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弘冀在火器廠時就用精提純的火硝雄黃等物試製了少量的黃色火龘藥擬用作槍龘彈的激發藥,開始時他先用細沙石與少量黃火龘藥混裝在一起製作成摔炮,摔放後效果挺好,基本上還沒有啞火現象發生。再後來就是將濕潤的黃藥分成米粒大小分攤在紙上,然後用另一張塗滿漿糊的紙蓋上並壓緊(民間土製獵龘槍最原始的底火)。
晾幹後撕下幾個用小鐵錘試砸,基本上也沒有出現啞火現象。
他用帶來的少量火龘藥製作成紙殼彈,帶著安然安康來到山上一無人處。
他把步槍裝好彈藥底火固定在樹上,用繩子拴在扳機上在五米外拉動(手工製作的獵槍好像都是這麼試槍的)。
“啪”清脆的槍聲驚起一群飛鳥。
李弘冀等人上前仔細檢查槍支狀況,一切良好,固定在槍支後邊及旁邊的測試用薄木板完好無損。
他又試射了幾次確認安全後才拿著步槍試射。
瞄準前方約四五十米的樹杈射擊,命中。
在安然安康的請求下,李弘冀仔細指導他們填彈、裝底火、射擊等要領後,各自向步測過距離的預定目標試射了幾槍,約二百米處僥幸“中靶”的樹幹被子彈射入約兩寸,最大射程暫時無法測量。
隨著熟練工、學徒工的增加,生產規模滾雪球似的越來越大,年前的半個多月又製作出大量的機床零部件。
這期間李弘冀忙裏偷閑又回到青龍山建起一座玻璃窯爐,用收集的石英砂、蘇打石等燒製了一窯玻璃。
雖說《穿越後周》情節內容極不靠譜,但部分工藝還是很有創意的,他采用其中的浮法技術製作出平板玻璃。鍍銀鍍鋁技術雖然簡單,但材料現階段根本無法製作,隻能先用最古老的水銀加錫鍍膜製作鏡子。
水銀有毒沒錯,鍍膜完工後在上邊刷一層土漆就足以隔絕水銀、錫膜與空氣接觸了。帶棱角的寶石絕對是裁割玻璃的利器,不過李弘冀有更直接的方法——玻璃熔融狀態還未硬化前就按尺寸裁切好。
有了鋼管、旋轉工作台及專門製作的模具,李弘冀便教授挑選的玻璃窯工吹製玻璃製品,瓶子、茶杯、酒杯高腳杯玻璃工們玩的不亦樂乎。
這些都不是重點。李弘冀燒製玻璃主要原因還是他需要製作望遠鏡、需要大量的凸凹鏡片,用水晶製作實在是浪費,而且手工打磨也難以滿足需要。他根據《穿越後周》中描述用專門製作金屬凸凹模具直接將熔融軟化的玻璃軋製成凸、凹形鏡片,再在熔融的錫液中提高鏡麵光潔度、消除光畸變,雖說沒有後世光學鏡片那麼精確那樣完美,但在目前條件下也能湊合使用。
有了統一規格的凸凹鏡片就能批量製作望遠鏡,李弘冀讓首飾匠用銅皮、鐵皮製作一批雙筒望遠鏡,用車製的螺絲同步調節兩個鏡筒的焦距效果良好,給賀鈞、李宏哲及正副都頭連同安然安康每人配了一個。
盡管目前步槍射程有限,他還是指導首飾匠按照圖紙製作了一個瞄準鏡,裝配在步槍上麵可以更清楚的看到遠處的目標。
既然設定先用紙殼定裝彈,就必須建一個自己的造紙廠。
經他吩咐原燕王府管家李安已經買下了一家造紙作坊,除原有工匠徒弟外還新雇傭了部分工匠和學徒。抽調過去的幾十個兵士和工匠對原作坊擴建完畢已經投產,而且也增加了他新設的木屑紙漿技術。
製作紙殼定裝彈的工匠都是經過嚴格挑選的,把經過再次提純的火龘藥製粒、按規格壓製成柱狀、裁切好的紙裹住彈頭和藥柱,幾道工序被分散在一個大院不同的小院內。
為安全起見,製作底火設在遠離原料庫和紙殼彈車間的另外一個院內,他們的工作是把激發藥用經過多次蒸餾提純的酒精調和,在一張棉紙上間隔半寸滴放半個麥粒大小的藥團,然後用一張刷塗米湯(或稀漿糊)的棉紙蓋上輕壓粘和在一起靜置晾幹。
帶回來的零部件又組裝了兩枝夏普斯步槍,李弘冀讓安然安康指導賀鈞及眾都頭練習裝彈、瞄準、射擊,讓他們先習慣一下步槍的手感。
先拉下扳機護圈,帶動彈膛後方的閉鎖閂落下彈膛露出,裝入紙殼彈拉上扳機護圈,閉鎖閂回位封閉彈膛,同時閉鎖閂上的鍘刀把紙殼的底部切開露出發射藥,把底火放在閉鎖閂上合上槍栓預備完畢。
瞄準目標、拉動槍栓、瞄準、扣動扳機、射擊完成。
賀鈞等人僅僅試射了幾次便能上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