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中國資產定價之“魂”(2 / 3)

有人說,供給側改革理論主要針對的是虛擬金融市場的泡沫,其實是針對實體經濟的泡沫。我們發展實體經濟,是為了創造財富,創造價值,讓從事實業的人擁有財富,同時帶富一大批勞動者。而當一個上市公司被帶上產能過剩的帽子後,它擁有的實體經濟資產越多,股價卻可能下行,甚至歸零。不要以為美國沒有這樣的企業,它們上市公司退市的比例差不多達到50%。實踐證明,一旦實體經濟成為泡沫,更難去除。

我一直堅決反對不分青紅皂白地發展實體經濟,因為我的貨幣異化理論告訴我:創新勞動一方麵使實體經濟充滿新業態,新鮮血液,另一方麵卻會非常殘酷地淘汰老產業,消滅財富。這個過程不是簡單的企業倒閉,很可能是整個產業突然間灰飛煙滅。在創新經濟引領產業升級的年代,你可能剛剛建設好一條流水線,甚至一個工廠,還沒有出成品你就會悲觀地看到,已經有更先進的產品生產線出來了,你的已經過時了。模仿創新雖然來得快,但會導致重複建設泛濫,這就是中國產能過剩的真正症結所在!

人民幣價值依附在什麼資產上,決定了它的未來價值!中國經濟為什麼有巨大的隱憂,人民幣彙率貶值為什麼會成為周期性的現象?根源之一在,中國的實體經濟其實是模仿創新必然導致落後產能的代名詞!

反過來說,中國的人民幣資產為什麼會起伏很大,一方麵是因為像大連港這樣的上市公司隻是玩實體經濟,隻是玩港口,它的資產很難高估;另一方麵也要看到,如果絕大多數上市公司都向創新型企業轉型,都擁有很多創新知識產權,它們的價值是不是能夠高估,股價是不是能夠上行。

時代進步的速度很快,模仿創新即功不可沒,也是包袱。中國的對外貿易已經比三十年前有了巨大的進步,也開始出口成套設備了。但其中的絕大部分都是模仿,其最關鍵組件又不能模仿,一個關鍵組件可能將我們全套設備賺取的價差全部覆蓋,這樣的企業太多了,包袱太重了。幾十年前,我們可以依靠廉價勞動力獲得生存權,現在,廉價勞動力多得是,而發達國家已經進入工業4.0時代,我們再生產“簡單勞動”產品不僅無法與發達國家進行勞動力價值比較,可能連新興市場經濟國家都競爭不過?人民幣彙率如何升值!

這兩年有了創業板,似乎要為創新勞動服務了,但在創業板中有多少上市公司是真正的創業型、創新型,有多少上市公司有強大的生命力。中國股市暴跌我是不同意的,但看到如此多的“爛資產”充斥市場,它的整體價格怎麼可能被高估。人民幣資產高估要調整,這可能是股市熊市的基本麵。

啥叫實體經濟泡沫,啥叫股市泡沫,其實就是資產貶值或曰價值高估。通常,很多人隻看見虛擬金融市場泡沫巨大,埋怨股市,而看不見正是實體經濟出問題了,上市公司的大量資產已經不能創造預期價值,依托這樣的低效資產,甚至負資產,勞動者不僅無法創造價值,甚至連活下去都困難,這樣的資產仍然給它十幾倍的PE,虛擬金融市場當然虛火旺盛,怎麼可能不大幅度調整。股市是宏觀經濟的晴雨表,不僅是GDP的晴雨表,更是資產價值的晴雨表。上市公司在創造價值,但它的股票卻是可以自由買賣的,當投資者認為該公司未來能創造更高價值時,就會追捧這樣的股票,反之,如果投資者認為這些上市公司的資產已經是過氣的資產,就會不斷地賣出,結果就是股災。中國經濟下滑不僅是傳統產業嚴重過剩,更是由於創新創業還不能擔大綱--缺乏原創創新的基本麵。我多麼希望我們的創業板能有幾家真正掌握型知識產權,能夠不斷地湧現創新勞動的優質公司呀,其實,隻要有幾家就行--依托它們就能夠產生巨大的創新環境,能夠使整體資產被按照創新企業來評估。

必須強調,在創新勞動引領勞動力價值交換的新時代,計量資產是非常複雜的,因為資產往往沒有“人”值錢,甚至沒有“市場”值錢。資產隻有與創新勞動相結合,資產價值才能高估,創新勞動隻有遇到好的估值市場,才能使其價值實現最大化。舉一個例子:李克強總理曾經舉例說:中國可以生產1一噸鋼鐵,卻不能生產圓珠筆芯。這是創新的問題,也是市場的問題。圓珠筆芯的市場畢竟太小了,不能用它概括所有創新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