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道:“明珠,青幫可有消息傳來?”
明珠頓首道:“回萬歲,未曾有消息,想是還未捉住反賊。”
康熙一哼道:“那個誰······哦,黃三泰,臨行前牛皮不是吹得挺大的,說定能一舉而成,都這麼長時間了,不還是沒把虎······魏賊捉拿歸案。看來也是個能吹不能幹的家夥。”
明珠勾頭擦冷汗。索額圖更加得意,道:“山野草寇怎能行緝捕之事?皇上,還是下海捕文書,全國通緝吧。”
抓不到更好!經荷蘭人尋釁一事,誰對誰錯就以分得很清楚了。若按虎臣的設想走,我大清何至顏麵掃地!還是婉娘說的對啊,定是有人栽贓陷害虎臣。
唉,算了,既然錯已鑄成,那就將錯就錯吧。天下沒有不亡的朝代,能保得大清一百年強盛,就已勝過曆朝曆代了。至於誰來為大清掘墳,那就不是朕能管得了的了。唉,朕若生在漢家該有多好啊。
康熙道:“這個先不談,等青幫有了回信之後再說。”
這個回信,康熙可能永遠等不到了,因為殺了黃天霸之後,麻五哥就命令手下向青幫複仇。黃天霸召集的那幾個探子,估計早就死了。
****************************
有了陳永華做靠山,魏東亭在台灣很快就立住陣腳,並得到兢兢業業、富民強兵、招賢納士的鄭經的賞識。魏東亭也把自己平生所學全貢獻給了延平王。
在魏東亭的倡議下,鄭經從英國大量進口火器,招來歐洲技術人員幫助建立兵工廠。台灣明軍也悉數換裝了火器,並仿製英國軍艦,習練英國海軍戰法。軍容隨之煥然一新,戰鬥力也大幅躍升;又同英國達成友好夥伴關係,在國際上尋得一定支援。
也就在這時,清廷欲征討荷蘭殖民地讓三藩整軍備武的消息傳到台灣。魏東亭敏感地意識到,這是調撥清廷與三藩關係的大好時機,盡管它不是反攻大陸的好時機。
此時台灣尚未做好反攻大陸的充分準備,所以就更不能讓清廷傾全國之力打下巴達維亞。否則那樣一來,清廷勢必控製馬六甲海峽,逼與東方貿易的英國就範,反清複明就更難圖了。
所有,現在隻有交通荷蘭,把它與自己綁在一塊。派人去緬甸遊說,讓緬甸國王拒絕假道於清軍。清軍前進不得,朝廷與三藩原來就存在的矛盾勢必激化。等清廷宣布削藩時,再以個人利益和民族大義拉攏三藩。如此,反清複明大業可成。
魏東亭把自己的想法告訴鄭經和陳永華,二人也覺可行。
魏東亭毛遂自薦道:“王爺,臣雖不才,願往巴達維亞和緬甸遊說。”
魏東亭新來,說難聽點就是新降。新降就受此重用,肯定招致一幹老人的眼紅和妒忌。若不趁此機會證明他的才幹,在眾口鑠金的讒言下,他勢必被排擠出去。而我也會受到牽連,很有可能還會演變成島內一次權利之爭。如此下去,反清複明還有何希望。
陳永華猜透了魏東亭心思,讚賞地點點頭,對鄭經道:“王爺,魏大人與西洋傳教士交好,他去此事定能成之。”
鄭經頷首道:“本王也正有此意。東亭啊,你一來就對台灣強軍富民做出偌大貢獻,現在又要身赴險地,為大明爭取更多的盟友,本王代天子謝你。”
魏東亭泣道:“謝王爺不計臣先前事虜之過,還委以重任之恩。臣一定不辱使命,為匡複大明死而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