,教授問他:“你為什麼不過橋?”這個人回答說:“雖然我看到了保護措施,但是我擔心網不結實,還是會掉到鱷魚的嘴裏。”

教授最終打開了所有的燈,這時人們才看清楚,原來橋下的鱷魚並不是真的,而是塑料的仿製品。於是最後一個人也快步通過了小橋。

教授通過這個實驗向我們揭示了恐懼心態對一個人能力的影響。雖然腳下的小橋沒有發生任何變化,但是,誌願者們卻因為橋下的境況不同,而產生了不同的心態,最後影響了他們能否通過小橋的行動。由此可見,同一件事的難易程度,會因為我們的心態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效果。

雖然我們都知道,自己心態的好壞應該完全取決於自己,但是有時候仍然無法自製。無法控製自己的心態是因為我們無法放下自己的恐懼,對事情的結果看得太重。其實,麵對艱難的抉擇時,不妨拿出無所畏懼的精神,在戰略上藐視它,在戰術上重視它,如此才有可能成功地戰勝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