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從起步到後來成名,都沒有離開鄧麗君。應該說,鄧麗君雖然沒有教過王菲唱歌,卻是王菲的一個最好的老師。王菲現實當中真正的老師是誰?是誰把她帶到流行音樂巨星的地步?這個人名字叫戴思聰。戴思聰有的人可能不熟悉,他被稱為“香港流行音樂的教父”。“四大天王”中的三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都是他教出的,梅豔芳也是他的門下弟子。王菲在北京怎麼成他的門生了呢?原來1987年的時候,王菲她父親在香港工作,就把王菲帶到了香港。“是金子到哪兒都會發光的”,王菲聲音如此好,香港好多的音樂公司就找她。但是他們覺得她從北京來,多少有點兒土氣;再一個光嗓子好不行,未曾雕琢的璞玉不好用。於是有人把她介紹到戴思聰這兒。戴思聰一聽,覺得這個孩子素質很好,就收到門下了。

這個時候正趕上香港風雲際會的大時代。20世紀80年代末的時候,香港流行樂壇上,譚詠麟與張國榮倆人在爭霸。1988年的時候譚詠麟一氣之下退出各種評獎,張國榮第二年也宣布退出歌壇。1991年的時候,梅豔芳跟黑社會之間鬧出點兒矛盾,被迫宣布暫時退出歌壇。所以,20世紀80年代末,那些巨星紛紛離開一線陣地,娛樂圈出現了真空,這時候急需要一股新生力量補進來。所以“四大天王”出現了,緊跟著就是王菲。當時,香港男歌手有譚詠麟、張國榮、羅文、許冠傑、陳百強,等等,但是女歌手在香港鳳毛麟角,梅豔芳紅了十多年,現在暫時不唱了,得有人填補她的空白。大家開始把王菲作為梅豔芳的接班人來打造。

那個時期王菲覺得很別扭,她本人是一個跟著感覺走的人,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家演藝公司把你簽下來,對你進行包裝,你得聽人家的。說白了今天我讓你笑,你就得笑;明天我讓你哭,你就得哭。在這些規矩之下,王菲當時在香港過得很不開心。說王菲會跳舞,大家可能都不信,以前王菲真跳舞,“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她必須得這麼做。“店大欺客,客大欺店”,名氣大了當然可以隨便使喚旁邊的人了。所以,王菲在名氣大起來了後,就把孤傲的個性保持住了,變得很有個性,成了一個桀驁不馴的精靈了。那麼王菲這個轉變是怎麼實現的?

在香港,她可以成名,但想再上個台階成為“天後級”的巨星就很難做到了。她是怎麼做到的呢?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時候,王菲在香港越待越遭罪,出了不少歌,她自個兒聽著都不是味兒。原來在大陸追捧她的那些人也覺得她的歌不像過去那麼好聽了。所以,王菲很苦惱。在香港待不下去,她就回老家北京了,有時回來一待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在這個時候,在那有限的圈子之內,她碰到了一個貴人,這個人教會了她孤芳自賞,教會了她孤傲和叛逆,使她成為一個桀驁不馴的舞台上的精靈。而且他還跟王菲發生了感情糾葛,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魔岩三傑”裏著名的搖滾歌星竇唯。

誰製造了王菲(下)

我們要想理清王菲是如何受搖滾青年竇唯的影響,形成了現在大家所熱愛的音樂風格,就必須要理清楚20世紀八九十年代內地搖滾樂的發展變化。現在有不少中年朋友都非常崇拜崔健,崔健可以說是內地搖滾樂發端的創始人之一。那麼在當時中國內地,為什麼會有搖滾樂這種具有巨大爆發力的音樂形成呢?我們說搖滾樂是什麼?搖滾樂本身就是一種叛逆的音樂。而搖滾樂一開始大抵是由一些憤青音樂人來倡導的。在20世紀90年代初的時候,我們很熟悉的黑豹、唐朝、指南針、呼吸這些樂隊,一個個開始知名起來。黑豹樂隊的主唱竇唯和張楚、何勇三個人在20世紀90年代初的時候,在香港紅磡體育館開了一次演唱會。這三個人被合稱“魔岩三傑”。那是大陸最早出現的搖滾樂,在香港和台灣地區風行一時。

在當時,內地音樂形成一股非常大的洪流。改革開放剛開始的時候,香港音樂人是瞧不起內地的音樂人的,認為內地流行文化不發達。可是一些有識之士一點點地發現,在厚重的傳統文化支撐下的大陸音樂,它的文化根基比香港的要深得多。所以當時很多有遠見的香港音樂人,紛紛跑到內地來尋找養分和養料。這個時候王菲從北京到了香港,又從香港回到北京,其實走了一個“出口轉內銷”的過程。王菲當時在香港過得很不開心,在公司商業運作的驅使下,王菲被經紀公司支配著每天往返於各個發布會之間。王菲是一個很有個性很孤傲的人,可這時候不得不受那些人支配,所以在王菲心裏麵就覺得很憋屈。這個時候她經常回老家北京。

作為一個音樂人,回到北京的她不可能不接觸內地的音樂人。這個時候她認識了音樂生命當中最重要的人,那就是竇唯。有人說,王菲在香港聽了竇唯的歌(比如《無地自容》)後,馬上就決定回北京嫁給他。這說法有點兒誇張,實際不是這樣的。王菲是怎麼認識竇唯的呢?是通過黑豹樂隊的另一個成員巒樹才結識的竇唯。當時王菲正跟巒樹談戀愛,這是1992年前後的事,所以通過巒樹認識了竇唯。而那個時候竇唯也有女朋友。所以他倆剛開始一見麵互相吸引,難免就有種“一入侯門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的感覺。但是他們在那時都僅僅是在談戀愛,你未婚我未嫁,每個人都有追求戀愛的自由。所以那個時候王菲一眼就看中了竇唯——英俊瀟灑,才華橫溢。竇唯的音樂水平在圈內是有口皆碑的,大家公認為他的水平相當高。所以,王菲喜歡上竇唯之後,再回到香港,這心思就放不下了。她用什麼方法呢?每天給竇唯寫信。你想天天寫能有多少事可說的?這信裏逐漸寫著什麼今天我吃幾頓飯,早上沒吃早點,晚上補兩頓夜宵,吃完了肚子不舒服去上趟廁所,等等,寫這麼細致。這弄得當時竇唯挺尷尬。可是時間一長了,兩個人彼此發現對方的優點越來越多。王菲長得也漂亮,在香港是冉冉升起的明星,要說竇唯不動心那是胡說。所以時間一長,倆人就談戀愛了。

1996年7月,兩個人結婚了,怎麼結婚的?奉子成婚,那個時候王菲已經有了竇唯的孩子了。所以當時他倆走到一起成了轟動中國樂壇的一件大事。1998年,王菲在日本開了個演唱會,在這個演唱會上竇唯去給她當鼓手,而且王菲現場還翻唱了竇唯在黑豹樂隊裏幾首經典的歌,當時場麵非常感人。

這兩個人走到一起,我們更多關注的是他們在音樂上的合作,這在音樂人當中應該說是一個天作之合。可是更多的娛樂雜誌不關注這個,它算賬。算什麼賬呢?因為竇唯主要的音樂活動是在北京,在中國內地,王菲當時主要音樂活動是在香港,於是香港一些雜誌就說:眼看要成為天後的歌星王菲,要下嫁給北京一個搖滾青年。為什麼用“下嫁”這詞呢?人家有根據,說王菲在香港已經有了豪華別墅,進出是寶馬名車,條件非常好。香港記者跟蹤到北京,發現了王菲跟竇唯兩個人同居以後的生活狀況。什麼狀況呢?竇唯的家在一個四合院。現在說在北京住四合院那得多了不起,在20世紀90年代那時候不是那樣,北京還沒有拆遷到現在這程度。那時候四合院都是老百姓住,破破爛爛的,而且連公共廁所都沒有。這廁所在哪兒呢?從家門出來,走好遠才有個公共廁所。香港狗仔隊跟蹤,發現王菲大早上起來上廁所,走了差不多半裏地路找廁所,早晨去的人多,王菲站著排隊。上廁所排隊被記者給拍下來了,把這個拿到花花世界香港去一發表,香港人怎麼想?這一個樂壇天後嫁給了一個窮小子,上廁所都得排隊,這叫什麼生活啊?所以很多香港雜誌都說王菲瘋了,嫁給竇唯是絕對的虧了。

用貧和富的這種標準衡量那是虧了。因為那個時候王菲已經很有錢了,而竇唯是什麼人?竇唯是搖滾巨星,也很有名了。但是,在當時不能這麼看。這得從搖滾音樂人和普通音樂人的角度去看,搖滾歌星跟普通的流行歌星之間是有區別的。

首先我們看,唱搖滾的人出身基本都是窮小子。為什麼呢?我們前麵說了搖滾歌星很叛逆。這個叛逆怎麼來的?對社會不滿,對現實不滿,對有一些強勢群體不滿,你才能形成這種“搖滾式”的叛逆。所以一般來說,搖滾青年的出身基本都是窮小子。從這個角度看,王菲嫁給竇唯就虧了,等於她得“倒貼”,這是肯定的。但是從音樂角度來講,王菲可一點兒都不虧,而且是大賺特賺。為什麼呢?兩個人從戀愛到最後分道揚鑣,總共五六年時間。我們算了一下,王菲經典的好歌90%是出自這個時候,在這個時候誰給王菲當音樂製作人?誰給了王菲大量的創作源泉?那就是竇唯。

竇唯是中國比較早的一位係統研究西方音樂、西方搖滾樂的先鋒音樂人,也是當時公認最為著名的一個電子音樂人。大家都說竇唯才華橫溢,竇唯也確實把自己創作上的最好的東西都拿到了王菲這兒了。他給王菲寫歌,給王菲重新改良音樂。因為如果王菲還是按照原來那麼唱,按照那種步驟,她永遠是個“傀儡音樂人”,製作人在後麵給什麼她就唱什麼,讓翻唱誰就翻唱誰。香港當時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經常把日本和韓國音樂拿過來,添上粵語歌詞讓人去唱。這樣的話什麼時候能有自己的真正風格啊?她永遠是個傀儡。竇唯那時候考慮,他要結合王菲的聲音,給她創造一種獨一無二的隻屬於王菲的音樂風格。竇唯最早給王菲製作的一個專輯叫《浮躁》,這個專輯跟以前王菲唱的歌,跟其他歌星的歌全不一樣,沒有旋律,很縹緲,就好像一個人在那兒說話,自己隨便哼哼。這個專輯應該說不是特別成熟,但是從這個專輯開始,王菲一點點形成了自己那種桀驁不馴的音樂風格。

從這點來講,王菲的音樂風格等於是竇唯給她鍛造出來的。今天王菲有這麼大的影響力,隔了6年之後複出單場的出場費650萬元人民幣,拜誰所賜?拜竇唯所賜。如果沒有碰到竇唯,還在香港那個狀態停留,可能現在王菲早已經是過眼雲煙,曇花一現,不可能還有這麼大的市場號召力。從這個角度來講,王菲跟竇唯在一起是虧了還是賺了,我們心裏都明白,其實是大賺特賺了,她難得地碰到自己音樂上的一個貴人。

這兩個人從結合到後來分手,給兩個人帶來的影響不一樣。有人說竇唯給王菲留下的巨大的分手費,就是她音樂風格的徹底形成,王菲完成了一次音樂靈魂上的蛻變。但是同時我們發現,在感情上,好像王菲沒怎麼受傷,因為竇唯剛離開一年,她就跟謝霆鋒談戀愛了,跟謝霆鋒在一起就一年多,又跟李亞鵬結婚了。要是一個女人感情受傷了,能這樣嗎?不得等兩年。她一點兒都沒閑著。看來王菲沒怎麼受傷害。反過來竇唯可有點兒問題了,竇唯在後海一個酒吧一待就是三年,越來越沉悶,跟外界接觸越來越少,埋頭在那兒創作自己的音樂。給人感覺就是,隻有感情上受到巨大的打擊之後,這個人才會為了解除這種痛苦而更加專心致誌地做一件事。

竇唯雖然有很高的媒體出鏡率,可是他不會談這些東西,但是他的夥伴說的一句話能反映竇唯現在的狀態。媒體采訪“魔岩三傑”之一的何勇,說你們三人後來再沒碰一塊兒,也沒出什麼作品,你們現在狀態怎麼樣?何勇說,不好。那個怎麼不好呢?我呀“瘋了”,張楚“死了”,竇唯“成仙”了,這話怎麼解釋呢?

何勇後來在精神上出了點問題,跟分裂症似的,張楚呢,開完這個音樂會之後,回西安老家躲起來了,跟音樂幾乎都沒什麼關係了,好像他的音樂創作細胞都沒了,所以他說張楚“死了”。怎麼說竇唯“成仙”了呢?竇唯跟王菲兩個人分手了之後,一個人幾乎閉門不出,天天在搞他所謂的音樂創作,而這種音樂創作完全是自己靈魂的升華。他已經進入到了“我為了我創作”的境界,我不是給你們創作,至於你們能不能聽懂是另外一回事。我們說“順成人逆成仙”,你順著來,你早晨起來吃飯到晚上睡覺,你是人;你倒過來了,整晚上不睡覺,白天不吃飯,不食人間煙火,那你成神仙了。眼下竇唯就是這樣不食人間煙火,所以何勇說竇唯“成仙”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可能有人認為竇唯是受了王菲的刺激了,是個受害者。其實婚姻就像穿鞋,這個鞋舒不舒服隻有腳知道。所以別人判斷王菲虧了,竇唯虧了,那都不算數。沒準竇唯心裏就認為,我這一生跟王菲接觸的時間雖然短暫,但是我成就了王菲,王菲是我這一生中最大的音樂作品。從這個角度來講,沒準竇唯覺得這是件好事。即使是離開王菲,能讓王菲獨立地把自己的音樂靈魂延續下去,而不是被婚姻生活的瑣碎和庸俗所打擾,這不是一件好事嗎?所以如果你是一個真正愛音樂的人,那麼音樂人的離、合、聚、散其實和我們欣賞他們的音樂是沒有關係的。

可見,王菲成為音樂天後是天時、地利、人和綜合作用的結果。從“天時”上來看,她正趕上20世紀八九十年代整個音樂蓬勃發展的時候,也恰恰趕上香港音樂需要進一步造星的時候,這是天時。“地利”呢,王菲本人嗓子獨一無二,開始的時候聽著很甜美,後來聽著很純淨很空靈,這是她自身的天賦。那麼“人和”是什麼呢?她既遇見了造星運動過程中音樂教父式的引路人,又碰上了能改造她音樂靈魂的指路人竇唯。從這個角度來講,王菲的成功眼下不可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