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不同於其他意識形態,就在於要創造藝術形象。一個時代文學發展的高峰,就表現在能不能塑造出各種類型的人物形象,尤其看能不能塑造以鮮明的個性特征反映時代本質的典型形象。而我們文學作品中,這樣的形象還不多。我們的文學,應當塑造那些處在時代大潮中的形象,應當描寫為振興中華而搏擊的改革者的形象,應當表現為祖國現代化建設獻身的創業者的形象,以點燃人們心中之火,激發人們創造生活的熱情。沒有這樣的文學作品,和我們偉大時代是不相稱的。要創作出這樣的作品,塑造這樣的典型形象,就要有高度的藝術概括能力才行。
再次,我們時代的作家應當始終和人民群眾保持血肉相連的關係。
我以為,滿腔熱情地投入人民創造曆史的洪流,和人民群眾息息相通,通過社會實踐豐富生活積累,以進行自己的藝術創作,是社會主義作家的一個主要特色。人民是作家的母親。生活是創作的基礎,是作家生命的源泉。凡在藝術上為時代作出貢獻的作家,都有豐富的生活閱曆,體味過人生的甘苦,有厚實的生活積累。投身於生活,作家可以認識自己,而且可以發現許許多多不曾為自己熟悉的新鮮事物。參與社會實踐,是作家觀察人生、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也是提高自己素質的主要方法。
古今中外文學史和作家的創作道路,都從不同角度闡述了上述的道理。可是,這條被人們所公認的道理,卻往往被曲解,甚至被輕視。不是還有“距離生活越遠越好”的說法嗎?如果這種說法指的是作家對生活的提煉,藝術的升華和高度的藝術概括,也是無可非議的。問題是這種說法也容易使人產生錯覺,被人理解為遠離生活,從而脫離人民群眾,一味鑽進自我狹小的籠子裏去。我以為,提高作家思想素質和藝術素質,都必須建立在深厚的生活基礎上。一個在生活上處於貧瘠狀態的人,不論有所謂什麼深刻的思想,有什麼高超的藝術表現手法,也不會寫出什麼反映新的時代的有生命力的作品來。作家和生活的關係,實際是和人民的關係。我們時代的作家應該實行和群眾相結合,緊貼著自己賴以生存的母親的胸膛上。
我們必須珍視靈魂工程師這個稱號。
這頂桂冠,隻能呈獻給那些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作家,隻能呈現給為攀登文學高峰畢生奮鬥而作出傑出貢獻的作家。當然,已經登上我們時代文學高峰的作家,為數並不多。但是,我們既然從事這個職業,而且摯愛這個事業,就應該注重自己靈魂的建設,注重自身素質的鍛煉,應該向自己提出更多的要求,更高的目標。作為我們時代的作家,應當大有作為,應當向更高的目標攀登,為祖國的興盛獻出青春和才華。
一九八四年春節
化事業的前程,因為這和作家自身的命運和前程是息息相關,血肉相連的。一個真正的作家,不可能對自己國家的命運毫不動情,也不會對人民的疾苦歡樂漠然視之。因此,作家麵向人民,深入和關注人民群眾創造曆史的活動,寫出有益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人民審美心理需求的作品,是一個起碼的要求。
創作必須是自由的,沒有自由怎麼進行創作,更談不上產生什麼優秀的作品和作家。
我們應當支持作家在藝術上的各種探索,鼓勵作家在風格上的各種追求,不然那不是空談“百花齊放”麼!對於創作探索中出現的某種不足,甚至在追求中出現了失誤,也應當冷靜地客觀地對待,而不能動不動就掄“千鈞棒”,而要善於疏導,提倡文學藝術上的爭鳴,允許批評與反批評,造成一種爭鳴和競爭的良好空氣,把社會主義文學藝術事業推向前進。而作家藝術家應該思考一個問題,當代中國人在想著什麼,做些什麼,生活得如何,需要些什麼?
我認為,對於作家來說,人民所需要的,就是我們應該幹的。人民在呼喚作家,作家要傾聽人民的心聲,這是作家所應具備的一個基本素質。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二十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