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貼吧,以前在一起討論最多的就是穿越後如何在落後生產力條件下打造槍支,用什麼樣的步槍才能有效對抗敵方的騎兵,射速快、精度高、製作工藝簡單的夏普斯步槍就是比較受推崇的槍支之一。
有了機床的“精確”加工以及相應技術,李弘冀決定跳過燧發槍直接試製能適用紙殼定裝彈、在彈膛後方閉鎖閂處加裝閉氣圈解決後膛漏氣的改進版夏普斯步槍。
李弘冀沒有在軋鋼廠工作過,這方麵的知識全部來源於書本和電視,相對於軋鋼廠熱軋鋼板拉製線材的視頻,熱軋無縫鋼管的視頻較少看到,頂多也是一晃而過。他隻能靠記憶中斷續的影像還原製作過程。
李弘冀用澆鑄和熱軋兩種方法進行嚐試製作。
做出直徑15mm半米長的砂模的確不容易,他隻能讓磚瓦匠燒製陶棒放在砂模中澆鑄外徑5公分左右的空心管,然後經過熱軋成外徑25mm、內徑8mm左右的無縫鋼管,最後在機床上用8.5mm長“鑽頭”對管內進行修正。
他憑著模糊的記憶讓工匠們試著熱軋、穿孔先製作50mm左右口徑的無縫鋼管,然後再經過幾次熱軋製作成2.5mm的鋼管,長“鑽頭”修正內孔。
長“鑽頭”很長,或者叫內車刀也行,本身就是一根直徑8mm長兩米的鐵棒,鐵棒一米處也就是正中間打孔鑲嵌一個雙頭車刀,雙頭是一個精心打製、經過多次淬火加工的直徑3mm長8.5mm、兩頭尖銳鋒利的鋼棒。
李弘冀專門製作了兩米多的車床——就一個旋轉機頭和一條固定車刀的導軌。兩米長10mm粗細的工件在高速旋轉中肯定會因離心作用而甩動、造成事故,所以這個長工件一端固定在高速旋轉機頭的卡盤上,一端套在軸承上,工件中間也套著三個固定在導軌上能移動的軸承。
鐵棒被四個軸承固定由機頭帶動高速旋轉,由導軌上車刀對其車削加工。
修正槍管內孔也在這個車床上進行。隻是鑲嵌了雙頭車刀的兩米鐵棒由工件變為“車刀”,仍由幾個能移動的軸承套在上邊保證其穩定旋轉。槍管套在鐵棒上、固定在導軌上平行移動由鐵棒上的車刀對其內壁進行車削加工。缺點就是每加工完一支槍管就需要把一端的固定軸承、以及幾個保持穩定的軸承取下才能取出工件,換上一個待加工工件後先套上穩定軸承,再套上一端的固定軸承才能進行加工。
其實這個能對80公分長的鋼管進行內切削的簡易車床也是他受到以前看過的拉製膛線小視頻的啟發而改進的,在此之前李弘冀也想象不出來什麼樣的材料才能製作成如此之長的內車刀。
拉製膛線也是一個兩米多長的簡易車床,隻是長鐵棒中間鑲嵌的是一個單頭車刀。鐵棒兩端各套在相應內徑的鋼管(軸套)內,由車床一端的大飛輪邊沿上的拉杆通過幾級傳動後帶動做左右移動,工作時如同兩個活塞運動。
拆下一端的固定鋼管套進槍管,再固定充當活塞“缸體”的鋼管(或者叫軸套,隻是軸套有點長),車刀在左右移動對槍管內壁進行車削時,槍管同步旋轉180度,一條左旋膛線車削完成後,槍管旋轉120度,“活塞”鐵棒繼續工作,三條膛線完成後完工,換上另一根待加工工件。
工匠們雖然對太子讓他們打造製作稀奇百怪的零部件感到不解,但在加工過程中也學到了聞所未聞的加工技術和技巧,對“機床”的神奇能力充滿了好奇和熱情。工匠們跟李弘冀時間長了也漸漸學會了看圖,基本上能看懂圖紙上的數據,能夠使用遊標卡尺對機件進行精確測量,參照模型和圖紙基本上都能加工製作相應的零配件。
李弘冀把早已讓木工製作好的槍托以及零部件組裝在一起,一支嶄新的夏普斯步槍製作成功。
彈頭暫時沒必要按照後世那樣經過很多道工序那麼多品種,而且從槍管壽命以及目前的加工工藝考慮決定采用鉛製彈頭,鉛製彈頭質地較軟可以降低彈頭對槍管的磨損,而且製作工藝簡單,適於大批量生產。
李弘冀讓工匠把鉛錠鍛打拉製成8.5mm的鉛絲截成小段,專門製作了衝製流線型彈頭的模具,在沒有自動衝床的情況下,由鐵匠掄大錘的方式衝壓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