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近時代,貼近群眾”這是我們社會主義作家和藝術家所應具備的一種品格。
今天座談這問題,使我想到偉大文學導師魯迅先生,他早在三十年代就提出作家要到“革命旋渦中心”的論點,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發,也有著強烈的現實意義。
他在好幾個地方都幾乎一致地提到一個話題:就是提倡作家到生活的旋渦裏去,要親近人民,要熟悉生活,並將此看做是作家所應具有的“本領”和責任。他說:“現在有許多人,以為應該表現國民的艱苦,國民的戰鬥,這自然是不錯的。但若自己不在這樣的旋渦中,實在無法表現,假使以意為之,那就決不能真切、深刻,也就不成為藝術。”
魯迅還說,人家讓他寫新小說,他覺得自己“沒有本領”,這個本領就是“自己不在旋渦的中心,所感覺到的總不免浮泛,寫出來也不會好”。因此,他說要創作,就要去革命的旋渦中心,不然是寫不好的。他屢次提到“旋渦”,又屢次說明自己的創作離不開“旋渦”,這樣的見解和認識,就是在他那個時代,無疑很不簡單,也很正確。而這個觀點,顯然也是我們當代作家應該思考的。
他認為:“天才無論怎麼說大話,歸根結蒂,還是不能憑空創造。描神畫鬼,毫無對證,本可以專靠神思,所謂‘天馬行空’似的揮寫了,然而他們寫出來的,也不過是三隻眼、長頸子。就是在常見的人體上,增加了眼睛一隻,增長了長頸子二三尺而已!這算什麼本領,這算什麼創造!”
魯迅的這些話,對於我們認識當前文藝創作上出現的一些問題,有現實的指導意義。《西安晚報》召開這樣一個切合當前文學現實的座談會,很及時,很好。我以為,文藝“貼近時代,貼近群眾”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我們的文藝創作的某些偏頗或失誤,不能說與這個問題沒有關係。
我們提倡文學創作的各種嚐試和探索,並不主張搞單一化,搞一個腔調,一個模式。但也應該承認,我們當代真正有追求、有探索而且有成就的作家,他們總是在尋找各種方式投入“旋渦”,親近人民群眾,熟悉人民的生活,促使自己到時代的改革的旋渦裏麵去了,而且都是自覺地有意識地這麼去做。因為他們時刻都意識到,作為文藝的這個最根本的東西不能丟失,失掉了這一點,就失掉了文學的生命。
我們陝西的老、中、青年作家、評論家,一直遵循著這個傳統,很重視作家與生活的關係,作家與群眾的關係。前不久,在討論作協工作要點時,我們仍然把繼續深入生活作為第一件事提出來,以引起我們全省作家的重視。
一九八六年三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