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作家——戰士(1 / 2)

作為黨一手培養起來的一個文藝戰士,談起自己的生活和創作,總覺得黨和人民對自己培養教育是太多太多了,而自己對黨和人民做的工作卻太少太少了。

也因為這樣,我老是希望鞭策自己到生活中去,努力爭取多寫一點東西。但是,說實在話,正在我要發奮地寫點東西的時候,以林彪、江青為頭子的這幫文藝劊子手們,揮舞著文化專製主義的刀斧,向我們砍殺過來。他們瘋狂地反對黨的革命文藝路線,大搞“陰謀文藝”,為其篡奪黨和國家最高權力的陰謀服務。“四人幫”的種種倒行逆施,使我們搞創作的同誌感到窒息憋氣,使我們拿著筆不知該怎麼寫才好,使我們想寫也難以寫下去。“四人幫”不僅摧殘著我們的藝術生命,而且敗壞了我們黨的文藝一貫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在粉碎反革命“四人幫”的今天,在迎接文藝春天到來之時,我個人覺得,如何更好更快地恢複和發揚無產階級文藝的戰鬥傳統和作風,是擺在我們麵前的一個嚴峻的問題。

我們黨的文藝從一開始,就有著光榮的戰鬥傳統;特別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為發展無產階級文藝製定了一條完整的路線。在我們同誌們中間,許多是從延安開始文藝生涯的,也有從紅軍時代就做文藝工作的,當我們回憶起延安時期的文藝運動,心裏感到是多麼熱火,多麼親切!黨的關懷時刻溫暖著我們的心,我們和人民群眾相處得和親人一般,和群眾一起編寫、唱歌、演戲,和戰士一起生活、行軍、打仗,我們和人民的喜怒哀樂息息相通,和人民共同著一個命運。那時,我們和群眾告別時,群眾流淚,我們也流淚,誰也舍不得離開誰。那時,我讀的書還不多,見的世麵還不大,還很少懂得什麼藝術的特殊規律。但是,凡是從延安走過來的文藝工作者,不管你是搞什麼形式的文藝創作的,都明白我們黨的文藝不能脫離人民、脫離生活,脫離鬥爭;我們所寫所做的一切,都是和人民的利益密切相連的,都是直接為偉大的人民解放鬥爭服務的。

那時,我們清醒地感覺到,文藝這個武器,也像手雷、炸彈、盒子炮和長槍一樣,是和敵人戰鬥的武器。開國以來,我們黨長期培育起來的文藝傳統和作風,更進一步地得到了發揚和發展。但是,林彪,尤其是“四人幫”,瘋狂地推行反革命修正主義文藝路線,妄圖砍倒無產階級文藝的旗幟,破壞文藝為人民服務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破壞文藝工作者和工農群眾相結合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破壞黨的文藝政策和“雙百”方針。今天,回想起這些,對我們從事文藝創作的同誌來說,特別感到恢複和發揚黨的文藝優良傳統是迫切的,雖然尚需一個相當的過程和時間,因為“四人幫”給文藝界造成的外傷和內傷是深重的,但是我們一定要把黨的文藝的光榮傳統恢複和發揚起來,這是我們一項刻不容緩的戰鬥任務。

毛主席去世已經一年多了,但是他給我們留下繼承和發展了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文藝思想是不朽的。敬愛的周總理離開我們也快兩年了,但是他對我們文藝工作者從政治、思想和文藝創作上無微不至的關懷,永遠鳴響在我們心中。記得,周總理在一九四九年第一次全國文代會上,指示我們要貫徹黨的文藝方針和政策,對文藝領域裏的鬥爭要區別什麼是政治問題,什麼是思想問題,什麼是習慣勢力;對於藝術上的是非問題,不要亂打棍子,亂扣帽子;在文藝界要提倡民主作風,並說:“如果有哪個想當霸王,必然要‘別姬’的。”他還深情地號召我們:“要寫革命文,先做革命人。”毛主席、周總理的教導和關懷是我們文藝工作者巨大的精神財富,也是我們黨一貫倡導的文藝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我們一想到這些,心裏就洋溢著無限感激之情,就升騰起一種強烈的責任感。

粉碎“四人幫”以來,黨中央反複強調要恢複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我們黨形成了一整套無產階級的優良作風。其中最根本的,就是群眾路線和實事求是。“四人幫”確實把我們黨的風氣搞壞了。在我們黨內,滋長了脫離群眾、弄虛作假、看風使舵、投機取巧這樣一些不良作風,這是必須加以克服和糾正的。我們要充分信任群眾,實事求是,把黨的優良傳統、優良作風,恢複和發揚起來。

我進一步領會到,黨中央號召要恢複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對我們從事文藝創作工作的同誌來說,那就是要堅定不移地走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道路,老老實實,實事求是,不尚空談,真正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到三大革命運動前線去。我們要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通過革命實踐,去進行藝術實踐,去進行文藝創作活動。我們黨的文藝從來是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黨的文藝戰士從來是和人民共同著生命的。革命文藝是革命實踐的產物。革命實踐活動可以造就一個好的無產階級文藝戰士。革命文藝來自革命實踐,一個藝術家的藝術生命也是如此。一旦脫離了革命實踐,脫離了人民創造生活的鬥爭,再有才能的作家,藝術生命也會枯萎的。在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裏,作家個人的創作活動和人民群眾的革命鬥爭是血肉相連的,是跳動著一個脈搏的。我總是這樣認為,一個作家應該首先是一個滿腔熱情地投身於革命實踐的戰士,他的胸膛裏應該永遠跳動著一顆戰士的心。我們的戰鬥武器是這杆筆,我們的戰鬥崗位在三大革命運動的前線。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文藝思想是這樣指引我們的,黨和人民也是這樣期待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