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瑾

《數學史概論》是美國當代數學史家H。%伊夫斯的名著,原著於1953年初版,30多年來在歐美高等學校和中學數學教師中暢銷不衰。我社1986年出版的中譯本是根據原著1976年第4版翻譯的。

我為能擔任這部名著中譯本的責編而感到高興,然而也有遺憾之處。遺憾的是書中關於中國數學的成就記述得很不全麵,也未給予應有的評價。我原想在文後加一個“注”。但又想到,加“注”,隻能向中國讀者點出書中之不足,卻無補於原著;況且,在這部國外有較大影響的學術專著中加上這樣的“注”,未免欠妥,所以就沒有加。

中譯本出版後,作為責編,我覺得自己的任務並沒有完成。我分析了書中對於中國數學闡述得不夠的原因,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說,主要是語言上的障礙。作者在寫中國數學部分時參考的材料僅限於日本人和歐洲人的英文著作。我認為我作為一名中國編輯應該向這位既看不懂中文著作又缺乏中國數學資料的美國作者介紹中國數學。於是,我求助於在美國的朋友,了解作者H。%伊夫斯的情況。H。%伊夫斯時任美國佛羅裏達中心大學客座教授。曾獲美國數學學會成果獎、哈佛大學成就獎等,發表的著作有26部、論文170餘篇,是當代一位傑出的數學家和數學史家。1986年9月11日,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情,用我蹩腳的英文給當時已75歲的H。%伊夫斯發出一信,說明意圖。12月上旬收到回信。信中,出乎意料地看到這樣一段話(大意):“現在,我正在為出版這本書的第6版做修訂工作,非常歡迎你寄給我材料。從你的材料中,我將能學到許多關於中國數學的知識。”接著,我為此事又給H。%伊夫斯寫過3封信,他也給我回了3封信。H。%伊夫斯不愧是一位優秀的科學家,如此謙遜,如此尊重科學、尊重曆史。

本書譯者歐陽絳同誌極讚同我的想法,並願共同合作。我們立即開展工作,首先明確指導思想:考慮到在一般情況下再版書的增補篇幅都很有限,故對本書提供的增補資料一定要少而精;並且盡量做到所供資料能被直接增補到書中,以減少這位高齡作者為對其進行再篩選、再加工而付出過多的辛勞。於是,確定了3條編寫原則:一是選擇中國古代數學中的精華,史料務必翔實;二是隻寫史實,不加評論;三是文字簡要,表達準確。歐陽絳同誌全力以赴編寫此稿。經過5個多月的努力,一份6000字的《中國在數學上的貢獻》英文稿於1987年5月25日寄往美國。

1990年,《數學史概論》第6版在美國出版了。我們欣喜地看到,書中有關中國部分的篇幅雖增加不多,但其內容在原有基礎上有很大改進:我們稿中大部分內容被融進其中;另外又增加了一節“小結”,其中把我們提供的中國古代數學13項重大成就全部列上了,並給予很高的評價。可以想見,原著第6版有這樣明顯的改進,年近八旬高齡的H。%伊夫斯做了多麼大的努力。這樣,中國古代的數學成就,可以通過這本新版的數學史名著傳播到世界各國了。我自己,也通過這件事,進一步理解到編輯的責任所在。

(張良瑾同誌已於2011年4月去世。本書選用了她生前一篇關於編輯業務方麵的文章,以表達我們對她的敬意與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