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下篇 電力係統規劃(2 / 3)

正是由於上述原因,能源的利用方式總是不斷地由使用一次能源轉變為使用電能,電力的使用範圍不斷擴大,使社會對電能需求的增長速度遠超過總能源消費的增長速度。因此,電力工業的增長速度總是要求高於整個能源工業的增長速度。美國1960年總能源消費量的20%是以電能方式消費的,預計到1990年,電能在總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將達到口本1980年電能在總能源消費中的比重為35%,預計到2000年所占比重將增至44%,到2030年將達到55義;我國1957年電能在總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僅10%,到1980年已增加到20%,這個比重今後還將繼續增加,電能已經並將越來越成為社會生產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

世界各國都把電能在總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和電力工業的發展速度,作為衡量國家現代化水平的標誌。電力工業是實現國家現代化和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電力在建設新社會製度中的重要地位,列寧曾給於極高的評價:“共產主義就是蘇維埃政權加全國電氣化。”

二、電力工業的發展和存在問腰

在中國土地上生產使用電能始於1879年。當時上海公共租界的英帝國主義者為歡迎美國總統格蘭脫路過上海,特地運來了一架小型引擎發電機,在黃浦江外灘用了兩個晚上。

至於在我國土地上正式開辦的第一個電廠,是英國商人開辦的上海電光公司,於1882年7月26日正式供電,發電能力僅12千瓦。我國第一座水電站是在1910年7月開工,1912年4月開始發電的雲南省昆明市郊的石龍壩水電站,最初裝機容量僅480千瓦。

從1882年到1949年的67年間,電業的發展是非常緩慢的,1949年全國發電設備容量僅有18,50兆瓦,發電量為43%,108千瓦時。

新中國成立以來,電力工業有了較大的發展,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取得的成就與存在的問題簡述如下:

(―)電力工業發展迅速,但仍然嚴重缺電

全國發電設備裝機容量已達到87050兆瓦,與1949年的1850兆瓦相比,平均年增長率為11.3%;全國總發電量已由1949年的43%108千瓦時增長到1985年的4107X108千瓦時,由世界第二十五位躍居為第五位,平均年增長率為13.5%,是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

雖然我國電力工業有了較快的發展,但仍然不能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目前電力供應十分緊張,缺電已持續了10多年。根據調查,1985年全國缺電力12000兆瓦,缺電量450-500%108千瓦時,不僅在經濟上造成了嚴重損失,而且影響億萬人民的生活,表明電力工業與國民經濟發展的比例嚴重失調。

(二)電網有較大發展,但結構薄弱

全國已形成華北、東北、華東、華中、西北、西南六個跨省電網、其中四個電網的裝機容量已輯過10000兆瓦。但電網內部結構還很薄弱,雖然已經出現了500千伏輸電線路,但尚未形成電網的骨架,電網的抗事故能力較弱。

由於多年來電向嚴重缺電,偏重於電源建設而忽視了電網配套建設,致使電網內部發電、送電、變電、配電之間的比例失調,特別是農村電網改造任務相當艱巨。

(三)水電建設有較大發展,但水力資源開發利用率還很低

水能資源的開發利用率目前不到5%,這與我國能源資源擁有程度極不相稱的。

(四)電力技術裝備有很大進步,但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

到I985年底,全國高溫高壓機組的設備容量約占火電設備容量的75%,其中單機容量100兆瓦以上的機組已達37610兆瓦,第一台600兆瓦機組已投入運行。1972年6月,我國第一條330千伏超高壓輸電線路建成投產,1985年已有1278公裏,1981年建成我國第一條500千伏超高壓線路,1985年已有2539公裏,我國第一條士500千伏超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已全麵開工,我國電力工業開雉進入一個大機組、超高壓、大電網的新階段。

(五)電力工業建設規模,基本建設投資逐年加大,但資金利潤率逐年下降

由於電能價格與價值背離,電價長時間未進行調整,而發電設備單位千瓦造價不斷上升,由於燃料、水、運輸等調價,使發電成本也逐年上升,電力產品稅率在利改稅後從調至25(左右,因此電力工業資金利潤率近年來由15外左右下降到5%左右。這一情況對電力工業籌措擴大再生產資金、償還貸款本息,帶來極大的困難。這一問題應從電價、稅收、貸款利率等方麵綜合加以解決。

第三節電力係統規劃的意義和內容

一、規劃的任務和意義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髙,社會對電力的需求也不斷增長,電力工業的任務就是要滿足整個社會對電力的需求,同時要合理的利用一次能源並獲得最佳的投資效果。因此,需要研究分析電力發展的戰略性條件,探求發展規律,提出電力係統發展的戰略目標,相應的電力開發戰略方針和戰略部署;研究電力如何與國民經濟其它各部門協調發展以及電力工業內部各環節之間如何協調發展;研究合理的發電能源結構,提出電源、電網的隸展規摸及合理布局,研究充足、可靠,合格、價廉地向用戶提供電能等,這些都是電力係統規劃的任務。

電力係統規劃是電力係統發展的設想計劃,它是國家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電力係統規劃作指導,使電力係統的發展具有預見性,可以獲得巨大的技術經濟效益:首先是使電力係統的發展盡可能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其次能夠作到經濟合理的利用一次能源;第三能夠作到合理的利用建設資金,充分發揮投資效果;第四為安排電力建設前期工作計劃提供依據。

二、劃規的基本內容

根據電力係統規劃的任務;電力係統規劃主要包含下列內容:

(一)規劃期內電力係統供電範圍內的電力負荷及需用電量預測用電特性分析

(二)規劃期內電力電量平衡計算;

(三)在分析發電用能源開發供應條件,包括水力資源開發條件,燃料運輸條件等的基礎上,提出電源開發方針及具體開發方案,對不同方案進行技術經濟論證,找出最優方案。

(四)根據電力負荷的地區分布及電源建設方案提出可能的網絡規劃方案,在係統設計中進一步論證,提出最佳網絡方案;

(五)根據推薦的電源、網絡建設方案,列出發、送、變電工程項目及建設進度;

(六)規劃期需要的總投資額及分年的設資,資金籌措設想,主要設備、材料及燃料的需要量。

(七)應完成的前期工作任務及科研任務;

(八)規劃方案的技術經濟指標及經濟效益分析。

三、規劃的期限

電力係統規劃的期限沒有明確的規定,一般應與國民經濟發展規劃的期限相一致,按照規劃年限的長短,電力係統規劃一般分為近期、中期、長遠三個階段,近期規劃的規劃期一般為5~10年,中期規劃為15年左右,長遠規劃在20年以上。

把規劃劃分不同的階段,是為了適應規劃工作的需要,不同階段的規劃所要研究分析問題的側重點、目的是有區別的。

近期規劃是戰役性計劃,是要具體實施的計劃,它是編製年度基本建設計劃的依據,同時也是財務計劃、簽訂主要設備、材料、燃料供應合同、安排設計任務的依據。是施工力量安排及施工隊伍建設的依據,也是與用戶簽訂供電方案、供電合同的依據。因此,近期規劃要求盡可能準確的預測規劃期內遂年需要的電力負荷與用電量,逐年進行電力、電量平衡計算,安排發、送、變電工程項目的建設進度和逐年投資。

中期規劃期為15年左右。一座大型火電廠從前期工作開始到第一台機組投產,至少需要6-7年時間,全部建成需要10年或更多的時間。因此,僅編製近期規劃是不夠的,研究電源具體的開發方案及網絡建設的方案需要考慮比近期規劃更長一些的發展,因此,需要編製)5年左右的中期規劃。中期規劃是編製近期規劃的依據,同時也是安排電源與網絡前期工作計劃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