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元年,毛文龍受遼東巡撫王化貞之命,率領毛承祿、尤景和、王輔、陳忠等一百九十七名勇士,深入敵後,先後收複了豬島、海洋島、長山島、廣鹿島等二千餘裏沿海島嶼,擒綁後金守島軍官胡可賓、任光先、何國用等人。朝野震動!上至皇帝百官,下至黎民百姓,無不拍手稱快,大呼過癮。
與此同時,毛文龍率領一百多人取得“鎮江大捷“之後,後金方麵極為震驚,即遣大軍反撲。毛文龍兵少難支,一度退入朝鮮。朝鮮節度使鄭遵、樸燁引後金軍包圍毛文龍於林畔,雙方進行了激烈戰鬥,“一日七戰,殺傷相當“,明軍將領丁文禮、呂世舉等犧牲,後金軍也蒙受了很大損失,被迫撤兵。趁後金退兵,毛文龍向朝廷進書,希望朝廷能派遣軍隊支援,以彌補之前與後金作戰兵丁的損失。朝廷應許。
”駕!“
”駕!“
幾匹快馬在官道上奔馳,在馬鞍的後部兩邊各插有小旗,上書”臨江府知州孫“。原來是臨江府知州孫啟源的傳令兵,受朝廷號令,去朝鮮臨近州府召集三千兵勇,隨監軍李公公一同開往朝鮮支援毛文龍。這幾位便是孫啟源孫大人派遣的去各鄉各村召集兵勇的傳令兵。每經過一鄉一村便停下來宣讀知州大人的手令。
這次,這幾位傳令兵又在一處地方停下,召集來村裏三老,告知上麵的決策,命三老最遲後日交出十名到二十名年輕後生,自行到府城兵營報道,逾期或潛逃將受朝廷製裁,當然,如果完成了任務將受來自朝廷的獎賞,最起碼明年夏天的糧稅可以少交點。吩咐完後,幾名傳令兵便騎馬奔馳而去,趕往別處去了。隻留下幾位老人愁眉苦臉的互相對視,不知如何是好。
還是這個村,有一戶明姓人家聽聞這個消息後便開始惶恐不安起來,因為這個家庭是一個單親家庭,家裏隻有母親和一對兒女,兒子叫明武洪,女兒叫明阿嬌。而不巧的是明洪武正好處於青壯期,二十出頭。很有可能被強征入伍,於是明氏早早找到三老,述說自己近年的艱苦,懇求三老不要讓自己的兒子去當壯丁。三老聽聞她的述說後,歎道“這不是我們可以決定的,村裏每個家庭都不想使自己的親人去背井離鄉,今天我們答應了你的請求,明天別人也回來找我們請求,這下就怎麼完成朝廷交代下的命令呢?”
”三爺!我求你了!你不要讓我的武兒去啊!我就這一個兒子啊!“這位母親絕望的悲鳴著。
”我們已經決定用抽簽來決定他們的去留,這樣對誰都公平!聽天由命吧,無論誰去,村裏的人都會感激他的,以後都會照顧這個家庭。“三爺說道。
”聽天由命?不,不!不可以啊!三爺求求你了,孩子他爸當年不是救過你孫子一命麼?“當年三爺的孫子因誤食蛇膽中毒,恰巧明武洪的父親在河邊采到一珍藥,本來準備買給藥店,補貼家用,後看到三爺的孫子中毒,隻有此藥可解,於是毅然將此藥交與三爺,用來解救他孫子的命,後並謝絕了三爺的饋贈,如今明氏舊事重提,隻寄望於三爺感念舊情,救自己的兒子一命,畢竟,人人都說打仗打的是人命,勝利都是用人命填進去的,而且此次更是遠赴異鄉作戰,那基本就死定了。
”胡鬧!此事怎可用於公事?你想讓我背上忘公濟私的罵名麼?此事休要重提,明天一早到村頭集合,抽簽論斷!“三爺喝到!殊不知,村裏年輕壯年也就那幾個,免除了明武洪,那自己的孫子被選到的機會就更大了,為了孫子也隻能恩親不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