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三篇 懂得造勢 利用潮流(3 / 3)

這種潮流形成的原因,一些情況下是由人民的意誌所形成的,更多的時候是由掌握權力的人推動起來的,所以權與勢總是聯係在一起的。正因如此,勢,或曰潮流就有好有壞,既可使人向善,也可使人向惡。古代昏君的行為所造成的惡劣的榜樣,對於大臣和下屬都有著巨大的導向作用。古語說:“上有好者,下必甚焉。”那個著名的“楚王好細腰”的典故就很形象地說明了這一點。

《墨子?兼愛》中詳細記述了這一故事。楚靈王喜歡在上朝時看到臣子們有個如楊柳般婀娜多姿的細腰身,他認為隻有這樣才叫賞心悅目,能使滿堂生輝。有些生得苗條柔弱的大臣還因此受到了楚靈王的讚美、提拔和重用。這樣一來,滿朝的文武大臣們為了贏得楚靈王的歡心和寵信,便千方百計地進行減肥,拚命使自己的腰圍變小。他們不約而同地注意節製飲食,強迫自己一天隻吃一餐飯,為此經常餓得頭昏眼花也在所不惜;有的大臣更是摸索出了一套快速減肥的絕招,那就是在每天早晨起床穿衣時,首先做幾次深呼吸,挺胸收腹,然後將氣憋住,再用寬帶將腰部束緊。經過這樣一番折騰之後,許多人漸漸失去了獨立支撐身體的能力,往往需要扶住牆壁才能勉強站起來。

如此這般,經過整整一年的折磨以後,楚國的滿朝文武官員們全都變成了麵黃肌瘦、形容枯槁、弱不禁風的廢物。楚靈王以不正確的個人好惡去規範臣下的行為,並以此決定親疏,這就必然會引起下屬臣僚的刻意逢迎和拚命邀寵。如此漸成風氣,勢必會釀出大禍,危害國家,毀掉個人。

勢不是輕易就能形成的,但一旦形成就難以抗拒。也就是說勢具有慣性,無論這種勢是優、是劣都是如此,所以明君在位時,一旦形成了強盛清明的太平盛世局麵,輕易不會衰敗下去,往往會持續很多年,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等等都是如此,在這樣的時代裏,國泰民安,政治清明,社會風氣良好,使得壞人也不敢做壞事。而在暴君當政時,國家衰亡,民不潦生,社會動蕩,也絕非一朝一夕就能扭轉過來的,曆史上許多次著名的改革都是為了改變國家的頹勢而展開的,但大多以失敗告終,究其原因就是吏治腐敗、社會問題積攢到一定程度形成了勢,改革觸及不到弊病的根本,在這樣的亂世,不但壞人會得勢,就連好人也會因為求存的緣故變壞。荀子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就是講潮流可以改變人。所以權勢者在造勢時一是要謹慎,否則,勢一旦形成,再想力挽狂瀾,必將付出慘重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