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股市時隔半年連續發生三次“股災”之後,在人民幣彙率時隔半年不到,兌美元下跌近4000點之後,在全球新興市場經濟國家貨幣彙率再度暴跌之後,在歐洲央行、日本央行相繼釋放出進一步超寬鬆信號之後,我開始寫這本書,書名定為:《人民幣改變世界:中國國家金融戰略路線圖解讀》。

讀者可能有疑問:明明是人民幣被改變,怎麼成了人民幣改變世界?我的回答是要看長遠,看本質!

在人類貨幣史上,有幾次重大的轉折時刻,就曾經有某一個國家的貨幣對世界曆史進程發生過重大影響,比方說,英鎊曾經在100多年前引領過世界;美元則在二戰以後重寫貨幣曆史;歐元的出現曾被譽為可能改變世界的大事;日元在“廣場協議”前後也曾“風騷”過,差一點改變世界。

仔細分析上述曆史背景,與今天的人民幣有什麼相似之處呢?英鎊、美元,都是依靠強權,依靠戰爭走向世界的。但這種機會還有可能發生嗎?會不會再現第三次世界大戰?就目前來說,答案是否定的。而依靠經濟實力,依靠國家間的貨幣聯盟,很可能影響世界,但很難撼動以美元為軸心的國際貨幣體係,歐元、日元,都是例子。

那人民幣靠什麼改變世界?要回答人民幣靠什麼改變世界這個問題,還是要回到那句話,要看長遠,看本質。

具體靠什麼?我認為靠的是當前國家的人民幣戰略,或曰國家金融戰略,以及支撐這一戰略的,來自最高層的指導思想體係和實戰效果。本書就是一本通過論證,尤其是實戰分析揭示人民幣戰略或曰人民幣改變世界路徑的書,也是一本解讀人民幣戰略思想的書。

金融市場的確是“戰場”,貨幣戰理論由此而發,以前是“肉爛在鍋裏”,自己人相互之間絞殺、博弈。而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布人民幣加入SDR後,尤其是中國政府已經決心開放人民幣彙率市場以及中國資本市場之後,未來的金融戰爭恐怕要“肥水外流”。如果說,2015年8月11日中國央行出其不意地操作人民幣彙率貶值是打響了測試國際金融市場的第一槍,那2016年開年,中國央行發布了人民幣彙率指數(名曰人民幣彙率形成將參考一籃子貨幣,實為放棄以往緊盯美元的彙率政策),同日宣布人民幣彙率指數交易由每天四小時擴大為每天十二小時(有了夜盤),則是打響了測試國際、國內金融市場的第二槍。

很多人認為,無論是第一槍,還是第二槍,打得都不咋樣,比如導致“股彙雙殺”,導致全球金融市場震蕩,導致貨幣戰風雲甚囂塵上。但曆史上沒有這樣的先例,全球金融市場有太多不確定性,不測試我們怎麼知道真正的風險在哪裏,有多大。那付出的代價是不是大了一點?這個問題本書後麵會詳細分析。但有一點需要在前言談一談:索羅斯曾經有一次重要演講,題目是:人的不確定性原則。其中有兩個核心觀點:一個是在有思維能力的參與者的情況下,參與者對世界的看法永遠是局部和曲解的。這是謬誤難免論即“易誤論”。另一個是“而這些曲解了的看法可以影響參與者所處的環境,因為錯誤的看法會導致錯誤的行為。”形成“相關反射原則”,引發“金融市場劇烈波動”。

“貨幣戰”很多時候是看不見敵人的,很多時候是自己人在打,還有的時候是自己跟自己打,或曰“心魔”作怪!簡直就是一場誰也說不清甚至看不清的亂戰。我是一直不同意“貨幣戰”理論的,因為它在很多時候成了掩蓋自己無能的理論--用陰謀論、境外敵對勢力論為自己的無能開脫。我在本文開篇提及的那幾場戰鬥:三次股災,人民幣彙率暴跌,敵人在哪?絕大多數是自己人在內鬥!所謂金融戰,有一點倒很像戰爭,就是都是花錢如流水,三次股災,中國股民財富損失近半(可能還不止),幾個月的人民幣彙率保衛戰,已經開銷掉一萬多億美元,兩項相加差不多是日本三年的GDP了--這仗打得夠嚇人的,相對於美國打幾個伊拉克了,小國怎麼打得起。

中國各路媒體(尤其是自媒體)都在炒作索羅斯率領國際幾路對衝基金大肆做空中國,其實他動用了多少子彈?恐怕連100億都不到。這個老頭也在達沃斯論壇公開承認他做空了中國和美國股市,問題是--難道不能做空嗎?市場行為,就是人的行為,即使其行為是“局部和曲解的”,也是人的行為,難道隻能做多嗎?那將不是市場!而事實證明,索羅斯不是一味地做空中國,而是做空全球股市,尤其是美國和中國--人家也在做空自己的祖國,美國為什麼沒有批評他的聲音,說到底還是我們太敏感,內心太虛弱了。凡是有毛病的(市場)都要有人提前做空,這才是股市的發現功能!難道要等到無藥可醫,要等到崩盤前夕才“一擁而上”,“落井下石”般地做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