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突破“伊斯蘭牆”的時機到了(2 / 2)

我們總是擔心中國資本市場拖後腿,的確,看不到經濟複蘇的曙光,股市怎麼會有上行動力。很多人說,要宣傳中國優勢,優勢在哪?到處是產能過剩,到處是房地產高庫存,所有的地方政府都在擔心下崗潮的衝擊!要看到積極因素,而且就在2016年!一帶一路規劃能夠在2016年開始實施,對中國經濟複蘇意義巨大,我預計,如果鋼鐵大量閑置產能能夠由於一帶一路計劃釋放出20%,所謂“去產能”就要變成提高產能--當然是提高質量為主;如果鋼鐵廠不會大量停產倒閉,所謂500萬人失業就是虛妄,起碼能減少一大半壓力,地方政府最擔心的下崗潮有可能避免。一帶一路開始實施起碼會使西部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壓力有所減輕,更重要的是,股市中的高鐵板塊與地產板塊能夠率先反彈,對整個資本市場能起到穩定器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經濟穩住,改革才能加速。一旦中國經濟重新回到快車道,很多阻礙改革的聲音都將消失--尤其是民眾和普通投資者。這個邏輯很簡單:一帶一路帶動經濟成長--國有企業改革壓力減輕,土地改革也將推進,人民幣彙率市場將按計劃建立,人民幣彙率自由浮動規劃照常進行。深化改革,很順利。

中國經濟一路向西,人民幣加快走向世界,中國將巨變,無論是國企改革還是土地改革,都將加快中國經濟市場化步伐,使中國融入世界。看吧,2016--2017年,中國的前景廣闊。

全球絕大多數經濟學家包括政治家們要在人民幣國際化問題上轉彎子了,很多人在人民幣國際化初期階段僅僅將其看成是人民幣對美元為主的國際貨幣體係在發起挑戰,將人民幣國際化政治化,“民粹主義化”,大錯特錯。其實,人民幣國際化是源於中國經濟占全球經濟份額的大幅度提高,它會促進中國勞動者包括投資者參與經濟全球化的程度和深度,全民參與推動的人民幣國際化一定是市場化。更重要的是,金融市場全球化將大力提升全球勞動力價值交換的“水準”,即含金量,全球金融市場將成為全球創新勞動力價值交換的平台,中國有大量高素質的勞動者,他們參與國際市場交換將引發中國經濟的創新大賽,推動創新國家的實現,進而推升全球經濟更快發展。不要隻看到貨幣競爭並把文明之間的競爭誇大為戰爭,完全相反,它是創新,是福利。人民幣國際化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人民幣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