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創造和諧的企業文化。創造和諧企業文化的實質就在於引導企業隨著內外環境的變化,不斷地調整自己,改進自己,追求一種內外互動,協調發展的新境界。在企業內部經營管理中創造一種整體與個體的高度和諧和相互融洽的良好的內部環境,這是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競爭力的重要前提。和諧包含兩層含義:一是人與自然的生態和諧,二是人與人之間的人態和諧。企業人態和諧是指企業內部關係、企業和利益相關者的關係以及企業與外部環境的和諧。企業內部關係的和諧表現在兩個層麵上:一是領導與員工關係的和諧,二是員工與員工關係的和諧。處理好這兩種關係就要堅持利益原則與人性原則相結合。和諧的利益原則要求企業建立一種利益均衡的分配製度,處理好內部員工的利益關係,做到互利互惠並以利益共同體為軸心,增強企業的內聚力和競爭力。和諧的企業文化更為倡導的是企業內部人與人之間的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寬容謙讓及上下平等的人性化原則。這種對人性的尊重和信任,調整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精神關係,是一種精神力量,它可以使離散的、各思所想的精神力量聚合為積極的強有力的精神支柱,使企業員工產生一種同企業榮辱與共的歸屬感和責任感,從而形成強烈的內聚力。這種道德的特殊力量,將有助於全麵激發和培養企業精神。
五、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製
1.建立企業家激勵與約束機製
企業家是企業的靈魂,是社會經濟發展中最具有創造活力的因素,是建立現代企業製度的關鍵因素所在。長期以來,我國企業管理在選人用人上習慣沿用計劃經濟體製下的選任標準,這不利於建立企業家激勵與約束機製。對此,筆者認為應首先引入競爭機製,促使企業家脫穎而出。目前,應注重完善和推行以下三種形式:一是委任製,即由政府或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委任;二是選任製,即依據公司法通過股東選舉產生董事會和監事會;三是聘任製,即在企業內部或麵向社會公開招聘總經理等,平等競爭,擇優聘用,多方選拔人才。其次,建立企業家市場,讓市場選擇企業家,通過市場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和檢驗,直接溝通人才供需雙方,形成優勝劣汰機製,使職業化了的企業家成為經營行為人格化的企業家,采取這種做法,有利於企業家職業化,提高企業家素質,同時對企業家又是一種約束。
2.建立物質鼓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的機製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要因人、因時、因事、因地運用一些誘導因素,激發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如采用貨幣激勵和非貨幣激勵相結合的辦法;同時也要根據被管理者的不同需求層次,采用不同的激勵手段,如有的可重點采用貨幣激勵(如獎金、晉升工資),也有的可采用非貨幣激勵(如理想激勵、目標激勵、榜樣激勵、榮譽激勵、培訓激勵等)。
3.建立情感激勵機製
在當前企業管理中,一般較為注重製度的約束與調節、經濟的製裁與激勵,雖然動機激勵理論模式也重視人們的心理需要,但是根本目的在於“治身”。而中國傳統管理思想則更強調“治心”,注重情感與理性的統一,以心意感通為原理,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特征。因此,在建立和強化製度與經濟約束的過程中,必須與“得人心”的管理結合起來,即盡量做到情、理、法、權相結合,使企業不僅成為一個經濟實體,而且也是一個感性實體。
4.建立必要的約束機製
根據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任何事務都是由矛盾的兩個方麵組成的。矛盾的雙方既對立又統一,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為此,我們在製定措施的同時,也要建立相應的約束製度。如管理者應製定約束措施來規範職工行為,並引導職工明確組織所期望的行為方式和企業的價值觀,以便使其朝著明確目標和方向努力,要在獎勵幅度和獎勵時間上予以控製,以防止激勵依賴性和抗激勵性的產生;另外,還要用行為規範、製度做好事前預防和事後處理工作。
六、建立人力資源管理新觀念、新機製、新體製
1.建立有效的人才培養機製
企業管理者在強化人本管理工作中要高度重視員工整體素質的提高,因為現代企業間的競爭實際上是企業決策水平、工作效率、產品質量、成本狀況、創新能力、應變能力和企業信譽等方麵的競爭,而關鍵是人才的競爭。隻有建立起培養企業員工整體素質的有效機製,使人力資源的潛能釋放出來,企業才能有動力和活力。為此,要重視和加強企業職工的培訓和開發工作,由一次性教育變為“繼續教育”、“終身教育”,在職工培訓方麵要舍得投資,要真正體現出“一樹百獲”的傳統思想精華。
2.建立一支能和企業同甘共苦的基本隊伍
企業職工中的基本隊伍是企業的核心力量,也是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重點和難點。近年來,我國國有企業職工的流動性不斷增強,而麵對這種形式,在建立現代企業中,企業擁有一支“核心稱職的正式隊伍”更為重要。這有利於加強企業在人力資源培養、使用和引進方麵的計劃性和預見性,提高人力資源開發效益,同時,企業可以利用這支隊伍來影響和帶動流動性大的職工,更好地實現企業目標。
3.改進企業內部管理思路和方式方法