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途中的購物陷阱

每到公共假期,很多朋友可能覺得時機挺好,打算出去旅遊。但出去旅遊的主要形式是什麼呢?恐怕很多家庭都會選擇報團。為什麼報旅遊團呢?因為中國的旅遊概念,嚴格意義上講,還沒有真正過渡到休閑旅遊,還處在觀光旅遊的狀態。就是說這地方我沒去過,得去見識見識。所以說報團旅遊是走馬觀花的一種最好的方式。但報團旅遊,大家現在心裏可能都有個顧忌,就是從你踏上旅途那一刻開始,就容易被導遊、旅行團算計。可能景點沒參觀多少,他就接你到購物場所去了。有時候,遊客不買點兒東西,導遊那臉色就變得特別快。

作為遊客,這一路是玩去了,高興去了,不是受氣去了。你要一想,要想不生氣吧,就得掏錢買東西。也就是說,如果談錢,把這感情“傷”了;一照顧“感情”,就把錢“傷”了——得多花錢了。有很多的朋友在出去旅遊的時候,經常為購物的事感到煩惱。因為導遊帶你去的地方都帶點兒半強迫性質的。好一點兒的導遊呢,哭哭啼啼的:“大哥大姐,大叔大媽,我這一個月連底薪都沒有,就靠賣點兒東西拿提成,你們要不幫忙我就完了,我媳婦都找不著。”有的人心軟,看不得人家哭哭啼啼,就買吧。遇上脾氣、性格不好的,他有時候給你來硬的。2013年7月,北京就有這事。來北京旅遊的朋友都知道,北京總有那種“一日遊”。你到那兒報個名,然後有一台車帶著你,從天壇出發,然後經天安門廣場、故宮,最後給你拉頤和園去,這就算完事了。一天逛四個景點,還可以。很多人會覺得這時間安排得很充裕。可是2013年7月份,有一撥遊客遇到了一件非常鬧心的事。原來,導遊是想讓大家快點兒結束景點旅遊,到附近的購物點去。這不用問,購物點賣東西的跟導遊私下有勾結,所以導遊才這麼帶著大家急急忙忙地往前趕。因為很多旅遊者心裏不滿,說這不是跟騙我們一樣嗎,不願意掏錢買東西,結果消費總額就幾百塊錢。導遊一看提成拿少了,臉馬上就拉下來了,跟遊客吵起來了,甚至連刀子都拿出來了。這個事情最後的影響是非常惡劣的。

還有遊客跟著北京的一輛旅遊大巴去遊覽北京的八達嶺長城、十三陵。在這一日遊的途中,最少停留了六個購物點,導遊用武力脅迫遊客購買烤鴨、果脯等食品和紀念品。到了中午十二點左右,因為全車乘客在購物景點的消費沒有達到導遊的要求,司機居然不開車了。有遊客要求趕快發車。導遊居然開始破口大罵,並且持刀對遊客行凶,要求遊客下車。當然,這個事情最後被依法解決了。

有的朋友說那是過去時了,因為你說的是2013年7月份的事兒。2013年10月1日,已經出台了新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新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對旅遊相關內容做了明確規定,對促進我國旅遊業,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將成為我國旅遊業發展史上的一個裏程碑。那麼,對於旅遊行業中諸如強製購物等行業亂象,《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又是怎樣規定的呢?

《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規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價組織旅遊活動,誘騙旅遊者,並通過安排購物或者另行付費旅遊項目,獲取回扣等不正當利益。旅行社組織接待旅遊者,不得指定具體購物場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費旅遊項目。除了遊客同意,或者主動申請的購物外,旅行社關於購物和額外消費的安排都是違法的。一旦被投訴或發現,旅行社會受到最高30萬元的罰款。

就是說,我們的旅行團導遊不得強製旅客購物,也不準在遊客的旅途當中安排這種購物點。這是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已經做出明確的規定的。可是規定是規定,很難馬上把行業的這種風氣扭轉過來。大家都知道,過去報旅行團經常就是“零團費”,就是說遊客幾乎不花錢。哪有這好事啊?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上麵不花錢你就得在別的上花錢。所以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出台之後,不準搞“零團費”,其實就是控製強迫旅客購物的旅遊形式。現在,我們看去新馬泰,香港等地旅遊的整個費用價格就上來了。有的時候,即使這價格上來,也有一些黑導遊和黑旅行團考慮在遊客身上撈好處。2014年1月份,有旅行團帶團到雲南麗江旅遊。當時,導遊是兩個,一個是有導遊證的,另外一個是黑導遊,是這個導遊請來的幫手。結果,在遊玩過程中,由於有旅客對於被拉到購物點買東西不滿,雙方罵起來了。

那個黑導遊罵的話特別難聽:什麼雲南歡迎你,麗江歡迎你,歡迎你幹嗎來了,歡迎你花錢來了。你出門一個子兒都不花,你還不滾回家睡覺。我告訴你,出門旅遊不買東西比賣淫還可恥。大家聽聽,這話多難聽。當然,這個有視頻為證。這段視頻在網上曝光後被很多網友轉發。麗江市旅遊局官方網站發布了請各位網友提供麗江導遊罵遊客視頻更多信息的消息,並公布了旅遊投訴電話。當天晚上七點,麗江市旅遊局官方網站就發布了麗江導遊辱罵遊客視頻的調查情況通報,同時,麗江市旅遊局依法對案件立案調查。結果,當地的旅遊局處理了這個事,對這個旅行社罰款30萬元;旅行社的負責人罰款1萬元;這倆導遊各罰1萬元,有導遊證的那個吊銷證件了,沒證的不準在這個地方考證。說到這裏,有的朋友覺得挺解氣,說這好,有國家、有政府、有新版《旅遊法》給我們撐腰,我們以後出去就不會被強迫購物了。可是事實上是什麼情況呢?一些旅行社等從業者為了規避新版《旅遊法》,做了很多“喬裝改扮”。

我給大家說幾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第一種叫“偶遇法”。導遊沒說帶你購物,反正就是時間比較巧,趕到這兒了。有的設計很巧妙。比方說在去新馬泰旅遊時,到泰國去了,這導遊上午帶領大家看各個景點,中午安排大家吃飯。吃完飯導遊就說,這個樓上有塊空地,能看到挺遠,大家遛遛彎兒,消化消化,挺好的事兒。大家一看不錯,那上去吧,結果到了樓上才發現,那兒基本是個大型購物場。這就是說,遊客在這裏溜達,這一個小時不安排別的,就得在這兒待著了。很多人可能就不知不覺地掏錢買點兒東西。他沒有說給你安排購物點,這就是“偶然”——其實也是導遊和購物地點安排好的。

另外,到景點了,有的遊客說累了。導遊建議說旁邊有個地方能免費喝咖啡,還有床墊能免費躺著。結果到那兒一看大家才知道,是有免費咖啡,是有床墊讓你躺著。但是那是個賣床上用品的地方。中國人有時候好麵子,比方說到一個賓館的大堂,那個大堂裏有咖啡吧,有時候你坐那兒等人。人家服務員就拿著小本兒過來了,也不見得就非得讓你點什麼,往這兒一放:先生,你要什麼?這時,有人覺得不消費點兒,麵子上過不去——那就來杯咖啡吧,一杯咖啡一百多塊錢。所以好麵子的人有時候更容易上當。他設計了這種“偶遇”的場景,你沒辦法,既然來了就買點兒吧。

有的景區更缺德,一點兒也不隱諱地讓你購物。不少人都去過三亞,天涯海角景點回頭路那裏,進去是從公園大門進去了,出來時不讓你從大門出,非得讓你從商場裏走。那商場大得嚇人,從裏麵走到外麵得走半天。走的過程當中,有人給你推銷這個推銷那個,令你不勝其煩。三亞這個景區現在旅遊秩序非常差勁兒,你別看他人多,如果不整頓的話,肯定影響當地的旅遊環境。所以說,購物這方麵,這不是單靠新版《旅遊法》能規範得了的。人家沒強製你購物,卻把那邊堵死,你非從另一邊出,出來就是商場。所以,這也是現在的一種方法——“偶遇式”。

還有一種呢,就是“瞞天過海”、“喬裝改扮”式的。就是我讓你去的地方都是旅遊景點,但這些旅遊景點有不少是純購物的。比方說有的朋友到雲南去,走的幾個景點,有什麼雲南民族風情村、雲南茶鄉、七彩雲南,等等。聽著都挺讓人向往,又是民族風情又是七彩雲南的,讓人想起那歌——《彩雲之南》。可惜這三個地方的名字聽著好聽,其實全是購物的地方。所謂“雲南民族風情村”是什麼呢?賣各種玉、工藝品,得三個多小時才能逛完這商場。所謂的“雲南茶鄉”就是賣茶葉的商店;所謂“七彩雲南”就是一個小農貿市場,讓你買當地的中草藥、土特產。表麵上看,這都是旅遊景點,但骨子裏其實全是購物的地方。掛羊頭賣狗肉,這是現在非常常用的招兒。

新版《旅遊法》經過修訂之後,確確實實把強製購物這塊兒給掐住了,但是這個利益鏈條沒被斬斷。有時候這個利益鏈條還跟當地的管理部門存在著一定的勾結行為。而且在新《旅遊法》出台之後,旅行社的盈利模式並沒有大幅度的調整。隻要還按原來的方式掙錢,它就會想辦法規避這個法律,就會出現種種瞞天過海的情況。

我說到這兒有的人說,也別指著這個了,恐怕這現象一時半會兒不會得到徹底根治。有的說,景區總講顧客是上帝,哪個上帝到他們這兒來還不被“宰”兩刀?既然上帝挨“宰”是種“義務”,幹脆這上帝我們不幹了,我當散客總行吧?我不跟旅遊團走。比方說我和家人、朋友,或者幹脆就我一個人出來。隻要不跟團走,你上哪兒“宰”我去?我告訴大家,強迫購物、使你上“購物當”這種事兒,可絕不僅僅是發生在參團旅遊的遊客身上,在自助遊遊客身上也時有發生。

有人說,我一個人旅遊你怎麼讓我買東西呢?有辦法。我跟大家說幾件事,如果誰要單槍匹馬出去旅遊,碰到這種事兒可能就會處理了。先說一個出國旅遊的事兒。北京有位劉先生出門旅遊,回來講了他的經曆,我們聽了都覺得挺好笑。他去泰國旅遊。泰國有一個旅遊景點,叫大皇宮,跟故宮差不多,過去泰國的國王都在這裏麵住著。泰式建築很漂亮,那個景點也非常有名。他說我是自己過來的,到了先找家酒店住下,早晨起來,直奔那大皇宮去。從住的地方到那兒去也就是十分鍾左右,自己隨便玩兒。

他從這個旅店出來往大皇宮走,快走到時——大概就是轉過街角就能見著皇宮了,突然間冒出來一個泰國人,一看像個商販似的。那人走到他跟前衝他招手,劉先生沒聽懂。不過,劉先生懂英語,那個人也會英語,兩個人交流上了。他說,先生你別費這個勁兒了,大皇宮今天關門。說怎麼了?內部裝修開不了。這怎麼辦?那我告訴你,你來也費勁兒了。你要在這兒周圍待一會兒,一會兒太陽出來了,這地方熱,你還不好走,交通堵。我告訴你,別打車,打車太貴,我們這地方有便宜的。按咱們話說就是“三蹦子”,他們叫“突突車”,燒柴油的。他說你記住打黃色的這種車,黃色的便宜;你別打藍色的,藍色的貴。劉先生一看碰到這麼個本地人,很熱情地告訴你這呀那呀,人家也沒說賣給你東西,也沒說怎麼著,很明顯不是騙子。劉先生說行,自己碰上好心人了,轉身就往回走。剛一轉身,過來一個“三蹦子”。一看還真是黃色的,正是他說的那種便宜的。上了車,車上這位英語也不錯——旅遊區的人都會兩句——就跟劉先生聊上了。聊得還挺投機,告訴他哪兒好玩兒,吃什麼東西好。越聊越近乎,這司機就說了,說:“中國現在富了,都有錢,我求你點兒事吧。我也不是想讓你買東西,我們活得挺不容易,我們跟珠寶店有協議,我要給他帶一個中國的遊客過去,他就給我免費加一箱汽油。”我們知道三蹦子那東西,沒多大油箱。司機說,你能不能幫我忙,你不用買東西,到那看著他給我油就行。到這個程度了,這臉皮也熬不過去了,劉先生說行。

就這樣,司機帶著他跑到了那個珠寶城。劉先生進裏邊看看,這個推銷自己東西有多便宜,那個推銷自己有多便宜。

更可氣的是,經常有老鄉騙老鄉的。你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一個中國人來,一看你就是同鄉。你是哪裏人呢?我是東北人。咱老鄉啊!他口音馬上就變了。我在這兒已經待了多少年了,我告訴你,我現在發了。國內計劃生育不讓我生孩子,昨天我的老婆——後來的老婆又給我生了一個。今天隻要見著是中國人,店裏這貨我白送你。你挑一樣我送給你。有的人不好意思,有的人願意占便宜,真的就挑一樣。“我還有大量的貨,你看這邊是高檔的貨品區。今天我高興,交朋友,我就幹脆兩折三折賣給你。”一看見便宜,尤其前麵已經得了便宜的那位,接著買。結果你兩折三折買到手的東西都是假的。所以說到這兒,大夥可能就明白了。前麵那個告訴劉先生,大皇宮不開門你打什麼車的那位,那司機,裏邊賣貨的,都勾搭著呢。他看你可能有錢,就成心騙你這個散客。

最滑稽的是,劉先生第一天在珠寶城轉一圈,第二天他又去大皇宮了。結果走到半路又碰上一個人。這人像教書先生,而且是個中國人,直接張嘴就跟他說了:“別去了,那大皇宮關了。”問,“怎麼今天又不開?”“他們也休大禮拜,一禮拜休兩天,你別去了。”“不去幹嗎?”“打個車趕緊走吧。注意,你打那黃的,那藍的貴。”跟昨天一模一樣。這劉先生當時腦袋短路了,又打了那輛車,其實那司機跟他們還是一夥的。司機又給他拉到同一個地方。

這兩天過去了,劉先生納悶,大皇宮真不開嗎?後來一問,那兩天照開不誤。路上這些人,一個接一個地形成利益鏈條,把他給騙進來了。有人說這是因為那裏管理不嚴,國內就沒問題了。其實,有時候國內的問題更大。

我再給講一件事,這事我也是剛聽說,聽得我感覺既好笑又有點兒難受。故事的主人公名字叫薛飛,這是發生在他身上真實的事,而且他不是因為找資料,都不知道上當了。薛飛和他的父母去杭州旅遊,定好計劃第二天到蘇堤去玩兒。蘇堤是很有名的景點。他們早晨從賓館出來往蘇堤走的時候,在公交車站突然碰著個老太太。她是個本地老太太,說的話是杭州口音。薛飛一家碰到個當地的,還挺愛聊。聊著聊著,這老太太就說了,先不要去蘇堤了,附近就有喝龍井茶的地方。你知道龍井是好茶,那裏的茶蠻好喝的,你可以到那裏買一點,都是真的。這老太太給介紹,說怎麼去呢,你坐多少路車,說得特別清楚。老太太說,我以前就去,現在孫子大了,得接他上下學,沒工夫去。薛飛的父母一聽挺可信的,就按著指導,上了公交車,一家三口人到這地方來了。

到了這地方,剛一進到這個小村子裏邊,就有個中年婦女過來了:“你們是旅遊的嗎?”“我們到這就想看看茶葉。”她說:“我這兒就有啊!”就這樣把他們帶到自己家裏。她家後邊是一望無際的茶園,很多采茶女在那兒采茶呢。她給沏上三杯新茶,然後就開始介紹,說這龍井茶分多少種,何為明前茶,何為雨前茶。像這種茶葉我們在外邊賣多少錢——比方這個茶葉在外邊賣兩千塊錢一斤——我們是專門供應北京的,這個茶葉就我們自己家喝,一般來說怎麼怎麼樣。講得天花亂墜,連說這茶葉怎麼好,又對他們表示關心,說你們來這兒可得注意,這邊天潮濕,有時候這冷氣順衣服縫往裏鑽。一來二去這信任感就建立了。再一說這茶,外邊賣兩千塊錢一斤,我這兒賣六百塊錢一斤。人家又把熱茶端上來讓你喝,又給你介紹。弄得一家三口最後都不好意思了,而且一看這茶聞著確實香,就買一斤吧。他們花六百塊錢買了一斤茶。買回來之後一家人都很高興,你看這回可買著真的了,送親戚送朋友也有麵子!但是後來,他上網一搜,又向專家一打聽,才知道這裏邊存在騙局。回過頭再一想,可不是嗎,一家三口都上當了!

他現在挺上火,因為花六百塊錢買著假茶葉了。說實在的,我給他判斷,那個茶葉三十塊錢都不值。因為我在杭州生活過,他說的那個地方根本不是梅家塢,根本不是龍井村。那地方叫楊梅嶺,那塊兒出的茶葉也不是正宗的龍井茶,但是當地商販經常用那兒出的茶葉來假冒龍井。因為它的外表和味道都和龍井差不多。所以,你看一個人到哪兒去旅遊,也保不準有各種各樣的圈套等著你。比較常見的,就是剛才我說的這些女人——老太太和那中年婦女,她們當“茶托兒”,騙人上當。

還有的地方有“香托兒”。我們國家宗教信仰自由,有信佛的人常去有名的寺廟去虔誠地進香,往往半道上能碰到下來的香客。他們往往是老頭兒、老太太,穿著很樸素。很熱情地告訴你說,這塊地方菩薩靈,你得怎麼拜,你得買什麼香,什麼尺寸的,怎麼燒,等等。你一看人家是常來的,有的是居士,你就聽他們的得了。再往前走的時候,對麵就過來個賣香的,正好有他們說的那種牌子、型號,你可能就買了。其實那香值不了十塊錢,但他賣你二百三百的。

像這些“騙散客”的行為在各個旅遊景點屢見不鮮。整個一個旅遊團出去購物,現在有新版《旅遊法》在這兒限製著。真有點兒事,比方被騙了,遊客有地方說理,也可以索賠。可是這些個人被騙的呢?你回頭都找不著這騙子了,這樣的問題很難解決。

所以,我們大家一定得多長個心眼兒,多關注點兒這種“專騙散客”的行為,因為眼下的《旅遊法》還有一定的空白,需要立法進一步完善,把這個缺口給補了。說實在的,出去旅遊呢,是奔著開心去的,誰也不想鬧心!老百姓掙點兒錢也不容易,別掙錢不容易,花錢再花出點兒事來,那就犯不上了。

“新消法”為網購壯膽

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應用,現在的購物形式出現了非常大的變化。有很多朋友,尤其是年輕朋友,特別喜歡網購。不管想要買什麼,現在網上都有賣的。過去可能是在網上買個電器、服裝,現在你看食品、藥品、保健品等林林總總的商品,幾乎都能在網上買得到。而且最主要是網購方便,不用到那個商店去逛,也不用到超市去。坐在家裏,把網站一打開,琳琅滿目的商品可以任意挑。下了訂單以後,對方用快遞送到你家了你再付款。你還可以通過網絡的支付方式,如支付寶之類的來規避風險。

現在不僅僅是二三線以上的城市使用網購,就連一些偏僻的縣城,或者說小鄉鎮已經有大量的人開始采用網購了。甚至不僅僅是年輕人,有一些中老年人也一點點開始對網購產生了一定的依賴。目前,中國網上購物的消費者,已經形成一個巨大的用戶規模,呈現出方興未艾的增長態勢。在全國城市的調研中,2013年上海、北京、深圳的網上購物人數已經超過300萬,全國網民人數已經達到3.1億,網購規模達到1.85萬億元。可是,據調查顯示,網購本身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從一定程度來講,由於雙方信息不對稱,消費者通過網上購買的東西總是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結果受到損失了。這個損失有多大呢?

據2012年中國網站可信驗證行業發展報告顯示,大部分網民在網購中都有過被騙經曆。在網購中,被騙損失在500元以內的網民,占60.3%;損失額度在500至2000元之間的,高達33.4%。據保守估計,所有的網民通過網購形式購買商品受到的損失達到1491.5億元,接近1500個億。那麼這個損失是從哪兒來的呢?一個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我上麵說的,雙方的信息不對等。比如,我們要買水果或者瓜子什麼的,要先嚐後買才知好歹。但是你要嚐你得見到這個商品。比如說,我想知道這衣服合不合身,我得試一試。而這個“試一試”、“嚐一嚐”,就需要你和賣貨的以及貨品“親密”接觸。但是我們知道,網購的一個最大的缺陷是消費者和商品隔得很遠,買家見到的隻是這個商品的照片,隻能根據這個照片買。買到了之後,它很有可能跟你現場真實體驗的東西有差距。一旦差距大了,但又沒法退,這就等於白買了。

有人在購物網站上看到一對精美的胸針,覺得戴上肯定有文藝青年的範兒。可收到貨一看,這是胸針嗎?戴上之後,一股“屌絲範兒”,竟連一個普通青年都算不上了。還有人看上網上一件小風衣,做工不錯,款式也是自己喜歡的,可收到貨一看,穿上怎麼是這個樣子啊?在現實當中經常有這樣的事,而且有的事兒說起來挺好笑。

有個小夥子馬上要結婚了,正置辦家具呢,突然看到網上寫著賣真皮沙發。真皮沙發多少錢?100塊錢。他當時都驚呆了,說不可能吧,一個普通沙發一般都得好幾千塊,真皮沙發可能得上萬元,怎麼能賣100塊錢呢?他一看網上還有真實照片。對方說這個照片百分之百真實,要不真實我們怎麼怎麼樣。他一看這個照片,沒錯,確實是真皮沙發。而且這個商家鄭重承諾,我這個照片裏的東西就是我要賣的東西。當時這個小夥子想,他可能是著急甩尾貨,賣點兒是點兒吧,我撿這麼大便宜,多合適啊。他馬上就買下來了。人家那邊說,你把這錢給了,馬上給你送到。人家真的給送到了。

送到了之後,這小夥子一看貨就傻了。送來的包裝就煙盒那麼大,打開一看,真的是一個“真皮沙發”。是什麼沙發呢?一個真皮沙發的模型。那可不就煙盒這麼大嗎?人家承諾的沒錯,確實是照片上那個。小夥子一看,花這100塊錢買了個模型,買了個模型就買個模型吧,不過這錢基本上就等於白花了,退不了了。

據相關部門調查,有高達60%的網民表示,在網購之前,對於網店的規定細則,不會做太過詳細的了解。76%的網民在填寫問卷時表示,網購時遇到的霸王條款均與退貨有關。其中最常見的條款莫過於“簽收後概不負責退換”這一規則。

現在這種情況已經有了很大幅度的改變。2014年3月15日起正式實施的新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此做了明確規定。這個新版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5條規定,經營者采用網絡、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且無需說明理由。也就是說,消費者有七天的冷靜期。這個冷靜期也叫七天的後悔期。這是什麼意思?貨到手了,在七天以內,可以後悔,不用提出任何理由,就可以退貨。用網絡語言說就是,“退貨,需要理由嗎?”你覺得不合適就可以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