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兒,有人就說,這中國古代皇帝真不怎麼樣。其實不光中國的,國外的也是這樣,也有那些玩物喪誌不務正業的。翻開世界曆史課本,法國大革命攻陷巴士底獄,國王路易十六兩口子被送上了斷頭台,不少朋友記得這一段。有人說,一般來說這個末代皇帝荒淫無道,無恥之極,殘暴之極,所以,路易十六肯定不是什麼好人。但是仔細研究過曆史的人發現,這個路易十六真不是那樣的人,他沒幹過什麼特別缺德的事兒,他就一個毛病——不務正業,喜歡研究鎖當開鎖匠。你家裏這門要打不開,找他準能開。這路易十六就把這套東西研究明白了。有人說,小偷就喜歡溜門撬鎖。這皇帝是想偷東西嗎,他偷誰家呀?天下都是他的。但他就喜歡研究這鎖,我說到這兒,有朋友樂了,天啟皇帝是個木匠,現在又來了一個鎖匠。路易十六要是跟天啟皇帝湊到一塊兒,這古代防盜門就做出來了。
路易十六喜歡研究鎖,不務朝政,但他媳婦可不是省油的燈。他媳婦叫瑪麗·安托瓦內特,這是她的全名。用中國老百姓的話來說,這個女的就是個敗家娘們兒——她喜歡穿好衣服,吃好的東西,買最貴的首飾,天天開舞會,一高興多少錢都能花出去。反正當時法蘭西納稅人繳的那點兒稅錢都讓她給花差不多了。她有個外號叫“赤字夫人”,你想想她得多能花錢!美國有個電影,就說這方麵的事,電影名字叫《絕代豔後》。這電影就是以瑪麗這個皇後的視角來看待法國大革命——要以皇上路易十六為視角,拍不出曆史片來,隻能拍一部《鎖的故事》。所以,這路易十六後來就倒黴在媳婦身上了。他整天研究鎖,不管朝政,他媳婦在那一個勁兒地敗家。而法國人那時候接受了思想啟蒙,對政府很不滿,對皇帝很不滿。他們一看皇後把他們納稅人的錢都花了,於是開始起義,天下大亂。1792年,法國革命初步成功,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建立。到第二年大家商量,怎麼跟封建王朝決裂呢?於是,有人認為得把代表性人物殺了。那就殺路易十六吧,再加上他老婆惹得天怒人怨,於是,人們把他們兩口子都給送上了斷頭台。有人說,這個皇後還倒黴在哪兒呢?她要買首飾,買了一顆叫“希望之心”的藍鑽。有不少熟悉珠寶的朋友都知道,這個“希望之心”藍鑽是當時世界上最大個兒的鑽石。可是這個鑽石有個毛病,誰擁有它誰倒黴。有人說路易十六兩口子就是因為擁有了這“希望”藍鑽,才被雙雙送上斷頭台的。其實這可能是一個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於,路易十六這個時候雖然沒做過惡事,但也不管天下事。
我下邊說的這位西方的皇帝,就是在自己不務正業的時候,把國家的臉都丟盡了,而且弄得民不聊生。他就是古羅馬的一任皇帝,名字叫康茂德。一提到古羅馬,大家會想到什麼呢?有的人會想到古羅馬美輪美奐的建築,還有的說古羅馬有個角鬥場,裏邊有角鬥士跟另一個角鬥士對著打,有時候跟老虎獅子這些野獸搏鬥。目的是為了取悅於這些貴族,就跟現在有的人看鬥雞,鬥蛐蛐的道理一樣。這個古羅馬皇帝康茂德他自己喜歡幹這事,你想這奇怪不奇怪?他自己下場鬥去,跟老虎、獅子搏鬥,跟奴隸對打。
有人說,這代表了平等。什麼平等?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如果一個國家要平等,就徹底進入現代民主社會好了;在有等級秩序的社會,如果這個秩序被破壞了,這是最大的罪孽。比方說,魏忠賢本來是個太監,天啟皇帝非把他的職責弄到管理國家大事的高度,一下子把等級秩序打破了,這對原有的秩序是最大的毀滅。皇上上去跟奴隸在那兒死掐去了,一個是朝政誰管,再一個你泯滅了貴族跟奴隸之間的界限,容易造成秩序不清,天下大亂。
有人說這康茂德是不是要作死?有朋友看過好萊塢大片《角鬥士》,裏邊寫的就是康茂德和大將軍馬克西姆斯鬥爭的事。他這麼一弄,大臣都恨他,有這麼個皇帝丟人不丟人?古羅馬都是城邦國家,有別的國家大老遠派來使臣要求見見皇帝,這時,有人說:“在底下呢,跟老虎掐架呢。”你想丟人不丟人!這些大臣想,反正你也活不長了——角鬥士有幾個活長的。可是這康茂德能耐是大,奴隸跟他掐仗還弄不過他。那他能打過老虎、獅子嗎?他有他的辦法,他才不真跟老虎、獅子掐。老虎、獅子放出來了,他在場上找個地方躲著,用冷箭、暗器之類的先來一下,在老虎、獅子差不多快死了的時候再上去打死它們,所以沒有什麼危險。大臣一看,心想他什麼時候才能死掉呢?看來得想別的辦法,想個什麼招呢?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從女人身上想辦法。
康茂德皇帝有個情婦叫瑪西亞,長得非常漂亮。但是這瑪西亞很貪財,皇上跟她好是好,不給她多少錢,這瑪西亞心裏不滿。幾個大臣說,我們湊錢給你,但有個條件,你得把這皇上弄死。他在這個角鬥場上打完了回來,你調製一杯毒酒給他喝。把毒藥給她了,她也按這個來了。這康茂德角鬥完了回來把盔甲一脫,看到自己心愛的女人。“這酒給您調好了,您先喝了吧。”這康茂德不疑有詐,拿過來一口喝進去了。這瑪西亞心裏怦怦直跳,任務總算完成了。等了半天,皇上沒動靜,不一會兒站起來了。去了浴缸躺著,洗著澡睡著了。幸虧這些大臣準備了第二招。這個時候瑪西亞把埋伏在宮殿外的一個摔跤手帶進來了——這招就是防他一時不死。這個摔跤手進來拿個繩子在浴缸裏把康茂德給勒死了。雖然把他勒死了,但國家也讓他禍害得差不多了,沒多長時間古羅馬帝國就滅亡了。
這一節我跟大家說了中國和世界史上一些不務正業的皇帝。咱們現代人要從中吸取教訓。這個行當你要幹不好,不能勉強,馬上換適合你的行當。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我們每個人都有無限潛能,關鍵是要找到一個發揮潛能的舞台。”但古代曆史上,一旦把一個人確立為九五之尊,這個人輕易下不來,幹也得幹,不幹也得幹。這個位置不適合你,你還在這個位置上,那不完了嗎?他跟我們現在在一些機關、公司就職道理一樣,這一把手幹不了,還非在這兒幹,最終結果不僅是這個單位完了,你個人也完了。
所以咱們每個人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強項在哪兒。要能夠在複雜的局麵之下找到適合自己幹的職業,同時,把真正適合別人幹的職業,順利地交到他人手裏,而不要貪戀於權位以及權位以外的東西。用現在的一句話來說,就是“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
萬曆皇帝的酒色財氣荒誕人生
現在很多影視劇拍曆史題材的時候,非常偏愛清宮戲。你看拍帝王時,拍康熙、雍正、乾隆、光緒的挺多。其實,在我看來,明朝的皇帝比清朝的皇帝更有故事。為什麼呢?1368年,大明王朝的朱元璋在南京稱帝,英雄氣概,氣吞山河。他的子孫就達不到他的高度,不僅達不到,甚至很多子孫都非常變態。在中國曆史上,明朝的皇帝的變態程度得排在第一,什麼烏煙瘴氣的事兒都有。有的皇上不好好上朝,在宮裏當木匠,做完木匠活兒還拿到市場賣去;不知道有的皇上在宮裏麵是怎麼處理關係的,宮女能趁他熟睡的時候,差點兒把他勒死。這都是明朝出的事。這些事讓我們覺得明朝皇帝真是荒唐。明朝皇帝裏有一個是荒唐之最。你要聽完他的事,你就不覺得別的皇帝的事兒是事兒了。這個皇帝是誰呢?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萬曆皇帝朱翊鈞。
他有什麼荒唐事呢?第一個特點是他任性。怎麼任性呢?有句話叫“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再怎麼鬧怎麼玩,你是當皇上的,你每天得處理朝政吧。過去皇上幾點上朝呢?一般情況下,大臣在後半夜三點多鍾就起來,四點多鍾往外走,五點的時候到。這時候,皇上早就坐在龍椅上等著了。
上朝是皇上一天的基本業務,必須要做的。但是萬曆皇帝朱翊鈞任性到什麼程度呢?跟大臣慪氣,跟宮裏的人慪氣,有一點兒事不順著他就不上朝了。而且他居然一連28年不上朝。現在有人說,誰誰整天不出門,在家叫快遞、叫外賣,誰誰就是宅男。你見到過萬曆皇帝這樣的宅28年的“頭號大宅男”嗎?所以,這是他的一個獨特的地方。
他還有第二個特點——貪財。說貪財,你別可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都是你的,你貪財幹嗎?但萬曆皇帝跟誰都不一樣,他貪財。皇子大婚的時候,他不僅不放過朝臣,也不放過天下百姓,讓天底下百姓給皇子大婚隨份子錢,萬曆皇帝的做法弄得百姓怨聲載道。而且萬曆皇帝看哪個大臣家有錢,不管你有罪沒罪,給你定個罪名,完了就抄家。你說皇上這麼幹,大臣們還能有個好嗎?
萬曆皇帝先把大太監馮寶家給抄了,發現馮保家“金銀珠寶钜萬計”,心想馮寶僅是個大太監就這麼有錢,那別的級別高的官員家肯定更有錢了。後來,張居正去世後,萬曆皇帝聽信讒言,相信張居正生前肯定積蓄了大量財富,“寶藏逾天府”。於是也懷疑張居正“多蓄”,派人抄其家,“盡發其諸子兄弟藏,得黃金萬兩,白金十餘萬兩”。但張居正本身還算比較廉潔,所以這個數額離萬曆皇帝所期望的二百萬兩相差甚遠。
總之,萬曆皇帝看誰家有錢就抄誰家,公正不公正就不說了。抄家來的這錢怎麼辦?送交國庫?萬曆皇帝不可能這麼幹的,都運進紫禁城,成他自己的了。所以他宮中的金銀珠寶不計其數。後來,萬曆皇帝死了,葬在十三陵中的定陵。20世紀50年代考古時把他的地宮打開後,一看裏麵,這金銀珠寶等值錢的東西太多了,沒哪個皇上比他奢侈的。這其中得有一半是抄家得來的。
最滑稽的是,他為了節省開支,還號召節約。節約是美德,這沒問題,但你聽說過公司老板為了節約,把員工都辭了的嗎?那你還開公司幹嗎呢?萬曆皇帝就幹過這種事。萬曆年間的“市”一級政府裏有三分之二的官職是空缺的。因為沒有這官,我就不用給你開工資。他荒唐到這個程度,你說天下還不亂嗎?到後來政府已經接近癱瘓了。而他的目的是為了省錢。你說這皇上貪汙受賄帶“小摳”,變不變態?對這樣的皇帝,你能理解嗎?更狠的是他後來想了個招斂財——收礦稅。他是怎麼收礦稅的呢?萬曆二十四年開始,萬曆皇帝為了增加宮中的收入,以應付日益龐大的內廷開支,開始派太監采礦。太監們也不可能懂地質學,於是所謂的“開礦”很快就演變成了一場遍及全國的敲詐勒索運動。其常用手法是尋找當地富庶人家,隨口指稱其家地下有礦脈,或是其家祖墳下有礦脈,使用各種招數,總之要敲詐出一筆巨額財富出來方才罷休。
這明擺著是搶,前麵說他抄家跟土匪一樣搶大臣的,這礦稅則是搶老百姓的,所以老百姓當時對他的意見那是大了去了。很可笑的是,他收這礦稅收得挺多。到萬曆三十年的時候,朱翊鈞在宮裏覺得渾身不得勁兒——壞了,我要死了。他想老百姓對礦稅意見大,我得求個好名聲啊,於是趕緊下旨廢除礦稅。
聖旨發出去了就幾個時辰工夫,他又緩過來,活蹦亂跳了。“我沒事了。不行,趕緊讓人把聖旨追回來,礦稅還得接著收。”你就說萬曆皇帝貪婪到何種程度了,這非常變態。
除了貪財,他還有一個毛病——好色。皇上好色很正常,天下都是他的嘛!但你真見不著幾個像萬曆這樣的,他根本就沒想正事的心思。他效法他爺爺嘉靖皇帝,在民間選美女,一天之內娶了九個嬪妃。這還不算,宮裏宮女,他看著誰好,就過去調戲去了,根本就不顧及皇帝的威嚴。宮女見了他戰戰兢兢地磕頭,他有時候還讓這宮女給他唱葷曲,把宮裏搞得亂七八糟。
萬曆皇帝雖然好色,但不等於說喜新厭舊,他有自己喜歡的後妃。他最寵愛的妃子是鄭貴妃。這個鄭貴妃跟別的妃子全不一樣,其他人見皇上害怕或者是獻媚,這個鄭貴妃天真爛漫,敢跟皇上嬉笑怒罵。她既敢挑逗皇上,又敢諷刺皇上,經常摟著皇上拍皇上腦袋一下子。兩個人相處得不錯,感覺很和諧。
他們倆交流沒障礙,讓這萬曆皇帝覺得:我不光在生活上找了個好伴侶,在精神上也找了個好伴侶,所以這鄭貴妃升得很快。她開始就是個嬪,然後上升到妃,又由妃上升到貴妃。明代後妃的封號按等級依次為:皇後;皇貴妃;貴妃;賢妃、淑妃、莊妃、敬妃、惠妃、順妃、康妃、寧妃;德嬪、賢嬪、莊嬪、麗嬪、惠嬪、安嬪、和嬪、僖嬪、康嬪;昭儀、婕妤、才人、選侍、淑女;等等。鄭貴妃是由嬪一步步升上來的。後來,鄭貴妃還給萬曆皇帝生了個兒子,他排行老三,叫朱常洵,後來被封為福王。這朱常洵是鄭貴妃生的,很受萬曆皇帝的喜愛。由於萬曆皇帝寵幸鄭貴妃,所以一張嘴就瞎答應——我把你兒子立成太子了,將來繼承我皇位。
這下犯忌諱了,因為明朝立皇太子的規定,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就是說,你要立皇後生的兒子當太子,如果皇後沒兒子,其他的誰歲數大立誰。這個福王朱常洵排老三,不該立他。那時候該立誰呢?該立後來的泰昌皇帝朱常洛。後來,朱常洛當了一個月皇上就死了。朱常洛是長子,但他這個“老大”的位置來路還不太正——因為朱常洛是個姓王的宮女生的。
準確地說,朱常洛是萬曆皇帝洗手“洗”出來的。還有這麼生出來的?怎麼回事?在萬曆皇帝十六七歲的時候,到慈寧宮看望自己的母親李太後。從慈寧宮出來後覺得挺累,他就到慈寧宮旁邊偏殿裏麵休息。他看看自己的手挺髒,想“淨一下手”吧。皇上洗手,大太監後麵跟著,這邊得有宮女伺候著。這時候,太後身邊的一個姓王的宮女就伺候他洗手。他洗完手抬頭一看,覺得這宮女長得挺漂亮。萬曆皇帝這時候也處於青春期,這年輕人一高興就什麼都有了。後來,姓王的宮女就懷孕了,生下的孩子就是泰昌皇帝朱常洛。就這樣,他不得不認這個孩子。但這萬曆皇帝隻承認這是我大兒子,不想立這個孩子為太子。
所以你看,這個人貪財、好色,不像一個正常的皇帝。正常皇帝會想,這些東西都是我的,還用使這些手段嗎?沒這個必要。萬曆皇帝在位時間那麼長,身體上肯定沒什麼問題,那麼他的心理怎麼能變態到這個程度呢?這個其實是被“管”的。
在萬曆皇帝周圍,有“三座大山”管著他。第一是個李太後,這是自上而下的。第二個是當朝首輔張居正。萬曆皇帝剛即位的時候,朝政都是張居正來處理的。第三個是他身邊的大太監馮寶。這個馮寶就是照顧萬曆皇帝的。他教萬曆學走路,陪萬曆學說話,凡是該教的都教。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這人比奶媽都精細,簡直就是“超級奶爸”。這馮寶從小帶著萬曆皇帝,把他“包裹”得嚴嚴實實的。
人要一直在這種環境下長大,他的心態好不了——做事不由自己做主,所有犯愁的事都有人解決,他就沒有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萬曆被嗬護得太周到。再一個張居正管外事管得又太嚴格。張居正在這個小皇帝上任頭十年,把大明王朝治理得風調雨順,井井有條,國庫充盈——糧食儲備夠吃十年的。當時西方一些傳教士來觀察明朝朝政,得出的結論是,張居正乃“世界經濟第一人”。作為一個“總理”,張居正當之無愧。但張居正管皇上管得太嚴格了,他一心要萬曆皇帝將來做有道明君。
中國的知識分子自古就有這個夢想,總想管著皇上,或者幫助皇上解決問題,最後讓皇上當“問題”給解決了的多得是。張居正當時就對這個小皇上管得特別嚴。你知道,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壓迫得越狠反彈的力度就越大。這小皇上一天天長大了,他可不願意上頭有人管著。我是皇上,你這麼管我能行嗎?所以,一旦皇上親政,原來的當政大臣全得倒黴——他會瘋狂報複。他派人到湖南抄張居正的家,把張居正老家的門都封起來,讓他家裏人都出不來,結果張居正家十餘口人活活餓死。所以說,這個萬曆皇帝在明朝諸多皇帝是最胡鬧、最荒唐的一個。他這個荒唐來自什麼?心理的變態;心理變態來自什麼?來自童年、青年時代生活的扭曲。我們現在有個說法叫“窮養兒,富養女”。說男孩子受點兒苦沒事,女孩子得給好吃的好穿的,別將來誰給個饅頭就領走了。這大錯特錯!這個“富養女”直接帶來“剩女”問題。女孩本來就有一種依賴心理,當依賴心太強了時,走向社會還總想尋找依賴,這樣一來,這個女孩到了二十多歲了還不能獨立,不知道怎麼跟男人相處,一處對象就特別任性。而現在的男孩也是獨生子,能總慣著你嗎?所以,一來二去,到30歲了還嫁不出去。
萬曆皇帝,其實就是教育領域一個非常失敗的典型。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把明朝弄得亂七八糟。到崇禎年間,崇禎皇帝那麼努力地工作,也挽回不了明朝滅亡的命運。所以,史書上的那句話說得對,“明亡乃始於萬曆”,就說明朝的滅亡其實是從萬曆年間開始的。
性格決定命運:崇禎皇帝
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皇帝名字叫朱由檢。很多人都知道他的下場很悲慘,他最後在北京煤山上吊死了。過去在天橋那地方,有一種文藝形式叫“拉洋片”,你從小孔往裏看,就跟現在放幻燈片似的。當時“拉洋片”有一個固定的節目就是李自成進北京,崇禎吊死。拉洋片的人在外麵敲著鑼,然後唱:“大明坐了十六帝,末帝崇禎不得太平,三年旱來三年澇,米貴如珠價往上邊升。有錢的人家賣騾馬,無錢的人家賣兒童。黎民百姓就遭了塗炭,這才出了一位英雄叫李自成唉。”那麼大明天下沒了,崇禎要負多大責任呢?他是最重要的責任人,還是也屬於受害者呢?這一節,讓我們了解下這個性格複雜多變、有點兒悲劇命運的崇禎皇帝。
小孩沒娘,說來話長。本來當時不該是崇禎當皇上。他的前任是天啟皇帝明熹宗朱由校,他是崇禎的親哥哥。一般皇帝把皇位交給兒子,為什麼天啟皇帝把皇位交給弟弟呢?要說崇禎即位,那純屬意外。崇禎的哥哥明熹宗朱由校是個極不靠譜兒的皇上。他不好好當皇上,卻迷上了幹木匠活兒,沒事兒就自己在宮裏造家具,而且木匠手藝是非常棒。要放在現在社會,那肯定是“魯班獎”獲得者。可話說回來,一個好木匠就能治理好國家嗎?結果,當時的大奸臣魏忠賢等就把持了朝政。所以大明朝的根兒主要是壞在那個時候。後來,明熹宗沒過幾年死了。他死了,照理說應該把位子傳給兒子,可是他沒留下來一兒半女。就這樣朱由檢繼承了他哥哥的皇位。所以崇禎當皇帝前也沒什麼心理準備,他不知道自己將來要當皇帝,反正稀裏糊塗地就當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