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習主席的第一次出訪選擇中東和非洲最大國家埃及,這是為什麼呢?我以前寫文章指出,必須打破“伊斯蘭牆”,要一路向西,通過幫助中東國家實現工業化,幫助非洲國家脫貧,以此換取這些國家對一帶一路和中國高鐵的支持。同時,這也是中國經濟擺脫困局的妙招。人民幣彙率穩定需要宏觀經濟企穩,穩住自己的陣地才能對外施展拳腳,它們是相輔相成的。
說實話,我雖然是堅決擁護一帶一路規劃的,因為它是人民幣國際化的抓手,但我2015年也在香港發表文章,也認為一帶一路要突破“伊斯蘭牆”會困難重重。我曾經建議:一帶一路最好走緬甸,因為成本最低。但在看到習主席出訪中東、埃及,與沙特、伊朗都建立了戰略夥伴關係以後,我變了,同時我通過國際市場(2016年1月中旬以後的巨變)也感受到:人民幣彙率的確能夠穩住,突破“伊斯蘭牆”的時機到了。
什麼時機?國際原油價格暴跌將突顯出中國對中東產油國的重要性,也突顯出中東產油國經濟的單一性,它們此時迫切地需要中國。中國可以從中東進口更多原油,中東也需要中國幫助它們擺脫“単肺經濟”。
中東國家以前有錢,財大氣粗,不希望中國參與中東建設,現在它們沒錢了,也感受到“単肺經濟”的難處,想到工業化了,此時雙方一拍即合,真的有意願形成戰略合作關係,如此一來,一帶一路將成為中東(國家)工業化之路--這不僅僅是“借道”,一條複製曆史繁華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有可能途徑中東實現了。這條路的確是中華民族複興之路,是中亞、西亞、中東、北非的富強之路,也是使世界“火藥桶”最終擺脫戰爭災難之路。我預計,用不了多久,新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將從中國的新疆向(西)兩個方向延伸,一條是走南疆線,即出紅旗拉普山口走巴基斯坦,經過阿曼到沙特,再經過紅海到歐洲;另一條路則是走北疆,出哈薩克斯坦或者烏茲別克斯坦經過格魯吉亞到黑海,再進入歐洲。兩條路,二選一,那個國家與中國好,誰給的條件更優越,就先修那條路。中國的主動性增強了,人民幣的話語權增強了。很快將看到,中國巨大的鋼鐵產能可以少壓縮一點了,恐怕要提升質量了--從鋼筋變鐵軌。
為什麼本書的名字要取《人民幣改變世界》呢?如果將人民幣國際化與一帶一路大規劃結合起來思考,與亞投行戰略結合起來思考,與中國一路向西再向東南的戰略結合起來思考,應該能夠明白:不僅是人民幣改變世界,而且是中國改變世界!
改變世界要一點點來,先改變中國從來沒有國際市場話語權的現狀!幾乎與習主席出訪中東同時,上海宣布將建立國際能源期貨市場,用人民幣結算!我們以前不斷地抱怨中國基本沒有國際能源品市場的定價權,習主席到中東訪問,幹什麼去了,就是與中東產油國一起討論全球能源市場的未來。中國可以多買中東的原油,但希望更多的用人民幣結算。有中東產油國的支持,我們取得國際能源品市場定價權之日,還遙遠嗎。而當中東大國被中國的一帶一路連成一線,中東的原油通過鐵路進入中國,南海問題還是火藥桶嗎?人民幣還要看西方國家貨幣的臉色嗎?恐怕人家要看人民幣的臉色。一帶一路將振興中國經濟,產能過剩的巨大包袱將由中東、非洲承接,中國經濟穩住了,人民幣走向世界之路是不是會更加靈活多變,更加通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